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央视新闻《一点温暖》栏目对
“出彩河南人”2022最美教师
商丘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潘家贺
进行了长达11分钟的报道
我们一起来看
↓↓↓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他用音乐“点亮”盲童人生路
在商丘市,有这样一个独特的合唱团,唱歌的成员全部是视力有障碍的儿童。他们多次在全国的合唱比赛上获得荣誉,而合唱团背后还有不一样的故事。
在商丘市特殊教育学校的音乐课堂里,潘家贺正带着孩子们练习新的曲目。跟随着钢琴伴奏,孩子们坐直了身子,认真练习着每一个音节。这些孩子都是学校合唱团的成员,这个合唱团也是潘家贺一手组建起来的。
“2009年我到了商丘市盲童学校,我发现这群孩子特别喜爱音乐,看见这些孩子,当时想,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当时就这一个念头。”潘家贺说。
潘家贺发现,部分视力障碍的孩子性格孤僻、不爱说话,但却酷爱音乐。为了打开孩子们的心扉,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潘家贺萌生了组建合唱团的想法。
“合唱,它的主题就是爱和奉献,合唱团需要孩子们共同努力,把孩子们的自尊自立、自强自信的品质给培养出来。我看那么多孩子,那么渴望学音乐,他们能唱准的话,合在一块儿是多么美的声音。”潘家贺说。
2014年,潘家贺组建合唱团的心愿终于实现了。商丘市特殊教育学校决定组建“苔花合唱团”,并由潘家贺担任辅导老师。
“我们的孩子全部来自农村,而且好多都是留守儿童、孤儿。他们对歌唱那种执着,对歌唱那种热爱,一直在激励着我,也让我看到了我做这件事的意义。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就是把苔花比作我们的孩子,苔花盛开的时候,花虽然很小,但它一样非常艳丽,就是让我们孩子,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有一个自信的人生。”潘家贺说。
真诚叩开心扉
乐声启迪心灵
合唱团建立之初,不管是潘家贺、还是学生们,都遇到了重重困难。每个学生的性格、理解力和身体协调能力都不同,再加上视力障碍,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很难奏效。有的学生也因为找不到发声的技巧而急躁。
不过,对于音乐的热爱,让潘家贺和孩子们始终没有放弃,他们不断探索、调整各种学习方法,终于让这群视力障碍的孩子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
为了让视力障碍的孩子们感受到音乐的发音和节奏,潘家贺让学生逐个把手放在自己腰侧,感受发音时胸腹的振动,再让孩子们进行模仿。
课堂上,潘家贺的教学严谨认真,但教学风格却幽默诙谐,经常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孩子们也都开始期待每周合唱团的课程。
就这样,孩子们学习得越来越认真,逐渐摸索到合唱的技巧,积累起了自信。课余时间,他们经常三五个聚在一起,跟着音乐唱歌。教室里、操场上,处处都回荡着孩子们的歌声。
其实,相比于教学所花费的时间,更困难的是真正走进这些视障儿童的内心。或许是被潘老师的耐心和真诚打动,这些孩子们不仅喜欢潘老师的课,还喜欢在课下围着潘老师转。
在潘家贺的抽屉里,有一袋折纸,这是前年孩子们集体送给他的生日礼物。
“当时我一进屋,好多同学一拥而上,每个人送我一个礼物,一个小船上还写着生日快乐。收到礼物的时候特别亲切,这是孩子的心意,那时候我感觉孩子们都长大了。”潘家贺说。
“苔花合唱团”
一路放飞梦想
潘家贺不仅用耐心为孩子们打开了音乐之门,还用自己的真诚叩开了这些孩子们的心灵。“苔花合唱团”也逐渐步入佳境,孩子们开始登上大大小小不少的舞台,自信地放声歌唱。
“苔花合唱团”是2014年成立的,到现在,经过10年的努力,合唱团获得了50多项大大小小的荣誉,孩子们的歌声也从校园走向全国。在第15届中国合唱节,“苔花合唱团”还一举获得了童声组金奖。
“获奖后他们特别高兴,感觉自己做了了不起的事情。我从来没有把这帮孩子当成残疾孩子去对待,我们每次比赛或演出的时候,我用比正常孩子团队要求更高的高度,去要求我们的团队,靠我们的歌声去打动别人。”潘家贺说。
如今,合唱团里有32个稳定成员,不少孩子从加入开始就没离开过,最长的在团里学习了8年。一路走来,音乐不仅带领这些孩子走向了更好的舞台,也打开了他们心灵的世界。
“原来孩子就是单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很少和外界去沟通交流。进入这个合唱团之后,她可以打开心扉和正常的小朋友尝试去沟通、交流,我觉得她现在更自信了。”学生家长杨倩说。
如今,在商丘市特殊教育学校,已经陆续开设了钢琴、葫芦丝、架子鼓等课外兴趣班,不少孩子还会报名学习1到2种乐器。音乐为这些视力障碍的孩子们带来了更加多彩的生活。
“我们盲童孩子也是有能力的,在音乐方面是有天赋的。他们能取得很好的成绩,能够融入这个社会,能谋生,能生活,我觉得我做的是非常有意义的事。和他们在一块,这段时光是非常快乐的。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叫做:‘只要心中有了爱,酸甜苦辣算什么。只要心中有了爱,喜怒哀乐都是歌。’”潘家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