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师德建设宣传网 楷模人物

马艳君:走出教师专业发展的样板路

2024年河南省教书育人楷模·马艳君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9月10日晚

河南省庆祝第40个教师节

暨2024年河南省教书育人楷模

河南省最美教师发布仪式

在郑州隆重举行

10位教师光荣入选2024年河南省教书育人楷模

10位教师光荣入选2024年河南省最美教师

为更全面地展现他们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关爱学子的育人风采

师德君将陆续带您走进他们的故事


今天我们一同走近

2024年河南省教书育人楷模

开封市郑开同城示范区小学校长、教师

马艳君


微信图片_20250213194717.jpg


走出教师专业发展的样板路


“关于我的报道,会写什么内容?”日前,教育时报记者来到开封市郑开同城示范区小学(以下简称“郑开小学”),对该校校长、2024年河南省教书育人楷模马艳君进行采访。一天的采访接近尾声,她问道:“我只是做好了眼前事、手中事,这些平常事值得一写吗?”


“专业发展、成长典范、魅力修炼……这些都能给很多老师以启发和榜样。”思忖了一会儿,教育时报记者给出如是回答。


何以如此回答?回望马艳君的成长历程,从一线教师到校长,从中原名师培育对象到河南省教书育人楷模,以业务能力发展筑牢成长根基,马艳君一路孜孜不倦、不曾懈怠。


微信图片_20250213194723.jpg

和学生一起朗读,是马艳君心中最美妙的事


热爱,让她倾心于此,更让她的专业发展有了锚点


1996年秋季开学,初中毕业的马艳君以优异成绩进入开封市第一师范学校就读。


学期初的那个下午,阳光从教室南侧的窗户照进,在树影婆娑间时不时落到她16岁的脸上。“还记得那是第一节口语课,我期待已久。这门课是李莉老师教的,她是最早的一批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马艳君回忆道。


小时候的马艳君就喜欢听广播、看电视,模仿起主播们也像模像样。那节口语课上,马艳君和同学依次做了自我介绍。简短的发言结束后,她被李莉老师选中做课代表。自此,一扇门被打开了。


“可能是源于热爱,也可能是源于老师的信任,中师的几年间,我如痴如醉,狠狠地汲取知识的营养。尤其是口语课,每次都铆足了劲儿。2000年,工作的第二年,我在普通话测试中拿了97.1分,成为开封市少有的几位一甲成绩获得者之一。”马艳君说,对语言艺术的情有独钟一直延续到她的工作中。


走上工作岗位,马艳君发现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盲区和重灾区,教师总觉得学生朗读课文远没有理解课文、考试做题重要。学生若是没有良好的语感,不光是朗读课文找不到感觉,在阅读、表达和理解上都会受到影响。“节奏、语气是什么?这个问题很多老师不知,学生自然不会。从那时起,我就有意识地影响同事,有目的地教会学生朗读。”马艳君说。


微信图片_20250213194727.jpg

手把手、面对面,马艳君指导教师从不懈怠


朗读是讲究技巧的,不是简单“念”字,而是文字、视觉、思维、情感、气息、声音等多维一体的相互联结与融合。比如,停连、重音、语气、节奏,这些是外部技巧,内部技巧则包括内在逻辑感受与形象感受。


讲到这里,马艳君随手就从办公桌下的抽屉中拿出了一整套的小学语文教材。翻开四年级上册语文,她进一步解释道:“看这一段的表述,每句话之间都有一种递进感,一句接一句地表达,这就是逻辑。而这些语句对空间、触觉、听觉、视觉的描述则构成了读者的形象感受。通过逻辑和形象感受,我们在读的过程中就要使用外部技巧将这些表达出来。”


杨彤彤是学校的一位年轻语文教师。当天上午第四节课,她上了一节语文示范课。课后,她来到马艳君的办公室听取反馈意见:“语文素养绝对不是靠老师当‘麦霸’,通过‘碎问碎答’问出来的,要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不断和语言文字接触,把课文读好了,也就理解了。”


微信图片_20250213194730.jpg

每一节听评课,马艳君都认真观察、悉心指导


“你设计的小导游角色很好,但不能蜻蜓点水。还要借助关键的词句,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同时还要处理好本文在全单元中的位置……你看这一点关于素养的要求,2022年版课标中是这样说的——”手把手地指导中,马艳君顺手就拿起了桌子上放置的新课标“引经据典”。


这样的“手到擒来”离不开马艳君在专业发展上数十年如一日的钻研与勤奋。


2017年,仅仅成立一年的开封市马艳君劳模创新工作室就获得全市十大示范性工作室。2018年,工作室开启了以朗读、朗诵为研究方向的研修。2023年年底,她被认定为中原名师培育对象,又筹建起中原名师小学语文工作室,定位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在之前提出“声本语文”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进一步提出“朗声语文”的教学主张。


“我们要让学生立于课堂的中央,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朗读体验,力求改变烦琐分析式的教学方法,真正还语文课堂书声琅琅。”谈及她的教学主张,马艳君语气之中都是坚定。


不计得失,是她的行动准则;闷头就干,让她有了更多成长契机


1999年10月,马艳君刚刚毕业来到开封市禹王台区五一路小学不到1个月,学校领导便找到了她——区教研室领导要到学校听课,安排马艳君上一节公开课。


那节课上,讲台上的马艳君感觉教室天花板上普通的日光灯像舞台聚光灯一般将自己照亮——她也越讲越有劲儿,越讲越顺当——这是高度重视、精心准备的结果。


“课后,当时的教研室主任赵灵老师,给予了我很大的鼓励与认可。我记得她说,这个姑娘需要好好培养,是个好苗子。”马艳君说,这句话好像一支强心针,也像是一种心理暗示,让她努力保持优秀了20多年。


这次公开课,也让马艳君更深刻地懂得一个道理:课堂是教师专业领域的主阵地,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站稳课堂,才能赢得专业尊严。因此,她一直以来致力于课堂研究,大量阅读教学杂志及名家专著,手抄笔记就有几十本。


微信图片_20250213194733.jpg

无论身份如何转变,马艳君从未远离课堂


“从王荣生老师的《语文教学内容重构》到《散文教学教什么》系列丛书,再到名家关于教学内容的论述,以及课例分析,最终架构起我的知识体系,形成几万字的系列读书感受——《不同文本生成性研究》。系统的思考使我的课堂教学视角发生了转变,课堂实践有了质的飞跃。”马艳君说。


2018年,马艳君来到刚刚建校2年、教师平均年龄只有29岁的开封市集英小学任副校长,她从当时学校仅有的一、二年级入手进行教学改革实验。通过前期的调查、听课、观课,她发现很多教师对识字教学充满困惑。


基于这样的现状,马艳君首先使教师认识到识字教学的奠基地位和识字教学中思维能力发展的必要性,再结合教学实践开展研究,推进范式教学,使年轻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优化识字教学环节、甄选识字教学方法,最大限度提高低年级学生识字效率,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微信图片_20250213194736.jpg

指导帮助年轻教师成长,是马艳君最操心的事


后来,由马艳君研究的识字“五步回环教学法”范式教学及“课内外识字八法”在区域内进行推广,并取得明显实效。


“不计得失,扎扎实实做好每件事。做之前担心做不好,做的过程中顾虑多多,这不是我的风格。”回看自己多年的成长之路,马艳君如此总结。


成长的光,点亮了她,她则成为光的播撒者


今年7月,马艳君调任郑开小学校长。身份发生了转变,但她却没忘自己来时的路:“学校里教师的专业成长应该放在首位。一年几十位新进教师和学校原有的年轻教师队伍的成长与培养是我最操心的事。”


目前,马艳君带领团队创建了5个工作室——语文、数学、英语、班主任和劳模创新工作室,其中语文工作室依托的是她的中原名师小学语文工作室。“这5个工作室成为带领学校骨干教师快速成长的新引擎。除此之外,她还为学校教师创设了‘四级卓越教师成长计划’,打通了教师成长发展的通道。”郑开小学业务副校长时红沙说。


从一线教师成长起来的马艳君更了解教师需要什么。为此,她在校内的常规性培训都是“点菜式”,老师们想学什么、想以哪种方式学,她都能满足。


微信图片_20250213194739.jpg

二十多年如一日,马艳君带领老师们成长的脚步越走越坚定


“我曾经也有自己的成长困境,也会有成长的平台期和迷茫期。2018年暑假,我第一次来到河南教师成长书院,便被这里的文化引力深深吸引,也被导师们的人格魅力震撼,此后连续7年我从未缺席河南教师成长书院。”马艳君说。


说到人格魅力,与马艳君一起调至郑开小学的轩丽丽很有感触。在成为同事之前,她就曾听过马艳君的课。“那节课,马校长讲的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她的知性美和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让我吃惊。”轩丽丽说,那次公开课,点燃了她对个人成长的追求与突破。


马艳君很清楚,成为校长之后,大家也对她有了新的期待。除了谋划教师发展路线,她还在学校前期发展的基础上为学校未来发展绘出一张图。在这张蓝图中,她畅想真正建起一所学生笑脸如花开般明艳,校园之内书声琅琅的学校。


微信图片_20250213194742.jpg

建一所学生笑脸如花开般明艳、书声琅琅的学校,马艳君一直在努力


“成为豫派教育名家的路肯定不会是坦途,但朝着月亮打,总比朝着树梢打得高!”马艳君笑着说。


今年教师节,2024年河南省教书育人楷模发布仪式在河南广播电视台1500平方米演播厅举行。马艳君被导演组选为“时光见证人”,在节目中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


马艳君告诉教育时报记者,发布仪式的舞台上,灯光璀璨。有那么一瞬间,她心里一颤,此前的她从未想过能走上这样的舞台,向全省百万教师和亿万电视观众讲述自己的故事。


那一刻,她好像看到了1996年第一节口语课和1999年第一次讲公开课的自己——看到那张被光照亮的稚嫩脸庞。她想,同时照亮身处不同时刻的她的这束光,应该名为——成长。


(原载2024年12月20日《教育时报》作者:教育时报记者 庞珂)

微信图片_20250213194745.png

扫一扫分享本页

责任编辑:张俊州 二审:张利军 三审:侯军锋

返回
首页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