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南省最美教师▪郭元胜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2024年9月10日晚
河南省庆祝第40个教师节
暨2024年河南省教书育人楷模
河南省最美教师发布仪式
在郑州隆重举行
为更全面地展现
教书育人楷模和最美教师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关爱学子的育人风采
师德君将陆续带您走进他们的故事
今天我们一同走近
2024年河南省最美教师
光山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教师
郭元胜
选择特教,打造特殊孩子的专属星空
“特殊教育是一个小众的事业,选择特教就意味着选择爱与奉献。”2024年12月3日,第33个国际残疾人日,50岁的光山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郭元胜,在学校当日举办的残疾人日活动仪式上,面对全体师生如是说。从教30多年,虽然是“半路出家”干起特教的郭元胜,却和特教有着不解之缘。
郭元胜用爱和陪伴温暖折翼天使
1988年,时年15岁的郭元胜中学毕业后,循着父母的足迹,毅然报考了信阳师范学校,立志当一名人民教师。中师期间教育学和特殊教育理论的系统学习,为他20年后从事特教事业埋下了伏笔,更为他30多年后,因在特教事业上的贡献而获得2024年河南省最美教师打下了坚实根基。
情缘,为折翼天使撑起一片蓝天
“第一次接触那些孩子的时候,我就被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紧紧揪住。”读中师期间,一次面向特殊孩子的支教活动,让郭元胜仿佛看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孩子们纯真而又迷茫的眼神,让郭元胜心疼,强烈激发了他“一定要为他们做点什么”的想法。
1991年,郭元胜中师毕业后,拗不过父母的要求,回到家乡中学担任一名普通教师,这一教就是20年。这期间,每每遇到一些特殊孩子,郭元胜都倍加关注。一次学生家访,再次激起了他从事特教的想法。
“那是一个智障同时又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当我推开他家破旧的木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位满脸愁容的家长和一旁茫然无措的孩子。”眼前的境况让郭元胜意识到,这些孩子想要入读普通学校非常困难,特教事业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使命、一份责任。
师生亲昵如父子
2011年,因工作需要郭元胜调任到光山县特殊教育学校。一上任,郭元胜就开展走访摸排工作,第一年他就走遍了全县21个乡镇。
“结果很多家长根本不知道光山县还有特殊教育学校,很多十一二岁的特殊孩子没有学上。”摸排结果在情理之中又在郭元胜的意料之外,看着那些适龄而未能入学的孩子,他更坚定了用自己的双手为这些折翼天使撑起一片蓝天的决心。
为改变现状,郭元胜双管齐下、“软硬兼施”。硬件上,他协助筹建新校区,从主管部门到社会民间多方寻求支持建设了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校舍;软件上,郭元胜继续带队下乡挨家挨户做宣传工作。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郭元胜的学校。
教特殊孩子需要更多的爱心和耐心
说到学校的变化,最让郭元胜自豪的,就是学校教育资源的极大丰富——从最初的5间房子、5名学生、5名教师,到现在拥有3个教学部、在校生178人——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增长,更是教育质量的飞跃。“看到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孩子们在这里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我感到无比自豪和满足。”郭元胜自豪地说。
守护,4万公里让爱传递到每一个角落
然而,郭元胜并未止步于此。他知道,在村里还有许多因为身体条件限制而无法入学的孩子。为了让这些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郭元胜秉持“一个也不放弃”的原则,决定启动送教上门项目。
自2015年9月起,一支由学校教职工组成的送教服务队踏上了征程,他们基本上走遍了光山县的每一个角落。
在众多的送教案例中,饶春香与饶海洋兄妹的故事最让郭元胜难忘。这对兄妹生活在偏远的光山县马山村,由于严重智力障碍,他们长期被束缚在家,与外界隔绝。
坚持送教上门近10年,郭元胜让100余名不能到校学习的孩子也能公平享受教育的阳光
面对这样的情况,郭元胜并没有退缩,而是更加坚定了帮助他们的信念。经过一次次、一年年地坚持送教上门,兄妹俩终于能够走出家门,来到光山县特殊教育学校接受更系统的教育。如今,他们不仅掌握了基本的生活技能,还学会了简单的交流,生活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从2015年至今,9年时间里,在郭元胜的带领下,光山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团队累计送教残疾学生2000余人次、3万多节次,送教服务队足迹遍布全县21个乡、镇办事处,最远距离往返90余公里。9年来,郭元胜送教累计行程4万公里,为108名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带去温暖和希望。
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郭元胜明白,特教发展的道路还很长。未来,他计划继续扩大送教上门项目的覆盖范围,让更多偏远地区的特殊儿童受益。
使命,有爱无碍让每一个生命都能闪光
“每一个生命都有他独特的价值,我们的责任就是发现并培养这份价值,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快乐成长。”郭元胜说。这不仅是他对孩子们的承诺,也是他身体力行的实践。
师生共享美好时光
现四年级学生小代的变化可谓脱胎换骨。妈妈陪读的时候,小代总是上蹿下跳、不听指令。小代二年级时刚好在郭元胜的班级。郭元胜发现只要关注他的兴趣点,他就能安心听讲。课下,郭元胜经常陪伴在小代身边,和他一起打打球、聊聊天。现在的小代不仅不需要妈妈陪读,还能主动承担班级工作。
“最让我难忘的是,当他站在2024年河南省最美教师发布仪式的舞台上,用坚定的语气喊着‘校长爸爸’,讲述和我的成长故事时,那一刻,我觉得一切付出和艰难都值了。”郭元胜说。
如何让每一位特殊学生都能点亮生命之光,成为郭元胜思考的新重点。于是,光山县特殊教育学校开始尝试职业教育,开设了洗车、家政、烘焙、种植、缝纫等一系列实践课程。为了确保教学质量,郭元胜组建了一个由16名教师组成的特色课程团队。同时,他还邀请了行业内的专家来校授课。
郭元胜通过生活实践课程,培养锻炼孩子们的自主生活能力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光山县特殊教育学校的职业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残而有为。学校已有20多名毕业生考上大学继续深造,毕业的学生也能走进社会,开始新的生活,甚至成为缝纫能手、充绒行家、电商高手……
“将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探索更多适合特殊孩子的新课程。在我看来,每个孩子都是一颗星星,他们都应该在属于自己的天空里闪闪发光。特殊教育,就是那片专属于这群有点不一样的孩子的星空。”采访最后,郭元胜动情地说。
正如郭元胜所说的“选择特教就意味着选择爱与奉献”,郭元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特殊教育者的使命与担当。在他的带领下,光山县特殊教育学校不仅为这群特殊孩子提供了优质教育资源,更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美好生活的窗。
(原载2025年1月10日《教育时报》,作者:教育时报记者 张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