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信朋友圈发个“早上好”
是很多人都会做的事
一点儿不新鲜
但是
河南大学教师强海峰的“早上好”
却有点儿不一样——
这是他与朋友和学生
每天都要做的“小游戏”
这个游戏几乎一天不落地做了整整10年
今天跟随师德君一起走进
强海峰把一句“早上好”
说了整整10年的故事——
“早上好”作为一个小游戏从2015年延续至今
2015年6月26日清晨,我早早起来遛狗。看到门前枣树上绿叶间露出几颗大青枣,个个圆润饱满、碧绿鲜亮,煞是好看。本着好东西就要分享的精神,我就拍了几张照片,选一张最满意的发个朋友圈。想着“大青枣”与“大清早”谐音,很是应景,就配了“早上好”3个字。
“早上好”首期发出后,河南教育报刊社的刘肖老师点了第一个赞
发出以后,很受欢迎,好多朋友点赞、留言。我大受鼓舞,第二天如法炮制,又拍了美图,发了“早上好”。如此连续5天,天天发配上美图的“早上好”。
2015年7月1日,老朋友河南教育报刊社的刘肖老师留言:“能坚持365日每晨一美不?”我回他:“压力比较大啊。”他又回:“化压力为动力,向着365天不重样进军,冲啊!”被他这么一激励,我更有兴致了,早起、拍照,本来就是我喜欢做的事,每天发个朋友圈有什么难的?于是我开始天天发美图,天天“早上好”。
越来越多的朋友注意到了我拍的好看的花花草草,越来越多的朋友为“早上好”点赞,其中,大多是我的学生。我就想,何不趁机引导一下呢?如果能借此刺激同学们早起练声,岂不是别有收获?于是从 2015 年 7 月 26日,“早上好”的第二个月,我开始每天表扬前三名点赞的朋友。这一招激发了同学们的极大热情,好胜心驱使他们为进入前三名展开激烈竞争。
2015年8 月 26 日,“早上好”进入第三个月,我开始给全月点赞最多的朋友发红包。发红包的做法有个演进过程,开始的第一个月只给第一名发红包,我校2011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林婷婷得到了第一个红包。第二个月林婷婷和沈千炜同学并列第一,各得一个红包。第三个月开始,前三名各得一个红包。从2016年4月开始,红包获得者从前三名调整为前五名。
至此,“早上好”作为一个小游戏,其基本规则确定下来,一直延续至今:
每天发一张图片,每张图片都由我亲手拍摄;
发布时间固定,因季节和节假日有所变动,最早6:00,至迟7:30;
每天表扬前三名;
每月发红包,表彰进入前30名最多的5人。
每月跟红包一起送出的是“再接再厉,久久为功”8 个字
规则确定了,一群小伙伴就跟我一起玩起来,这一玩就是10年。
首先是前三名的竞争。为进入点赞最快的前三名,争取到被我点名表扬的机会,竞争简直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最火热的时候,我发出“早上好”的第一分钟,竟然显示有五六十人同时点赞,微信朋友圈系统都被整得“一愣一愣”的,半天搞不清楚谁先谁后,前几名在一段时间内变来变去,这也是我每天到中午才公布前三名的原因。
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出现了一些“大神”,总能长期霸榜,稳稳占据三甲席位。10年间,这样的“大神”先后有高钰博、刘桂森、史一博、皮湘月、李红光、张文鹏等人。
刘桂森有过一个月30天内有20天占据第一名的惊人纪录!很多人猜测他是不是开了“外挂”(我也不知道“外挂”怎么开),还有人留言:“我十分想见刘桂森!”
2017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一间女生寝室的6名同学入校以后就投入到点赞“早上好”中。2017年9月后相当一段时间,她们6人频繁出现在前三名中,甚至多次包揽前三。影响之大以至于2018级、2019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新生入学,不少人上门请教她们进入前三名的秘诀。
如果说前三名是比拼爆发力的话,得红包则拼的是长性、耐力、恒心。每个月点赞进入前30名的次数前五名,得到红包。也就是说每天点赞都在前30名,才能保证得到红包。发红包就是为了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在发红包的第二个月,我在朋友圈里发了这样一段话:
常听见这样的话:
运动家:“每天跑步几里,便得强健。”
养生家:“每天饮茶几杯,便得延年。”
学问家:“每天读书几页,便得聪慧。”
道德家:“每天行善几许,便得心安。”
——我说:祈望身心康健也罢,追求尽善尽美也罢,途径只在“每天”,事不在小,“每天”坚持,便得成功。谨记“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天赋异禀、骨骼奇伟者毕竟是凤毛麟角,大多数人都不过资质平平,先天既无过人之处,如何能够脱颖而出呢?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是一条人人可得而行之的成功之路。
强海峰以自己极端自律的作息带动越来越多的同学们养成自律的生活学习习惯
红包不大,里面装的只有9.99元,寓意长长久久。但跟红包一起送出的是“再接再厉,久久为功”8 个字。
下面是我2015年10月发红包时说的话:
今天发放“早上好”第五个月红包,祝贺李红光、宋子玉、张文鹏、张晓晓4名同学获得红包,李红光、宋子玉并列第一,张文鹏、张晓晓并列第三。
李红光同学其实已经做了13年教师,现在是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播音主持系主任,领导着一个充满活力的团队,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播音主持人才。希望年轻的同学们都向这位师兄学习,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行。
天越来越冷,雾霾天气也时常出现,希望各位身体为重,不要勉强。
感谢张文鹏同学的辛苦统计。
下面是我2025年5月发红包时说的话:
发红包喽!
5月31天,李红光31次进入前30名,全勤第一名;刘洪旭、张文鹏28次,并列第二名;翟宇龙27次,第四名;王文科、刘杰26次,并列第五名。以上6位各获红包一枚。感谢黎双扬同学辛苦统计。
六月“早上好”时间依然为:
工作日6:30,周末及节假日7:00。每早相约“早上好”!
练声读书做早操。各位再接再厉!
看到有什么相同之处了吗?李红光、张文鹏一直都在。李红光那时是系主任,现在是副院长;张文鹏那会儿刚毕业,现在是某区政府的干部了。不变的是,他们一直都在这里点赞、拿红包。这就是久久为功。
发红包是依据统计数据进行的,统计是很繁重的工作。10年里,以下同学先后帮我做了统计工作:张文鹏、罗紫文、任仪、秦怡、马雪瑶、杨梦和黎双扬。
正是这些同学的默默付出,才保证了我们这个小游戏的持续进行。虽然每次他们也会得到9.99元的红包,可这跟他们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是完全不匹配的。在这里,我郑重地向这7位同学表示由衷的感谢。
“早上好”在我心里完全是一件乐事,我想这个活动会一直做下去,只要这个平台还在
“早上好”10年了,我从来不说“坚持”。坚持是勉力而为,心不甘情不愿,为某个目的去辛苦地做才要坚持,什么事一旦说到坚持,基本上就快黄了(开个玩笑哈)。
一件事连续做10年,靠坚持是不行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做什么事如果能让人获得愉悦感,获得乐趣,才能做得长久。
“早上好”在我心里完全是一件乐事,每天发照片,每月发红包,其乐无穷。
一乐乐在游目骋怀、愉悦身心的满足感。
在2021年河南省师德主题诗歌朗诵比赛总决赛上,强海峰和参赛选手合诵原创诗歌《奠基》
每天伴随着“早上好”其实是做了四件事:
——拍照、问好。每天一张美图,即拍即发,娱己悦人,大受好评。
——遛狗。我家小狗直接受益,心情大好,身体康健。
——练声。或花园或水边,一路长啸,三腔贯通,神清气爽。
——早餐。遛一个小时后,胃口大开,不吃都不行,大大有益健康。
二乐乐在春风桃李、树蕙滋兰的成就感。
我跟学生讲,每天抢先只是一个小游戏,意义不在“抢第一、抢前三”本身,而在培养早睡早起的好习惯。点完赞之后做什么更重要,如果紧接着晒一晒你户外练声或晨读的自拍照,我会更开心,也会给你点赞。
青年教师谷小龙在他2022年写的文章《强老师的“圈儿”》中说:“强老师的‘早上好’,绝不是空洞无物刷存在感,而是带动点赞的同学们每天坚持早起、练声、晨读、锻炼身体,他以自己极端自律的作息带动越来越多的同学们养成自律的生活学习习惯。所以,‘早上好’陪伴了我们近7年,每一天都有数以百计的同学在强老师的带动下开启一天充实的生活。这种坚守,有多少老师能做到?反正,我们这些年轻教师都自愧不如。”
是的,看到学生在“早上好”小游戏的带动下,早起了、练声了、读书了、锻炼了、开朗了、活泼了、上进了……作为老师,真是由衷的开心。
前面说到的2017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人争进前三的同寝6名女生,可不仅是在“早上好”出名,而是全面发展,处处争先。本科毕业,4人保研,分别到中国传媒大学、兰州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和河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人考到西安交通大学读硕士,还有1人本科毕业入职保险公司。看到她们的成长,为师怎能不欣慰!
在强海峰的培养下,一大批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任鲁豫为代表的优秀学子在镜头前绽放
三乐乐在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舒适感。
每天在“早上好”相互问候的除了学生,还有一些三观契合、志趣相投的老朋友。
老军,省军区的高级军官,手下千军万马,每天跟学生一起点赞,偶尔进个前三,被表扬了,一样乐颠乐颠的。
元元,一个学生的家长,已经记不得是谁的妈妈了,也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这个元元是我自作主张给她备注的。自2016年8月以来一直在“早上好”点赞,中间还多次拿到红包。不用过多了解,在这里感到舒畅就好。
王文科,我的好兄长,学校前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退休以后不常见面了,但是在“早上好”我们天天见。最近每个月都能拿到红包,见到我的红包,他都高兴地连连说:“这个好,这个好!”
通过“早上好”,老朋友就像天天在一起一样,和谐、舒适、愉快。
10年来,数以千计的朋友,给我点赞支持。他们的陪伴,是我乐此不疲的快乐源泉。我想这个活动会一直做下去,只要这个平台还在。
(原载2025年6月27日《教育时报》,作者:教育时报记者 方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