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师德建设宣传网 楷模人物

周建郑:匠心育英才一辈子做经天纬地测绘人

2024年河南省教书育人楷模·周建郑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去年教师节当天

2024年河南省教书育人楷模

河南省最美教师发布仪式

在郑州隆重举行

为更全面地展现教书育人楷模和最美教师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关爱学子的育人风采

师德君将陆续带您走进他们的故事

今天我们一同走近

2024年河南省教书育人楷模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周建郑


微信图片_20250310182736.jpg


匠心育英才一辈子做经天纬地测绘人


在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黄河水院”)校史馆,镌刻着这样一串闪亮的名字——穿越西部无人区完成国土精准测量的李标;登顶珠峰攻克高程测量难关的马强、李艺、张卫东;助力“一带一路”基建工程获评全国劳动模范的范连勇;摘得全国技术能手桂冠的高何利、李登斌、孙光文、何秀国、李祖峰……鲜少人知晓,这些测绘精英的人生轨迹中,都印刻着同一位师者的名字——2024年河南省教书育人楷模、黄河水院教授周建郑。


年逾古稀的周建郑,已在测绘讲坛耕耘40余载,经他培养的测绘精英不计其数,有的已是铁路测绘公司的负责人,有的成为测绘企业的工程师,有的在测绘研究所参与国家重大课题。


微信图片_20250310182748.jpg

用一辈子教学生科学知识、精湛技能和做人真谛,周建郑甘之如饴


桃李满天下的背后有着怎样的育人之路?教育时报记者近日来到黄河水院寻访周建郑一辈子做经天纬地测绘人的故事——


开疆拓土,带领河南测绘技术专业跻身“国家队”


1977年,国家正式恢复高考。周建郑成为当年的第一批高考生,进入黄河水院求学,因其成绩优异,毕业后便留校任教。


“刚毕业那会儿年轻,有使不完的劲,我在学校做实习带队老师和班主任,经常和学生一起走南闯北。”周建郑说。


1992年,全球定位系统GPS还未全面建成,但已经能进行测量控制网的观测,周建郑敏锐地意识到该技术将给测绘地理信息领域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于是第一时间建议学校开设《GPS测量定位技术》课程,并配合教学和实训编写了《GPS应用技术实训操作手册》,该课程在2005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微信图片_20250310182751.jpg

专业发展初期,周建郑手把手教学生使用测量器材


1998年,当时的测绘工程学院还只是学校的一个专业,共40名学生。能力过硬的周建郑被任命为负责人,承担起为河南测绘工程技术专业开疆拓土的重任。


“在黄河水院,没有一个教职工不知道老周,凡是与测绘有关的课程他都教过。他为测绘工程学院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招生就业做了大量工作,是测绘工程技术专业建成国家‘双高’建设重点专业的最大功臣。”谈及周建郑,黄河水院党委书记周保平很是敬佩。


周保平的话一点也不夸张,从教40多年,周建郑教授了13门专业课程,主编了4种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和7种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其中主编的教材《GNSS定位测量(第三版)》获全国教材建设奖一等奖——该奖是全国教材建设领域的最高奖。此外,他还主持和参与创建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测绘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4门。这些教材和精品课程在全国测绘类高职院校广泛使用,让河南的测绘工程技术专业得以示范全国。


微信图片_20250310182754.jpg

在2024年河南省教书育人楷模发布仪式上,周建郑分享自己编写教材的故事


“丰富的课程资源能让学生快速掌握理论知识,但单靠这些还远远不够。”在周建郑看来,学生只有经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岗位技能。于是,他创新提出“两轮顶岗,五化教学”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在校3年中的第三和第六学期全部进入企业顶岗实习,让210家校企合作企业成为学生的“练兵场”。在周建郑的指导下,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成就高职组测绘测量赛项“七连冠”的传奇,这在全国参赛队伍中都是独一份。


“周老师不仅是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也是为我们就业操心最多的人。当年我们班不仅就业率达100%,大家去的又是如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等单位。太多的农村孩子,因为有了周老师而逆天改命,实现了文化突围、命运转折。”已毕业20年的学生范松每每说起恩师都是无尽的感激。


现在已经70多岁的周建郑,满头白发,但精神矍铄,退而不休的他仍坚持每天穿梭在校园,做着“传帮带”的工作,为测绘工程学院带出了一支“梦之队”。近年来经他指导的青年教师中有8人参加各类技能比赛,其中5人获得国家级一等奖。



年逾古稀,发挥余热,周建郑认真指导年轻教师专业成长


“我们学院现有的领导班子成员基本上都受过周教授的指导。他就像他一直骑的永久牌自行车,永远保持饱满的精神风貌和热情的工作态度,以身示范,鼓舞我们成长。”在周建郑指导下获得全国高校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的测绘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高琼说。


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主持人……如今的周建郑早已荣誉等身,但比起这些称号,更让他开心的却是常收到学生就业后向他汇报成功的喜讯。


微信图片_20250310182757.jpg

技术赋能,让教育在建设祖国的实战中闪闪发光


纸上得来终觉浅。带领学生在工程现场完成真正的测绘生产,一直是周建郑的教学特色。


“如今,当我再次回想起那段与学生一起奋斗的日子,我的心中总是充满了感慨和怀念,它也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记忆……”周建郑所说的那段日子是他带领学生为汤阴县新农村建设做地形测绘的90多个日夜。


2006年,黄河水院与汤阴县签订测绘合作协议。周建郑主动请缨带领101名学生和10位教师进驻汤阴县,开始了该县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地形测量工程,也是黄河水院建校以来最大的一次测绘生产任务。该工程共完成了汤阴县8个乡镇、222个行政村的165平方公里1∶1000数字地形图测绘任务,先后投入500多名师生,奋战90多个日夜。


微信图片_20250310182800.png

周建郑带领学生积极投身汤阴县新农村建设测量工作


“我们每天扛着近40公斤重的测量设备,步行20到30公里选点测量,这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也是学校落实‘生产育人’理念的具体表现。”周建郑告诉教育时报记者,“最终我们完成的地形图误差不超过0.5米,得到了汤阴县的充分认可。学校和汤阴县实现了双赢,县里少花钱办大事,教师得到锻炼,学生也获得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2008年四川地震后重建工作迫在眉睫,黄河水院承担起极重灾区彭州市葛仙山镇农村宅基地重建1∶1000地籍测量工作。面对灾情,周建郑没有丝毫犹豫,再次“出征”。


“在灾区的49个日夜,我和26名师生组成的测绘突击队踏遍了葛仙山镇82平方公里的土地,完成了4200余户的地籍图测绘工作,安全、高效、高标准地向灾区和学院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质。”周建郑说。


在灾区工作期间,周建郑还对受灾严重的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对口支援教学,为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做了260课时的理论和实践教学。


微信图片_20250310182802.png

2008年,到灾区援助测绘工作之余,周建郑为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做GNSS应用技术培训


“在我们到达灾区工作一个月后,周教授就接到爱人生病住院的消息,再加上他的父母都已80多岁,家中一时无人照料。但是,关键时刻他还是义无反顾选择坚守岗位,周教授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让我们特别敬佩和感动。”当时和周建郑一同参加灾区援建的测绘工程学院副院长朱曙光说。


从教40多年来,周建郑主持或参与开封铁塔变形观测、安徽黄山高速公路测量、山东曹县1∶1000地形图测绘等对外技术服务项目50余项,有力支持了地方建设,也让河南测绘工程技术专业声名远扬。学校毕业生十分抢手,近8年来学生就业率都在98%以上。


凭科技服务“金刚钻”,揽“一带一路”“瓷器活”


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众多非洲国家元首共同出席了“中非装备制造业展”开幕式,他们仔细观看了展台上的非洲第二大风电项目——埃塞阿达玛二期风电项目模型——该风电项目的数字地形图测绘工作正是周建郑带领14名师生共同完成的。


“这个风电场是我国第一个技术、标准、管理、设备整体走出去的风电总承包项目,采用中国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和验收。”周建郑十分骄傲地告诉教育时报记者,“这是黄河水院第一次踏出国门完成测量任务,也是全国高职院校测绘专业首次踏出国门援建。”


微信图片_20250310182805.jpg

周建郑(左二)带领学生在埃塞俄比亚开展测绘工作,身边围着许多好奇的学生和居民


工程建设、测绘先行。2009年至2014年,周建郑带领14名师生3次远赴非洲埃塞俄比亚和加纳,在海拔2000多米的山区完成援建埃塞阿达玛风电场110平方公里和加纳塔马利太阳能发电场10平方公里的1∶2000数字地形图测绘工作。


“在非洲的日子,我们每天白天进行外业测量,夜晚进行内业绘图。工作中,我们每天平均要走18公里左右的山路,鞋子都不知道磨穿了多少双。每天超负荷的工作量,加上气候环境的不适应,让我们的脸上掉了一层又一层干皮,嘴唇也裂开了口子。在复杂的地形地貌中,我们不仅要忍受蚊虫叮咬,还要时刻提防鳄鱼、鬣狗的袭击。但我们还是凭借专业的素养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按时圆满完成了测量任务,并受到了埃塞俄比亚方面的高度评价。”周建郑说,“我至今仍记得,埃塞俄比亚前总统穆拉图·特肖梅亲自视察了我们测量的风电项目,并启动了二期72号风机。那一刻,我深感自豪,因为我们的工作和努力得到了最高级别的认可,也让河南测绘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微信图片_20250310182808.png

在埃塞俄比亚完成测量工作的同时,周建郑还利用业余时间帮助当地儿童学习文化知识


埃塞阿达玛风电场项目投入使用后,年发电量6.43亿度,可满足埃塞俄比亚首都30%的用电需求。


在黄河水院的测绘实训场,有一个巨幅标语——测神州大地经纬,绘祖国美好蓝图。在这个场地实训过的学生都感受过周建郑的言传身教、孜孜不倦。40多年如一日教书育人,他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测绘精英。如今桃李满天下的他,仍始终保持一份谦逊淡然的心态。“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当老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我愿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高职教育事业,用一辈子教学生科学知识、精湛技能和做人真谛。”采访最后,周建郑说。


(原载2025年3月27日《教育时报》,作者:教育时报记者 方慧)

微信图片_20250310182811.jpg

扫一扫分享本页

责任编辑:张俊州 二审:张利军 三审:侯军锋

返回
首页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