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师德建设宣传网 师德一线

河南教师王余龙捐献造血干细胞——

捐献是生命的礼物,也是最好的示范课

微信图片_20250305155513.jpg


3月3日,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漯河市临颍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教师王余龙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为一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送去了重生的希望。此次捐献使王余龙成为漯河市第31例、河南省第1494例、全国第19511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如果我的选择能让学生懂得生命的重量,那便是我作为教师最大的意义。”谈及捐献初衷,王余龙语气温和却坚定地说道,“教书育人,更要身体力行传递善念。”作为一名从教24年的高中教师,他始终认为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价值观的引领。自2016年起,他坚持每年无偿献血,累计献血量3600毫升。2017年在一次无偿献血活动中,王余龙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意义,便毅然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志愿者。时光荏苒,2024年9月,王余龙接到了初配成功的通知。面对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征询意见,他毫不犹豫地回应:“能救人一命,是我的幸运!”


微信图片_20250305155500.jpg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王余龙历经了高分辨配型、全面体检等一系列严格流程,捐献时间定在3月3日——雷锋活动周的周一。高三已经开学,距离高考仅剩百日。“学生正处于冲刺关键期,我若请假,复习进度会不会受影响?”学校领导得知消息后,积极协调教师接下他的课程:“你放心去吧,学生的课程保证不会落下。”在同事眼里,王余龙是个不折不扣的热心肠,同事有了大情小事,他总是有求必应,“这次能替他分忧解难,也算是一种回报。”


微信图片_20250305152038.jpg

微信图片_20250305152045.jpg


“先生大义!”“等我成年,我也要参加配型。”“平安归来,我们以你为榜样!”“长大后,我也要像您一样帮助别人。”……捐献当日,学生们自发录制的祝福视频和手写贺卡让病房暖意融融。王余龙最终以最佳状态完成了捐献。他的这一善举,不仅为那位血液病患者带去了生命的希望,也展现了他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更用行动为学生诠释师者仁心。


“学生用墨水书写梦想,我用血液续写生命,我们都在完成各自的人生答卷。希望能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学生,知识和品德同样重要,奉献的种子要从小种在心里。”王余龙向记者透露,捐献时他录制了视频,打算在班会课上播放,让学生看到生命接力的真实场景。


微信图片_20250305155509.jpg


“今天很高兴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身体状况良好,我决定今天就返回,明天就上班,和同学们一起迎接高考!”捐献结束后王余龙心里依旧想着学校的孩子们。“教育的力量,不仅在书本的字里行间,更在师者以生命影响生命的赤诚之中。若我的选择能让学生懂得,知识之上还有担当,分数之外更有大爱,这便是教育最动人的意义。”王余龙说道。


(来源:河南省师德建设宣传中心,作者:教育时报记者 张俊州 通讯员 吴晓兵)

扫一扫分享本页

责任编辑:张俊州 二审:张利军 三审:侯军锋

返回
首页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