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教师节前夕
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指出
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
他们具有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
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
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
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
并深刻阐释教育家精神
充分体现了他对教师群体的殷切期望
和对教师教育的高度重视
结合今年全省师德教育活动主题
教育时报社
河南省师德建设宣传中心
河南省教育融媒体采编中心
联合推出
《“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大家谈》专栏
约请12位首届河南省教书育人楷模
以及发展力校长、成长力教师、智慧力班主任代表
依次从6个层面
结合自身工作和教书育人实践经历
依次对教育家精神进行深入解读
并就“如何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进行畅谈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
让我们一起来听他们的解读与阐释
↓↓↓
“小我”融入“大我”,与时代同频共振
□ 茹振钢
习近平总书记把教育家精神的“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放在首位,体现出对教师的理想信念要求的新高度。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蕴含着将“小我”融入“大我”的理想追求。只有把个人的“小我”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大我”之中,才能与这个时代同频共振,与祖国和人民血脉相连。至诚报国就是要立足岗位、忠诚职责、矢志为国。我们既要把教师这一职业当作崇高的人生理想和事业追求,又要肩负起培养时代新人的时代重任。
我成长的人生轨迹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也见证着祖国的日益富强。1958年,我出生在河南沁阳的一个农民家庭,幼小的时候就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在我的记忆深处,吃顿饱饭就是天底下最美的事。我就立志长大一定要研究粮食、研究小麦,要让农民用更少的土地生产出更多品质更好的粮食,不仅让我们14亿中国人丰衣足食,还要吃得健康。
大学毕业后,我就被著名的小麦育种专家黄光正教授选作助手。黄教授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更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是他把我带进了小麦的科研世界。到现在我已经在农业教育和科研战线上工作了40多年,始终坚持教学、科研不分家,以科学研究促进教学工作开展。
我经常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调查研究。1986年5月的一天,我在周口地区考察小麦生产,商水县的一位农民高兴地对我说:“你看看俺家的麦子,长得多好呀!穗子又多又大,今年要大丰收啦!”谁知,晚上一场暴风雨突如其来,一片片麦子,就像被石磙碾过的一样,平铺在地。麦子一倒伏,就会严重减产。第二天,我再看到他时,他满脸忧愁、唉声叹气,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我的心也随之难受到了极点!
我想,我一定要育成让农民群众种得安心、收得放心,稳产、高产的好品种!于是,我从生产中找问题、立课题,冒酷暑、战严寒,不分春夏秋冬,走遍了黄淮地区各类麦田,制定出了“早播不受冻,迟播不晚熟,咋种都不倒,高产还稳产”的育种目标。我和团队先后培育并推广了百农64、矮抗58、百农418、百农4199、百农1316、百农5819等一系列小麦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4亿多亩。为了给粮食生产储备新成果,用科技引领小麦生产向前发展,我们还研究出了杂交小麦等。
“育好小麦为百姓,搞好科研为国家”是我砥砺前行的初心和使命。心有大我、至诚报国,只要是农民群众需要的,我就要去做!只要是国家需要的,我就要去干!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的要求,我们农业科技工作者要把“小我”融入“大我”的理想追求,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落到实处,要紧跟党的步伐,踔厉前行、砥砺奋进。
未来我们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通过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确保我们中国人的粮食安全,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实现更高水平的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提供科技支撑。
扎根沃土,奋力托举新时代接班人。“让每一穗小麦充分享受阳光,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茁壮成长”是我一直践行的教育理念。我鼓励同学们要厚植爱农情怀,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练就一身切切实实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本领。
希望广大青年教师,既要育智更要育德。要把“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根植于心,以“大我”的境界和气度,踏实工作,精心从教,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升华。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不负时代、不辱使命。作为一名老党员、老教师,我愿与广大教师一道,认真践行教育家精神,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提升自我,砥砺前行,用躬耕教坛的实际行动,把课教好,把科研搞好,想国家之所想、应国家之所需,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宏伟大业不断培育新人。
(作者系首届河南省教书育人楷模、河南科技学院教授)
教育人的中国心
□ 张秋萍
树无精神不旺,草无精神不壮。“心有大我”才能“至诚报国”。
在42年的执教生涯中,我发现,一张纸再大也装不下一头牛、一头牛画得再像也触摸不到它硬硬的角、一个教室再宽敞也装不下四季、四季风景照片再美也听不到“小鸟欢歌、清泉叮咚”……只有离孩子们越来越近才知道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只有去亲近自然才能知道“怎么培养人”,也只有让孩子们亲自用小脚丈量脚下这片土地才会知道“为谁培养人”。
作为一名学前教育工作者,我理解的“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就是教师都应该从细小点滴开始,去发现别人不曾有的发现、去践行别人不曾有的践行,懂得为教育负责、为生命负责、为民族负责、为国家负责。
“心有大我”要求教育人要突破一方园区的局限,胸怀天下、心有大格局。2012年,河南省实验幼儿园在全国率先开创了幼儿天地大课堂。我们把城里的、教室里的、手机里的孩子们放逐到了田园、田野、田地……把猪马牛羊、花草树木这些非教师资格的“教师”请进来,让风霜雪雨来洗礼他们,让春夏秋冬来滋养他们,让日月星辰来引导他们……当这些无声的“教师”拥抱孩子们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耕种不教之教、不学之学的那块心田才是教育的根和本。
我认为的教育家精神应该是脚踏实地、真情施教,做活教育、真教育。于是,我把办公室搬到了室外,贴心为孩子们办“大事”。“园长,我想让你给我造个大玩具。”我就让木工师傅用几天工夫造出来孩子们从没有见过、玩过的木马、木车。“园长,我在松树下发现了粘脚的东西,是不是胶鞋的胶呀?”不一会儿,老师就带孩子生成了一节教育活动:胶的妙用。“园长,你身上戴的是什么奖牌?劳动模范奖牌么?”第二天,幼儿园的每个岗位都会收到一块孩子们亲手制作的一枚奖章。
孩子们自然的成长让我感到十分的意外和感动,我认识到,“教育家精神”就是离孩子们再近些、再亲些、再用心些,让教育无处不在。于是我把教研室搬到室外,在一块种满100多种植物的30平方米的蔬、果、花、药、草园里。我问大家:“这里的植物有多少种,有多少植物喜阴,有多少喜阳?有多少植物耐旱,有多少耐涝?有多少植物可以食用,又有多少可以入药?……”
一个一个的问题让老师们紧张、面红、无语、自责,又让他们反思、好奇、探究……我体会到,不是每位教师都能成为教育家,“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就是让更多的教育人拥有教育家的精气神,让更多的教育人行走在成为教育家的路上。
于是,晨间自主游戏开始了,孩子们终于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去选择游戏的内容和喜爱的老师,学校有了“我用目光牵着你”的理论思考,有了园区可旅行、环境可阅读的精心打造,有了把幼儿园办成家、办教育办到家的决心和定力,不少老师开始有了当“教育家”的理想和追求,老师们从慢慢悟“道”到知“道”再到行“道”的职业成长,又让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自豪和欣慰。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是教育家精神的第一条内容,也是教育家精神的根基和灵魂。
“心有大我”大到胸怀天下。“中国”两个字是我在河南省实验幼儿园门牌上加注的前缀,我希望把这两个字刻到每个孩子的心田里,刻在每个老师的讲义里,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坎里,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是所有教育人至高、至圣的职业内醒,是应有的职业敬畏和自觉的教育道德。
“至诚报国”中要报效的“国”是中国,于是我给孩子们写下了一首歌,歌名就叫《我是中国娃》。歌词中这样写道:“我是中国娃,祖先是女娲,盘古开天地,炎黄传神话。耕耘五色土,食谷衣桑麻,东方巨龙种,黄肤黑头发。我是中国娃,血脉连华夏,家国人丁旺,名字叫中华,仁义礼智信,琴棋诗书茶,纯诚德孝美,人小智慧大。我是中国娃。修身又齐家,成才担大任,复兴我中华!”
(作者系首届河南省教书育人楷模、河南省实验幼儿园原园长)
传承红色基因,“顶天立地”办教育
□ 宋富有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是每一所学校的使命,更是每一位校长的担当。身为校长,我们不仅要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更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全校教师“拧成一股绳”,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
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始创于1904年,首开豫西现代教育的先河,从建校之初就承载着先辈“报国图强”的教育梦想。百廿年来,学校精育良才,为培养“学术大师、行业领袖、兴业人才、治国栋梁”打下坚实基础。
担任校长以来,我把传承好“豫西特委”红色基因作为首要抓手,深挖百廿一高校史资源爱国主义的育人功能,及近百年“豫西特委”党史红色资源的时代内涵,建设了洛阳一高党史校史馆、洛阳日记博物馆等党教融合设施,以“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文化场域和氛围浸润师生心灵。
我们构建了“润质德育”教学相长模式。学校采用叙事式、沉浸式、非约定式德育方式,通过每月一期主题,涵养学生“十二品”(爱祖国、爱学校、敬师长、懂礼貌;立远志、有担当、勤拼搏、知孝道;燃激情、明是非、行善事、爱生命),同时赋能教师成长,唤醒师生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紧密融合在一起的价值认同,坚定教师矢志奉献教育和“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
作为校长,我们要坚定办学准则,带领师生将个人价值与国家兴盛、民族复兴紧密融合在一起,“顶天立地”办教育。我们在国家发展战略中找到自己位置,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就是“顶天”;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扎根河南办教育、扎根学校的现实状况办教育就是“立地”。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身为“一校之长”,我们要有“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的格局。我们要为青年教师提供成长路径,为他们提供成长平台,使其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勇挑重担的优秀教师。这不仅是在努力实现个人的教育理想,也是在身体力行地追求教育家精神,奉献祖国和人民。
(作者系第六届发展力校长、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校长)
找准人生坐标,厚植家国情怀
□ 王栋利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中,勉励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居于教育家精神首位的,是“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唯有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把个人的“小我”融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大我”之中,才能找准人生坐标,实现个人价值。
作为普通教师,要把“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转化为自觉的职业追求。从“教书匠”到“教育家”,我们要努力拥有大格局、大胸怀、大智慧,主动求变、求新、求突破,向下扎根、向上成长。我们要上好每一节课,改好每一份作业,站稳三尺讲台,夯实职业根基。爱每一个学生,把每一天做到极致,满怀成就事业的热情,不断追求卓越,切实肩负起教书育人的使命。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把“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根植于语文课堂上。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古往今来,历久弥新。从《诗经》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歌吟,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长啸,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价值取向,到“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振臂高呼。语文老师要继承语文课程“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传统,促进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建立文化自信,助力文化自强。
作为班主任,要把“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蕴含在思政课程中。我带学生去单拐革命旧址重温红色记忆,去红旗渠追寻英雄足迹,去博物馆重走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史。我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思政课教学,聚焦于鲜活的历史人物,讲述其生平,让同学们知道那不仅仅是革命故事,更是有血有肉的先烈们为后世安宁做出的英勇抗争。铭记英雄、学习英雄、传承英魂,这是后辈的责任与使命。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厚植家国情怀,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作者系第14届成长力教师、濮阳市第十中学教师)
心中有信仰,生命有力量
□ 兰经天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是教育家精神的灵魂所在。一个人有理想信念,他的人生才立得住、站得直、行得稳、走得远。理想在发光,前进有动力;心中有信仰,生命有力量。
“心有大我”不等于放弃和牺牲“小我”,而是“小我”和“大我”的高度和谐统一,实现“大我”的同时,也在客观上成就了“小我”。这种“大我”是心怀“国之大者”,是一种教育情怀,是发自内心地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民族生生不息奋斗精神的崇尚,对国家未来发展命运的关切,对时代赋予使命的践行,是对学生的榜样示范和精神引领。它不应该是教师主动刻意为之,而应该是一种条件反射,是一种本能,是一种真情的自然流露。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地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以达到教育无痕、润物无声的境界。
“至诚报国”则需要我们班主任时刻不忘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的灿烂辉煌,不忘近代以来所受的苦难和屈辱,不忘那段波澜壮阔的艰辛岁月,不忘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与发展。每念及此,我们不仅是尊重和敬仰,更是一种感念和感恩,并且把这种情感传递给学生,把为国而战的精神延续给学生,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田,把“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目标烙刻在学生心中。
对班主任自身而言,“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不是口号,不是空中楼阁,不是遥不可及的云端,它是一种追求、一种目标、一种努力的方向,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需求,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理念的传递。
作为班主任,也许我们一辈子都无法成为教育家,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追求教育家精神,不妨碍我们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过程中享受“一朵朵生命之花不断绽放”的快乐。
(作者系第12届智慧力班主任、南阳市第13中学教师)
(原载:2024年5月17日《教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