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6月17日至18日,由河南省教育厅主办,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省师德建设宣传中心承办的“奋进新征程,志做大先生”2023年河南省师德主题教育活动演讲比赛在河南师范大学举行。教师组史留帅等47名选手、学生组杨卓伊等23名选手荣获一等奖,其余选手荣获二等奖。
《教育时报》刊发教师组部分获奖选手的演讲文本,以供广大读者学习借鉴,“河南师德”微信公众号、河南省师德建设宣传网将同步报道,敬请关注。
走进大山,托举山区孩子的希望
□ 史留帅
我是一名90后,同时也是一名中共党员。
1990年我出生在新郑,2013年大学毕业开始从教,至今已整整十载。怀揣教育理想和情怀,我一路“逆行”,选择了从省城到县城到乡镇,再到如今走进大山。
前几年,巩义市鲁庄镇为更好地满足山区孩子对高质量美好教育的需求,镇中心校准备选派一名业务能力强、敢于担当奋斗的同志到巩义最偏远的山区学校李瑶小学去。得到这个消息后,经过认真思考,我找到领导主动申请前往李瑶小学去工作,立志为山区孩子点亮希望之光!
鲁庄镇李瑶小学位于登封、巩义、洛阳交界的嵩山山麓,这里至今还没有直通县城的客车。
初来这所学校,我被眼前的景象震惊,校园内杂草丛生,刚下过雨,积水漫到了教室。我在走访时发现,这里的儿童上幼儿园很困难,他们不得不选择坐3个小时的校车前往登封、偃师上学。我把情况汇报给了上级领导,教育行政部门决定在李瑶小学附设一所幼儿园。
办幼儿园可不是光靠嘴上说说,行动起来就面临着诸多困难:校舍改造、校车租赁、师生招收是摆在我面前的三座“大山”。为了尽快让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没有和妻子商量,我把准备买房子的首付款偷偷拿来改造校园、租赁校车,还和村委沟通帮忙拓宽校门口的道路。
村民刚开始不相信我们这所新办农村幼儿园,认为把孩子放在这会耽误孩子“前程”。为了打消村民的疑虑,我决定把正在县城上幼儿园的儿子转到这里上学。当知道我儿子也要在这上学的时候,有一部分家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把孩子交给我。
为了让更多家长满意,我把提升幼儿园的质量当成了头等大事。首先是饮食方面,我亲自制订每周食谱、把关食材质量,让孩子吃得饱、吃得好,还吃出了新高度,随之而来的是食材费用的水涨船高。为了控制成本,我请来老家的母亲做义工。知子莫若母,她没有一句怨言,就像关心小时候的我一样,又开始默默关心这群他乡的孩子。
依托乡土资源和学校资源,我开发了劳动实践课、科学实验课、口才艺术课三大特色园本课程,深得孩子们的喜欢和家长的认可。越来越多家长主动把孩子送到我们幼儿园,仅一年时间,在园人数从刚开始的1人增加到如今的50人。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时刻牢记自己立德树人的责任,利用学校的闲置教室创办了一间红色主题博物馆。这里面陈列了各类军事模型和红色书刊等,我把在井冈山烈士陵园带回的一颗石头小心地摆放在桌面最显眼的位置。黑板上写着三行大字——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我们的下一代不会忘记。我是一名教书先生,我要让孩子们牢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我们90后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既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的时代使命。在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路上,唯有奋斗,才能不负韶华。在这方小小的校园里有我大大的梦想,我走进大山,就是为了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作者单位:巩义市鲁庄镇李瑶小学)
微信扫一扫
观看史留帅演讲视频
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 刘皎月
还记得8年前准备招教考试时,面对“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这个问题,我一遍遍地背诵着参考书上所谓的“标准答案”,内心深处也不禁问自己:一名合格的教师究竟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才称得上有师德;要涵盖多少风度,才算得上好师风?对于这个问题,8年后的今天,我想我有了更深刻的体悟。
2020年8月,在一次检查中,我被确诊交界性恶性卵巢肿瘤,手里的诊断报告犹如晴天霹雳,让我瞬间瘫倒在地。一时间我变得特别消极,一连好几天,不说一句话。在那些无眠的深夜里我一遍遍地刷着手机,以分散脑海里的胡思乱想。就在这时,手机里弹出了时代楷模张桂梅的相关报道。看着屏幕中这位朴素又孱弱的老人,虽然走路都需要搀扶,但她的身影是那么决绝;虽然脸上写满了疲倦,却仍遮不住眼底的那份坚毅。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她?她说:“为了民族贫困山区的教育,即使倒在讲台上,长眠于华坪的沃土之中,也无怨无悔。”那一刻,我的泪水夺眶而出。我也一样是一名乡村教师,面对的一样是贫困农村的孩子。那为什么我如此的懦弱呢?
榜样的力量像一束温暖的火苗,重燃了我的信心和勇气。我开始积极配合治疗,尽全力在开学前返回工作岗位。教六年级的孩子,时间紧、任务重,我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后续的治疗和随诊,我全部都安排在节假日,没请过一天假,没耽误过孩子们一节课,经常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还在为孩子们答疑解惑。有一次下午“连轴转”后,我强撑着回到办公室,晕倒在地。
然而命运似乎并未停止对我的考验。2021年年底,身体刚刚好转之际,我在骑车上班的路上,因道路结冰,意外将腿摔伤,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那时正值期末,看着学生们明亮的双眸,我也不禁摩拳擦掌,将自己的伤势放在了一旁,每天带着支具、倚着拐杖单脚蹦跳着到学校。慢慢地,我惊喜地发现原本一下课总会闹闹腾腾的教室,现在大家都能规规矩矩地行走。班长悄悄告诉我,同学们看见我每次来学校都很辛苦,生怕自己跑闹的时候冲撞了我,让我的伤势雪上加霜。那一刻,我的心底升起了一股巨大的暖流。
次年暑假去省医院复查时,才得知韧带不是损伤,而是彻底断裂,不手术势必会落下残疾,术后还需要漫长的康复训练,必然要请长假。正当这时,我得知学校的同事因各种原因,一下子减少了8人,人员配置变得尤为紧张。于是,我果断推掉了正在预约中的手术,再次回到了六年级的讲台。时至今日,我的腿行动上仍然不够便利,伴随着季节的更替,常常忍受着难言的疼痛。孩子们时常心疼地问我什么时候去治腿,我总是笑着调侃:“铁拐老师不够酷吗?”
几年光阴,弹指一挥间,分别在即,才开始正视自己心里的依依之情。这会儿,班里正在举办毕业联欢,刚刚一个小女孩打来视频电话,眼含泪花地问以后回母校还能不能再见到我。我强忍泪意,笑着回答:“一定会的!无论命运予我怎样的困难和挑战,我当如蒲苇,蒲苇韧如丝;而这颗扎根乡村教育的初心也定当如磐石,磐石无转移!”
(作者单位:固始县张老埠乡中心学校)
微信扫一扫
观看刘皎月演讲视频
五五四的灯光
□ 杨柳青
五五四教室是河南师范大学的长明灯教室,从这里走出了无数的师大学子,五五四的灯光就像永不熄灭的火炬,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30年前,我的小学语文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叫《我想成为什么》,她说她最想成为河南师大的学生,因为那里是河南省师范教育的最高学府。那时的我尚且理解不了她对河南师大的那份仰望与渴求,当时的我还在做着自己的主持人梦,梦想着有一天能像倪萍阿姨一样拿着话筒做一个主持人。
20年前,我走进了河南师大的校门,门口耸立着8个大字:学高为师,德高为范。那时的我体会不到这8个字的含义,直到我本科毕业,参加研究生支教团,成为一名中学老师。第一节课就被学生拍桌子起哄给气哭、被老教师劈头盖脸地批评,我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沮丧懊恼的时候,想起拎着热水壶在五五四教室备战考研的日日夜夜,它仿佛在说,在哪里跌倒在哪里站起来。后来我代表学校获得全县公开课第一名,最后一节课学生全部起立为我送行,这一次我没哭,他们哭了。
10年前,我正式成为河南师大的一名老师。我没有拿着话筒站在聚光灯下,而是拿着麦克风站在了讲台上。每一节思政课我都把它当作电视节目来精心设计,我的学生就是我的观众,我的讲台就是我的舞台。然而有一次学生下课了追着我问问题,我没答上来,只能红着脸告诉他下节课再聊。我慌张逃离五五四教室的时候,那里的灯光依然亮着,仿佛在说:“你该去充电了。”
就这样,我成为一名华东师范大学的博士生。从老师变成学生,我换掉所有的高跟鞋,每天泡图书馆。在写论文写不出来的时候,在为一个学术问题绞尽脑汁的时候,在写博士论文披星戴月的时候,我常常会想:“五五四的灯光还亮着吗?”
在上海的几年里,我遇到了很多河南师大的校友,每次校友聚会,他们都会问:中心花园还有学生晨读吗?五五四教室还是24小时开放吗?他们会说:走过国内外那么多高校,没有一个像河南师大这样还有学生晨读,还有学生在长明灯教室挑灯夜战,这是河南师大独有的东西,是河南师大给予她的学生最宝贵的财富。
今天,当我再次登上师德演讲比赛的舞台,回想起是什么吸引着我的小学老师那样向往河南师大,是什么引领着一个立志做主持人的女孩儿最终走上讲台,又是什么让我觉得作为老师需要不断学习进步。作为河南师大的学生,河南师大给了我们什么?作为河南师大的老师,我们又将什么传递给我们的学生?我想,无非是热爱。老师热爱教育坚守淡泊,学生就会接续奋斗不怕失败。这就是河南师大精神,这就是师范院校代代传承的师德。
我们的河南师大今年“100岁”了,她以一己之力,撑起了河南基础教育的半壁江山。精育良才、教育报国,是河南师大百年来不变的初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师大人”赓续传递的使命。河南师大的每一位老师和学生,都曾被五五四的灯光点亮,也正是许许多多“师大人”心中那盏不灭的明灯,以点点星光,汇聚成人间星河。
你看,五五四的灯光,依然亮着!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微信扫一扫
观看杨柳青演讲视频
载着使命前行
□ 王佳
大家好!我是教师王佳。
“我是教师王佳”这句自我介绍我说过很多次,今天在这个无数优秀教师汇聚的舞台上再次说起,感觉有些惶恐。
我是教师,教师又是什么呢?还记得第一次站在讲台上是4年前,那个时候,我是一名研二的学生,导师让我代上一节大一表演生的台词课。对于从来没有站上过讲台的我来说,这次授课无异于一次考试,只不过那次答卷答得非常“惨烈”。在课上,面对学生的提问,我完全不知道该如何解答,在慌乱中稀里糊涂地下了课。那次我哭了很久,我第一次知道,老师在课堂中看似毫不费力的侃侃而谈,实际上都是在长久的积累中得来的。
研究生毕业后,我成为一名职业教师。对于初出茅庐的我遇到第一个难题就是“老师教”和“学生学”的问题。有了那次失败的经历,我更加努力认真地备课,把每节课要说的话以逐字稿的形式写出来,甚至连“同学们上午好”这种课前问候的话都标出来。一个多小时的课程要写将近7000字的稿子,课后再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做出调整。就这样,在开始上课的第一个学期我用这种“笨”办法,慢慢地从紧张得睡不着觉到开始期待第二天课程的开展,我开始越来越享受课堂,享受教师这个身份。
去年2022级新生报到,我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我成了2022级表演3班的辅导员,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新生入校后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学校及学院的各级领导和辅导员义无反顾地连夜赶到学校,众志成城战“疫”。刚刚接受新身份的我也在其中。这就意味着之后的几十天里,我要应对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我有些慌了,但还好身边的领导和同事不断地鼓励我,让我顺利地渡过了难关。
现在回想留校的那段日子,虽然很累,但是让我记忆尤为深刻的却都是一些温暖的瞬间。比如,全班手忙脚乱拍下的第一张合照、被学生投喂的零食铺满的办公桌、被我表情包刷屏的朋友圈……这些画面串联起了我留校时的所有记忆。我非常珍惜那段特殊的时光,正是因为那段和同学们同吃同住的经历,让我跟学生产生了一种情感,一种介乎于师生和朋友之间的情感。
我们不妨再回到开头的问题:我是教师,教师又是什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是爱与希望的播种者,是蜡烛、是园丁……我想她还有更多的含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所说的,教师要“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做大先生除了要有坚定的信仰、宽广的学识和深厚的修为,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赤诚的、热爱教育和学生的心。
做经师易,做人师难。教师不能只做搬运知识的“教书匠”,更要做爱满天下的“大先生”,被赋予了“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未来,另一个肩膀挑着民族未来”的使命,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就要带着这份使命继续前行,带着这份使命培养出更多具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新时代新青年。
(作者单位: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微信扫一扫
观看王佳演讲视频
■ 专家点评
刘肖(河南省演讲与口才学会艺术总监、河南省师德建设宣传中心主任):
担任评委十几届,这一届是让我感觉最舒服的一届。舞台上的选手大多还原成了我们最爱的样子。这其中最大的“还原”,是我发现老师们都会说话了。
会说话,首先是要说你最想说的话。我们来参加师德演讲比赛的根本原因,不就是我们有太多关于教书育人的感想和体会,希望通过更多的途径与同行交流,以此获得认可与启迪吗?比如,6号选手那句“我走进大山,就是为了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因为他前面讲述的从教经历而令人信服,很难不为之动容。
会说话,还要选择最自然的表达方式。大可不必在舞台上涕泪交加地哭诉,也不要歇斯底里地呐喊。比如,36号选手说每当她遇到困难时,都会想到“五五四的灯光还亮着吗”,那种情感的自然流露,我们都接收到、也被感染到了。
会说话,更要呈现最生动的自己。演讲主题中的“奋进新征程”和“志做大先生”都省略了主语——就是“我”。因而,即便前面列举再多先进模范的事迹,最终都要落脚到自己是怎么学、怎么做的。14号选手韧带断裂的影响至今尚未彻底消除,当她稍显困难地挪动着脚步走上舞台,我的眼前幻化出她每天是如何走上讲台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郭文艳(2021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辉县市西平罗乡中心幼儿园园长):
在本次演讲比赛中,选手们精彩的演讲让我领略了新时代中原大地优秀教师的光辉形象。参赛老师们没有高亢的声音和生动的表演,没有优美的配乐和华丽的图片,他们用自己朴素的语言进行真情告白。“好的演讲”就应该像他们这样神情自若、自然大方、淡定从容,站在赛场如同站在讲堂,面对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娓娓道来、侃侃而谈,像是给孩子们上课,又像是在回顾自己的工作场景。
陶真(全国广播金话筒奖获得者、河南广播电视台节目主持人):
我们要像这次演讲中获奖的老师一样:一是学会把最有意义的事情说得最有意思,要现身说法讲故事。写文章有三个成语叫“活现纸面、跃然纸上、力透纸背”,无论写作还是演讲,这三个层级的贯穿是要带给人心灵的触动;二是学会把最有品位的东西讲得最有趣味,人无趣不知其可也,一定要把有品位的东西说得有趣味;三是学会把有态度的东西说得有温度。爱是教育的灵魂,演讲要折射出生命因教育而精彩的深刻道理。
肖洒(河南省演讲与口才学会执行会长、河南广播电视台播音指导):
我认为一个好的演讲首先应该“言之有物”,有鲜明的观点、生动的故事、扎实的论证。90后青年教师走进大山,以大先生之志,投入到乡村小学、幼儿园的建设中,托举起山区孩子的希望;“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虽经历病魔困扰,却单腿蹦跳坚持上课的“铁拐老师”的感人故事,还有那指引着师范学子们勇毅前行的“五五四的灯光”,是谓“言之有物”。
刘安娜(2019年全省师德演讲比赛冠军、河南师范大学教师):
我对“好的演讲”的理解是这样的:一是“真”,即真情实感。演讲是需要通过“演”来传递观点、感染受众,但如果选手把精力都放在“演技”上,显然是本末倒置。二是“实”,即言之有物。演讲的受众主要通过“听”来获取信息,这就要求演讲者要提供形象具体的信息。因此,借助故事进行演讲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三是“新”,即角度新颖。在大型比赛上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除了有具体可记忆的故事外,演讲的切入视角也非常重要。
李艳丽(“出彩河南人”2022最美教师、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教师):
老师讲述教育故事有两点要注意:一是有自己的故事。一些选手轮番讲述观众耳熟能详的别人的故事,而恰恰是那些普通老师身上发生的教育故事打动了评委;二是有自己的语言。避免和其他选手频繁“心有灵犀”,有时一个恰如其分的句子足以闪亮整篇演讲稿。如史留帅老师的“我走进大山,就是为了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在一进一出的对比中,让人对他的奉献精神肃然起敬。
(原载2023年7月28日《教育时报》,摄影:教育时报记者 庞珂 通讯员 孙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