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师德建设宣传网 楷模人物

张秋萍:扎根中国大地办优质幼儿教育

首届河南省教书育人楷模·张秋萍


IMG_5963(1).png


组委会给张秋萍的致敬辞:为师四十余载,无数幼童在你温暖的怀抱中长大;开创食育课程,为更多孩子奠定漫长人生的健康之基。从姐姐到阿姨,再到奶奶,你肩负智慧和责任,以绿色理念点亮童心;从青春靓丽到满头华发,你不忘初心和使命,扛起学前教育改革创新的大旗。你是首届河南省教书育人楷模——张秋萍。


11.png


河南省实验幼儿园园长张秋萍,一个在国内外学前教育界响当当的名字。她从一片空白开始,开创全国食育之先河,实现耕读育人之大成,为幼儿奠定漫长人生的健康之基,扛起河南学前教育改革创新的大旗,用一辈子干成一件大事——让世界幼教看河南。


教育时报记者采访过张秋萍很多次,无一例外都是为了河南省实验幼儿园(以下简称“省实幼”)的创新实践而来。10月13日,教育时报记者再次来到省实幼,这次只为探寻张秋萍办中国特色学前教育、立河南幼教专业自信的背后故事。


创新耕读育人,她斩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7月21日,教育部正式公布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目,张秋萍主持的《耕读育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田园实践》研究一举斩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张秋萍获此殊荣,实现了河南在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零的突破。


“20多年前开始做耕读教育的时候哪想过获奖,就是怀着办教育最朴素的心态,想让孩子回归自然、学习真东西、体验真世界。”对于教育时报记者关于获奖感想的提问,张秋萍回答道。


4版1.大图,.JPG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张秋萍40年来始终如一的初心


说起耕读教育,张秋萍首先为教育时报记者纠正了一个认识:“很多人以为我们是先有食育,后有耕读,其实食育是耕读的‘孩子’。”


1999年,张秋萍还是省实幼副园长,有一次她带孩子们去黄河边秋游,看到路边吃草的牛,孩子们追着喊:“牛伯伯好!”结果牛不理他们,孩子们抱怨说牛怎么这么没礼貌。就在孩子们跟牛对话的过程中,牛哞地叫了一声,结果吓倒了一大片。


“看到孩子们在天空、在树上找花生和红薯,追着牛喊‘牛伯伯’,把羊屎蛋捡了一兜又一兜的时候,我特别受刺激,让我对教育产生了很多思考。”张秋萍说,“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如果我们连大地都不知道,又要往哪扎根?”


为了给孩子们找到一个伸手能触、落脚有感的耕读空间,张秋萍走遍了郑州周边,终于在2012年利用农村土地流转承租了222亩土地作为耕读教育的探索实践基地,基于中原农耕文化建设了耕读苑,让孩子们以天地为课堂、以万物为教材。


如今,在耕读苑,每天都能看到孩子拿着放大镜观察蚂蚁、拿着画笔在田野写生、拿着铲子挖野菜的身影。园内很多孩子能认识50多种植物,了解30多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在我看来,张园长以一己之力实现了对教育的引领和超越,她把耕读的种子传到了千家万户。”省实幼副园长方明荣刚毕业就跟着张秋萍学习,两人共事39年,提起张秋萍建设耕读苑的点点滴滴和酸甜苦辣,她有说不完的敬佩。


在张秋萍的带领下,全国各地70余所幼儿园和种植农庄陆续成为耕读育人的成果推广基地,关注土地、关爱生命、关心耕读教育的人越来越多。


“即便是耕读教育日益成熟的今天,我还是要呼吁,为了孩子的健康,学校一定要把自然还给孩子,要在建校之初就为孩子开辟更多自然体验空间,创设更多孩子能够去体验、去和万物接触的天地,让孩子真正种出一颗果子来,尝尝那种美味。”采访中,张秋萍强烈要求教育时报记者一定把她的这段话写出来,这是一位幼教“大家”的请求,更是一位纯粹的教育人40年不变的初心。


潜心食育实践,她打造享誉全国的河南教育名片


“张园长,能和您合个影吗?”“张园长,我们很想邀请您去给我们指导工作。”……采访当天上午11点半,张秋萍在办公楼走廊里被刚刚下课的参加食育培训的骨干教师们团团围住,俨然一场粉丝见面会。


“这些老师很多来自农村幼儿园,他们学习后回去要带动自己的园所和周边区域发展食育,责任很重。”张秋萍说。


“2007年,我去北京讲课,认识了食农教育专家沈立博士。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关于食物对生命的影响。”采访中,张秋萍向教育时报记者讲述起她和食育的结缘。


亲自给孩子们种粮食、种蔬菜,尽量减少污染和化肥农药残留,让孩子们吃得好成了张秋萍最朴素的心愿。


于是,张秋萍带领老师们开辟“依食而养、借食而育”的幼儿健康教育新路径,建成第一个儿童食育工坊、为全园近7000名孩子做体质辨识、365天个性化定制食谱、成立食品安全快检实验室……让河南食育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转变,也创造了食育研究的一个又一个突破——北京、广东、浙江等省市的43所幼儿园先后成为河南食育推广基地,有效扩大了河南食育的影响力;2017年,在张秋萍的大力推动下,首届国际儿童食育研讨大会在郑州举办,来自日本、意大利、瑞士等国家的1000多名学者参会,逐步扩大了中国学前教育的世界话语权;2020年,省教育厅启动“百所食育试点园”推广食育课程,首批100多所试点园积极实践,打造了河南食育生活化课程的教育名片;张秋萍还先后出版儿童食育系列图书30余本,填补了我国学前教育领域无食育课程与教材的空白……


4版头题图2..JPG

创新耕读育人,张秋萍扎根中国大地办学前教育


“在我看来,张园长就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弄潮儿、导航人,她总是在思考、在创新。她从来不是受指挥、有压力才做,而是积极主动作为,让政府看到食育对孩子、家庭、社会和教育的好处,从而为政府做决策提供依据和一手数据。”2004年来到省实幼,与张秋萍共事19年的省实幼副园长徐菁说起这位“榜样姐姐”,有着与众不同的看法。


徐菁的话并非夸大其词,如今,食育已被写进《河南省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17—2020年)》和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日前,省教育厅等十一部门还印发《关于实施河南省中小学食育工程的指导意见(2023—2030年)》,明确将在全省中小学、幼儿园实施“十百千万”项目,到2025年,培育18个“区域食育发展共同体”,建设100个学校食育推广工作室,遴选1000所食育试点校(园),培养10000名食育方向的专(兼)职公共营养师/营养指导员/营养配餐员……为“健康中国2030”规划做出突出贡献。


坚守童心使命,她扛起河南学前教育大旗


如今的省实幼就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然而20多年前却是另一幅场景。


“2001年,我接任省实幼园长。当时的幼儿园是破旧的校舍、脱落的砖块、裂缝的外墙,我面临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危房改建。我决心要建一所面向世界、展现特色、孩子们喜欢的崭新幼儿园。”张秋萍告诉教育时报记者。


但是,干这样一个大工程,钱从哪来?


“当时资金困难,我就多次到银行沟通协调,争取到5000万元商业贷款,经过14年的艰苦奋斗才还完。”


“贷那么多款,就没担心还不上咋办吗?”面对教育时报记者的提问,张秋萍却十分淡定地说:“只要好好干,总会还完的。”


正是有了当初不计得失、大胆实干的张秋萍,才让我们有机会看到如今闪耀的省实幼。省实幼已由当初的19个班660名幼儿发展为一园九址、190个教学班、近7000名幼儿,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公办学位,为缓解“入园难、入学贵”问题贡献了巨大力量。


在采访中教育时报记者了解到,2004年,幼儿园刚刚建成,张秋萍力排众议把“中国”二字镌刻在省实幼的门牌上。


“我从教多年,去过很多学校,很少看到学校名字里有‘中国’两个字的,很多人觉得太大了,但是,我想的就是让走进省实幼的每一个孩子都知道他从哪里来,让他们从小胸怀建设祖国的大志向,通过我们最好的教育,将来成为能够推动人类文明前进的不可替代的最优秀的中国人。”张秋萍说,“这些年,我有时候看到一些人忙着崇洋媚外,已经不知道、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了,这也更加证明了我当时的考虑是必要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为中国培养人,培养最优秀的中国人。”


微信图片_20231019202940.jpg

在2023年河南“两会”上,省政协委员张秋萍为河南学前教育发声


张秋萍带领老师们精心构建中国特色学前教育课程体系,在潜移默化中把文化基因传下去,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把爱党、爱国、爱家、爱园的种子深深地种进孩子们的心里。


“使命,使命,就是使着命干。”“生命不退休,教育不退休;生命不退休,奉献不退休。”这是张秋萍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40年,14600个日夜,上万里行程,张秋萍扎根中国大地办幼儿教育,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随她的脚步关注学前教育、关注河南食育,她以一己之力扛起河南学前教育的大旗一路向前。


(原载2023年10月20日《教育时报》,作者:教育时报记者 方慧 通讯员 郭小琼)

page1output.jpg

扫一扫分享本页

责任编辑:张俊州 二审:张利军 三审:侯军锋

返回
首页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