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至18日,全省教育系统师德主题教育活动演讲比赛在河南师范大学举行,经过激烈角逐,来自巩义市鲁庄镇李瑶小学的史留帅从决赛选手中脱颖而出,勇夺教师组冠军。
走进大山,托举山区孩子的希望
扫描二维码,查看史留帅演讲视频
我是一名90后,同时也是一名中共党员。
1990年6月,我出生在新郑。2013年大学毕业后开始从教,至今已有整整十载。怀揣教育理想和情怀,我一路逆行而上,选择了从省城到县城到乡镇,再到如今走进大山。
近几年,鲁庄镇积极实施优质均衡的办学目标,为了更好地满足山区孩子对高质量美好教育的需求,根据工作需要,镇中心校准备选派一名业务能力强、敢于担当奋斗的同志到巩义最偏远的山区学校李瑶小学去,以此打开鲁庄山区教育新局面。得到这个消息后,经过认真思考,我找到镇中心校领导,主动申请前往李瑶小学去工作,立志为山区孩子点亮希望之光,为乡村振兴尽一份微薄之力。
鲁庄镇李瑶小学位于登封、巩义、洛阳交界的嵩山山麓,这里群山环绕,至今还没有直通县城的客车。近年来,许多外迁务工家长把孩子转到了市区,这让原本人数就少的学校雪上加霜、濒临撤并。
初来这所学校,我被眼前的景象震惊,校园内杂草丛生,刚下过雨的积水漫到了教室,校园的旗杆孤零零地站着,早已没有了绳子和国旗。我在走访时发现,这里学前儿童上幼儿园很困难,他们不得不选择坐3个小时的校车前往登封、偃师上学。我把这一情况汇报给了上级领导,教育行政部门决定在李瑶小学附设一所幼儿园,以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
办幼儿园可不是光靠嘴上说说,行动起来就面临着诸多困难:校舍改造、校车租赁、师生招收是摆在我面前的三座“大山”。为了尽快让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来不及申请使用专项资金。没有和妻子商量,我把准备在巩义买房子的首付款偷偷拿来改造校园、租赁校车,还积极联系爱心企业对学校进行大型玩具和图书的捐赠,和村委沟通帮忙拓宽校门口的道路。
村民刚开始不相信我们这所新办农村幼儿园,认为把孩子放在会耽误孩子“前程”。为了打消村民的疑虑,我做了一个决定,把正在县城上幼儿园的儿子转到这里上学。当家长们知道我儿子也要在这所新幼儿园上学的时候,有一部分家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把孩子交给我。
为了让更多家长满意,我把提升幼儿园的质量当成了头等大事。首先是饮食方面,我亲自制定每周食谱、把关食材质量,让孩子吃得饱吃得好还吃出了新高度,随之而来的是食材费用的水涨船高。为了控制成本,我再次想到了一个人——我给老家的母亲打电话,让她过来帮我带孩子。母亲到了学校才知道,原来是让她做义工,知子莫若母,她没有一句怨言,就像关心小时候的我一样,又开始默默关心这群他乡的孩子。
接下来我对校园环境进行美化,清除掉学校的杂草,在空地上种下了花草蔬菜。我还专门去郑州买了十多种小动物,在学校精心布置了一处小型动物园,让孩子们近距离观赏饲养,满足了孩子们的童真童趣。
依托乡土资源和学校资源,我开发了劳动实践课、科学实验课、口才艺术课三大特色园本课程,深得孩子们的喜欢和家长的认可。越来越多家长主动把孩子送到我们这个幼儿园,仅一年时间,在园人数从刚开始的1人增加到如今的50人。
在学校,我不仅要负责幼儿园的管理和发展,还担任着小学的语文教学工作。李瑶小学仅剩五六两个年级12名学生,他们当中有一半都是寄宿生,这12名学生当中还存在有智力缺陷、父母离异、抱养、留守儿童。我非常注重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经常找他们聊天、谈话,一起做游戏。
在教学方面,我的课堂也不局限在教室:讲《落花生》就带学生到学校后面的地里拔花生,讲《桂花雨》就带领学生在校园的桂花树下摇桂花,讲《青山处处埋忠骨》就带孩子到山上无名英雄烈士陵墓前瞻仰......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时刻牢记自己立德树人的责任,利用学校的闲置教室创办了一间红色主题博物馆,这里面陈列了各类军事模型和红色书刊物品,我把在井冈山烈士陵园带回的一颗石头小心地摆放在桌面最显眼的位置。黑板上写着三行大字——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我们的下一代不会忘记。我是一名教书先生,我要让孩子们牢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我们90后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既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的时代使命。在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路上,惟有奋斗,才能不负韶华。在这方小小的校园里有我大大的梦想,我走进大山,就是为了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生动的事迹、动情的讲述,史留帅的演讲赢得了评委们的充分肯定,征服了现场师生观众。夺得冠军后的他,讲述了他参加比赛的成长与体会。
用青春接过新时代教育的接力棒
6月17日至18日,我有幸参加了由省教育厅主办的“奋进新征程,志做大先生”全省师德主题演讲比赛,并夺得本届大赛教师组的冠军。这次比赛就我个人而言,就像是上了一节公开课,从赛前的备课、磨课到上课,再到最后评委老师的评课,使我收获颇多,我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
时间回到今年4月份,我在微信群看到中心校领导发了一条关于师德教育演讲的通知消息,于是我把来到李瑶小学后的工作情况洋洋洒洒写了3000余字并交了上去。随后经过巩义市教育局组委会的审查、初筛、终评确定了20位优秀教师进行现场演讲。我凭借着“从省城到山区的逆行”“把在县城上幼儿园的儿子转到山区”“把在老家的母亲接来学校做义工”“创办红色主题博物馆”“陪伴山区留守儿童”“开设立德树人特色课程”“办好山区学前教育”等典型案例故事收获了评委老师的一众好评,获得巩义市比赛第一名。
6月初,我代表巩义市参加了郑州市师德演讲比赛。去之前心里比较忐忑,毕竟这是郑州各个区县教育局经过层层选拔推荐的优秀教师,一定会有比我表现更好的老师。开场我听了几位老师的演讲,她们大多在说张桂梅、张玉滚老师的故事;在演讲过程中,老师们说了不少有关习近平总书记的金句、教育大家的名言。我甚至一度认为我演讲的主题跑偏了。
我对着大会背景上“奋进新征程,志做大先生”这10个大字看了很久。我认为在新时代新征程的道路上“志做大先生”主角应该是“我”,我立志做一名“大先生”。怎么做呢?我认为应该把自己立足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故事讲述出来就可以。
经过33名教师的激烈角逐,我再次拿下第一。评委老师在最后的点评环节提到了我的案例,演讲比赛的重点是讲述,而不是表演,过于夸张深情的演绎反而失去了演讲的灵魂。这和我所想一致,也更加坚定了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没两天,我就得到市教育局通知要参加省里的决赛。我知道,接下来要和全省的高手同台竞技,就必须要有出色的发挥才行。
为此我翻看了很多遍前几届优秀教师参加师德演讲的视频,也看了关于央视的一些演讲栏目。我发现演讲时语调不一定非得抑扬顿挫、肢体不必“手舞足蹈”,只需要把自己的故事真情实感地讲出来就好,越是想着背稿子反而越会刻意追求词句的准确性和停连重音,这样还容易忘词卡壳。于是我换了种方式,让“情景再现”。
我是第7个出场,前6位老师的发挥很出色,但我并不担心,观众越多我越享受比赛。登台、微笑、鞠躬,我开始了我的演讲,没有刻意的肢体语言和夸张的抑扬顿挫。
我娓娓道来,一边讲述着我的故事,一边回忆着我初到李瑶小学时的一幕幕画面——满院杂草的一片颓败,顶着酷暑逐家逐户家访的不易,和妻子大吵一架、妻子哭着也没能拦住我把儿子从县城转到山里来上学的固执,连续吃了一周泡面的辛酸;想到母亲这么大年纪还要来帮我分忧我却拿不出一分钱给她老人家发工资的愧疚,想到我和孩子们在一起春游、拔花生、摇桂花的快乐时光........一幕幕无奈、辛酸、疲惫、执着、满足的情景再现在我的脑海里,这些都化为了我声音的轻重缓急。
我远远看到有评委老师在为我鼓掌,我看到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郭文艳老师,看到了河南最美教师刘安娜老师、李艳丽老师,这些我在媒体上看过多次的榜样就坐在我的面前倾听我的故事,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兴奋。一句“谢谢大家”结束了我的演讲。台下掌声不断,当时的我已不在乎成绩如何,只感觉从未有过如此轻松的演讲。
我把这次演讲比赛比作一节公开课,这节课也并非完美无缺,既有亮点,也存在着不足。赛后回想起来也有一些遗憾,首先是我在演讲的时候说错了一个词——我把“偌(ruò)大”说成了“(nuò)大”,评委老师在点评时还专门说到了这个词。我记得评委老师说:“既然大家为这个比赛已经付出了很多,那就不妨再请更多的老师和同事给我们指导一下,找出一些错误和不足。”
反思自己之前的“磨课”,更多时候是自己一个人闭门造车,这点我确实做得不够好;还有就是在场上我会时刻提醒自己有时长的限制,从而语速也稍稍快了一些,这些都是我在本次演讲比赛中的不足。
这次的比赛之所以能获得冠军,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外在的状态,包括声音、情感、表达是真情实感自然流露。二是我的内容较为切合主题,我把自己所做的小事融进了“志做大先生”的方向。三是领导同事给予我的关怀支持,从中心校到县教育局,不断地指导和鼓励让我非常自信。此外,我想应该还赢在我对教育的爱、执着的爱,正是自己这些年来心甘情愿地付出和坚守才能有最真实最自然的表达。
最后,想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参赛经验,希望能对下一届参赛的老师有所帮助。
演讲比赛,首先要打磨自己的演讲稿,稿子必须要符合当年的主题,内容要真实、有温度。稿子不一定非得有高大上的词句,也不必用排比或者过多名人名言的句子去铺排,最能打动人的往往是朴实的话语、真实的故事,当然还要注意文稿的字数,根据自己的语速,不要时长不够或者超时,这些都会扣分。
其次是在演讲的时候不必“用情过猛”。我们要向别人讲述自己的故事或者表达自己的观点,允许别人或笑或流泪,但自己不能在台上失态。过于激昂的语调也不可取,演讲需要的是坚定而有力量,适时的肢体语言会锦上添花,过多的肢体动作会分散受众的注意力。
再次就是自己在演讲的时候一定要多找同事朋友听听看看,给自己提提意见,避免出现低级错误。演讲的时候尽量做到“讲”而不是“背”。
一次师德演讲比赛只是一节公开课,而“师德”“大先生”是我要用一生去践行的。这次,我只是说了说,我要继续坚持埋头去做,作为一名90后党员教师,我希望用我的情怀、能力、青春接过新时代教育的接力棒,从而在伟大的新征程上奋力奔跑。
(来源:河南省师德建设宣传中心、河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