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师德建设宣传网 媒体报道

《中国教育报》丨朱家兴:甘做化学实验室的“定海神针”

微信图片_20250324174024.jpg


同一个教学岗位,一名教师能坚持多久?54年,这是77岁的朱家兴给出的答案,而这份答案还在继续书写。


近日,在河南省开封市杞县第一高级中学,精神矍铄、头发花白的朱家兴正忙碌在化学实验室中。准备仪器,清点化学实验品,哪个班来上课、多少人数、准备多少实验器材,朱家兴早已熟记于心。一张排满的课程表,承载着化学教师朱家兴满满的工作量。


2008年,学校实验室人员紧缺,原来的4人均转岗到化学教学岗位,实验室无人负责。原本要退休的朱家兴,面对学校领导的返聘邀请,毫不犹豫答应了下来。仓库药品仪器管理、演示实验……4个人的工作量都落在了朱家兴身上。


为了做好化学实验工作,朱家兴以校为家,平时就住在校园内的教师周转房里,以便教师们在化学实验的时候随叫随到。平时很少外出,就连县城,他一年也去不了3次。每天的校园里,教师和学生都可以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有时在实验室给教师准备实验用品、器材,有时就地取材配一些不用花钱买就可以用的实验材料。


一件实验室工作服穿了十多年,破了补一补、脏了洗一洗,从不向学校提任何要求。用他的话说:“能为学校省一分钱是一分钱。”


勤俭节约、严谨负责、一丝不苟,是大家对朱家兴的一致评价。学校所有化学教师的演示实验全部由朱家兴亲手准备。在教师领取仪器药品时,为了确保实验万无一失,他都要求教师们在课前预演操作。“通过试做,就能获取最佳数据、最佳组合、最佳配方、最佳效果的操作程序和物资准备。”谈起对青年教师的要求,朱家兴非常严格。


微信图片_20250331102331.jpg


“有些化学药品属于危险品,如果保管、使用、操作不当是非常危险的,通过试做才能避免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为了确保安全、万无一失,每次实验结束后,朱家兴都会督促每一个学生逐一对药品进行认真清点,对仪器进行认真清洗,摆放整齐。经检查无误后,学生们方可离开实验室。朱家兴还雷打不动地要求,每个学生课后写出的实验报告要在下次上实验课前交给他。


2008年退休时,朱家兴的儿子在上海工作,在那里也买了房子,邀请朱家兴到上海住。朱家兴却说:“我在一高干了一辈子教学工作,在这里生活习惯了,我的根在教育,我的家在农村,我不想离开这里,我还想继续为教育再奋斗几年。”朱家兴在乡村教师岗位上已耕耘了半个多世纪,被学校师生亲切地称为“化学实验室的‘定海神针’”。


“朱老师有时脾气还挺犟。记得几年前,我们级部要在化学实验室搞活动,找到实验室的钥匙,却怎么也开不开锁。打电话问朱老师,才知道是他换了锁。问清缘由才知道,朱老师害怕学校把仅有的两个化学实验室改成其他活动室,学生就没有办法做化学实验了。”学校教师赵新栋讲起这段插曲,还为这个可爱的老头儿感动,“可以想见,朱老师对自己教学工作的那份挚爱,超出我们的想象!”


而说起返聘后的待遇,校长朱成军心里一直过意不去。十几年来,学校几次考虑给他发返聘工资,而朱家兴坚持一分钱都不要。到近几年,他才勉强接受学校每个月280元的课时补助。朱家兴说,他的退休金足够生活开销用了,还是把这个钱发给年轻人或者用于学校发展吧。


“与我的前半生相比,如今丰衣足食,不缺吃穿,我很知足。感谢党和政府对我的教育与培养,更感谢我们有幸生活在华夏盛世,生活在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在2024年全县庆祝第40个教师节大会上,几乎与共和国同龄的朱家兴深情讲述,深深打动了现场所有教师。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如今,在那间小小的化学实验室里,这个瘦弱的身影依然在忙碌着、坚守着……


(原载:《中国教育报》作者: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利军 通讯员 程振华)


zgjyb-20250329-003_00.jpg

扫一扫分享本页

责任编辑:张俊州 二审:张利军 三审:侯军锋

返回
首页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