铸魂强师
奋进有我
今年教师节前夕
我省教育系统评选出
100位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
并在全省教师节表彰大会上
进行隆重表彰
近期
师德君将陆续带您
走近其中部分优秀教师
一起感受他们的师德风采
今天
让我们一同走近——
范县第三小学教师
巴世阳
↓↓↓
“我最珍视的,仍是孩子们的笑容”
“如果重新再选择一次,我依然会坚持这条路。”近日,教育时报记者拨通了范县第三小学教师巴世阳的电话,听她讲述她的从教历程。回看自己的特岗经历,她颇多感慨,其中多有不易,而被问及如果时间回溯,她会做何选择时,她这样坚定地回答。
2012年,22岁的巴世阳从平顶山学院毕业。和许多同龄人一样,她曾梦想成为一名都市白领,却兜兜转转在多个岗位都没有找到归属感。2014年,在父亲的建议下,她参加了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被分配到范县一所偏远的乡村小学。

初到学校,眼前的景象让她心头一沉:校园仍在建设中,宿舍门窗漏风,一盏忽明忽暗的白炽灯、一张摇摇欲坠的架子床,就是全部家当。生活用水要一桶一桶从一楼提到三楼,冬天水冻成冰坨,得用菜刀一下一下地凿开。
巴世阳回忆,最难熬的寒冷的冬天,脚被冻得红肿,手裂了口子拿纱布包起来忍着疼痛继续写教案。有一次,她在办公室备课到很晚,起身离开时两条腿已冻得不听使唤,走了几步竟摔倒在地上。
然而,第二天校长就找人给她的门窗钉上厚厚的棉布帘。孩子们则送给她一个许愿瓶,里面装满了写满祝福的纸星星:“老师,您每天打开一颗,就能每天开心!”那一刻,巴世阳哭了,也笑了:“他们把我当成亲人,我怎能离开?”
班里80%的学生是留守儿童,巴世阳说:“我不仅要教他们知识,更要让他们有追逐诗和远方的能力。”

那些日子里,她把宿舍变成“开放小餐厅”,和学生一起蒸野菜、包饺子;她每年为学生过两次集体生日;元旦和六一,每个孩子都会收到一份礼物——一封长长的“家书”,或是一根小小的棒棒糖;她开垦试验田,带孩子们种菜种花;她组建读书社、合唱队,在麦田里排话剧,在月光下开诗会……
2015年,巴世阳参加河南省师德主题演讲比赛,荣获特岗组第一名,随后,被推荐参加全国优秀特岗教师巡讲团遴选。她以阳光的心态、诗意的教育情怀,从全国百万特岗教师中脱颖而出,成为巡讲团成员之一,也是河南省唯一代表。2019年,她再次作为全国特岗教师唯一代表参加教育部巡讲,并在教师节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荣誉接踵而至,她却始终坚守初心:“能当老师,是我这辈子做得最正确的事。”
2021年,因工作调整,巴世阳来到范县第三小学,这所学校位于城乡接合部。她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组建校园电视台与红领巾广播站,开设《党史少年说》《红领巾讲党史》等9档校园栏目,累计制作播出德育类微视频300余个;成立红领巾讲解员团队,开展“校内宣讲+校外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担任讲解员;等等。

长期以来,巴世阳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她将班级作为德育创新的主阵地,深挖本土资源,开设乡土课程,开发“麦田里的课堂”“雪雕里的美育”等特色课程;组织“厨王争霸赛”“我给爸妈当老师”等班本活动70余次;还组织学生参加“小脚丫走家乡”“科技行,强国梦”社会实践,帮助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树立强国志向。凭借出色表现,她被评选为濮阳市优秀班主任,参与第二届河南省德育创新案例评选并荣获一等奖。
与此同时,她还持续探索创新班主任成长路径,成功创建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并担任主持人,吸纳6个乡镇、17所乡村及县城学校的68名班主任共同成长。
近年来,她先后被评为2021年河南省最美教师优秀奖、河南省文明教师、河南智慧力班主任等。
“我最珍视的,仍是孩子们的笑容、家长的信任。”采访最后,巴世阳说,“不管身在何处,我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夜空中最闪亮的星。”
(来源:《教育时报》,作者:教育时报记者 庞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