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师德建设宣传网 师德建设进行时

热议“棍棒教育”,我们该支持哪方

近日,广东省东莞市寮步明珠小学二年级的十多名学生因在课堂上做不雅手势,被老师罚扎马步,还被老师拿棍子抽打。事后,涉事教师被开除。随即当地记者采访发现,涉事班级共有47名家长,当中有44名在班级微信群内接龙对涉事教师进行挽留,希望她能重回岗位。随后“教师体罚学生被开除,44名家长挽留”的消息,引发网友关注,并登上微博热搜榜。


1686905082030.jpg


教师体罚学生被开除,家长为何要挽留涉事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又该如何把握教育惩戒的权责与尺度?近日,教育时报记者就此事件分别采访了学生家长、一线教师、省名班主任和教育行政管理者,就教育惩戒与体罚的界限、家校关系的弊病与出路问题,各方都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教育惩戒的责与度


2021年3月1日,我国施行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规则》中首次对教育惩戒的概念进行了定义,明确指出教育惩戒是指“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


《规则》肯定了教师行使教育惩戒的权力与责任,其中第七条明确规定有“扰乱课堂秩序、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情形的,教师可以实施教育惩戒。该事件中“十多名学生在课堂上做不雅手势”的行为,符合实施教育惩戒的情境。


微信图片_20230616164051.png


对于教育惩戒的实施,郑州市惠济区学生家长王女士表示支持教师拥有一定惩戒权。她告诉教育时报记者:“孩子顽皮不听话,可以适当惩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她的孩子生性顽皮,“在家就很让人头疼”,第一次见到孩子班主任时就说过,“自家孩子该打就打”。


近年来,教师惩戒权如何落实落地备受关注。教育惩戒,因其“燃点低、热度高”,极易引发舆情,让很多一线教师一直“紧绷着神经”,对问题学生不敢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抱着“不做事就不会做错事”的心态,对教育惩戒“避而远之”。


2018河南最美教师、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副校长王涛发现,对问题学生的管教,不少年轻教师确实存在“不好把握尺度”的情况。真正落实在具体管理学生工作上时,很多教师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因为种种原因缺乏教育手段、技巧,从而把对学生的爱转化成一种新的冲突,甚至是恨。他表示,教师在处理问题学生、突发事件时,要有应急管理智慧,更要把握教育惩戒的尺度,避免矫枉过正。


据报道,该教师对学生“拿棍子抽打”,其行为已明显超越教育惩戒的尺度,存在体罚学生的事实。早在2021年《人民日报》就曾指出,科学实施教育惩戒,尺度与温度都不可少,教师要谨记在什么情境下使用哪一种教育惩戒方式,在何种过错程度下适用相匹配的惩戒力度,客观公正、合法合规、适当适度。


此外,对相关教师的处罚力度也是影响教师行使惩戒权的重要因素之一。《规则》第十五条指出,教师因实施教育惩戒与学生及其家长发生纠纷,学校应当及时进行处理,教师无过错的,不得因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而给予其处分或者其他不利处理。


新乡市教育局教师教育科科长赵娜指出,师德问题是社会关注热点,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应审慎处理,在健全监督机制的同时,要切实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在充分调查了解事实的基础上,合规适度地对相关教师进行处罚或正名,既要避免教育惩戒权滥用,又要确保广大教师放下顾虑,能用敢用。


教育惩戒的情与法


不同常规的是,该事件并不是以开除涉事教师而告终。据媒体报道,涉事教师被开除后,学生家长在班级群中纷纷对事件展开讨论,47名家长中,44名参与接龙对涉事教师进行挽留。


1686905134144.png


其中,不少家长认为该教师只是一时激动,表示非常愿意给该教师改过自新的机会,大部分家长对涉事教师的责任心都表示认可。有被打学生家长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平时对小孩也比较严格,而且也跟班主任表示过,我们把小孩交到她手里,就要相信她。”


多位网友表示,教鞭应该还给教师,遇到一个负责的老师是家长和学生的幸运。教育时报记者发现,该话题下点赞过万的几条评论都是对该教师的支持,评论区不乏“管得好”“开除教师,以后谁还敢严管学生”“同为老师,为这位教师点赞”的言论。


微信图片_20230616164241.jpg


据了解,涉事教师刚入职该学校两年,从一年级开始,就担任班主任带学生读到二年级。校方表示,在之前的教学工作中,该老师确实得到了学校和同事的认可。


中原名班主任、开封市第五中学教师王南对该教师表示理解。她表示,44位家长的挽留也从侧面说明家长对老师之前工作的认可,作为有20多年教龄的教师,从情感上来说,希望能给年轻教师一次成长改过的机会。


“学生的成长应该伴随着适当的处罚,学生犯了错误,就要为错误埋单,对学生的放纵就是在谋害学生。”“出彩河南人”2021最美教师、新乡县大召营中学教师张峰则认为事件关注的主体应该放在违纪学生的矫正上,该教师罚学生扎马步是为了教育好学生,本意并不是为了体罚学生,“只有不怕事的老师、负责任的老师才会想方设法地挽救学生。”


在家长王女士看来,教师处罚学生是对自家孩子“上心”的表现。她希望老师对自家孩子严格一点,并每周都会通过微信联系孩子班主任,了解孩子在校情况,罚写作业、罚做劳动的情况在自家孩子身上很常见,她对孩子老师的做法并无不满。


家长联名挽留、网友舆论支持,舆论风评与教育行政管理者的做法相悖而行,那么开除涉事教师的做法是否合法合规?


关于体罚与变相体罚,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早就明确: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规则》中也明确规定了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中不得实施“以击打、刺扎等方式直接造成身体痛苦的体罚”。


王南表示,涉事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不是有了好的出发点,就可以随意进行惩戒,教育行为应该严中有爱、严中有情、严中有法、严而有度,要坚守底线、勿碰红线。“作为班主任难免遇到学生大大小小的违纪行为,育人方式多样,教育应具有人文关怀、体现教育智慧,着眼人的长远发展。”王南说。


教育惩戒的根与策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看来,合适的教育惩戒绝不是使用体罚,体罚学生的教师是“好教师”,这是把体罚视为负责的错误认识。熊丙奇明确表示,家长挽留教师,或许是真情流露,但是不能就此认为教师体罚学生没有错,“对学生真正负责的老师,首先必须是遵守教育法律法规的教师,教师对学生严加管教,完全有体罚之外的教育方法”,然而这也考验着教育者的育人智慧。


微信图片_20230616164255.png


早在2008年,教育时报曾对新郑市观音寺镇王行庄小学创新教育惩戒方式进行过报道。


学生违反纪律就要受到纪律处分,这可以说是天经地义,但不少违纪处理方式往往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甚至会使学生产生消极的抵触情绪。学校或教师在没有调查的情况下往往会做出一些伤害学生自尊的简单粗暴的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和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为此,新郑市观音寺镇王行庄小学对学生的“违纪处理”做出了相应的改革。


该校在全体学生中开展了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综合学生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一改过去的“学校、教师决定处理方式,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为“学生自主选择违纪处理方式”。该校制定了《学生违纪处理规定》,对学生日常生活中易犯的错误进行了细化和归类;学生根据自己的违纪情况可以自己选择“我为大家唱首歌”“我为大家讲一个动听的故事”“我为大家服务一周”等处理方式。该校负责人告诉教育时报记者:“由于这种处理方式是学生自己选择的,学生改正错误态度都很积极,另外这也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潜能。一段时间下来,学生违纪行为明显减少,校风、学风也有了明显好转。”


采访中,王涛也多次强调处理问题学生时智慧育人的重要性。他认为,教师不仅要有爱的态度,更要有爱的能力、爱的智慧,让学生和家长都能理解和感受到对孩子是真正的爱,那样老师做的很多事情都会顺理成章。他认为,教师对学生“棍棒教育”,出发点肯定是好的,但是方式方法有违智慧育人的理念,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要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和教育能力,其次是教师和家长、学校和家长、教师和学校之间要建立及时有效的沟通反馈机制,及时解决问题和消除误解。


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在处理此类事件时,第一是要对学生和家长进行问题回馈,表明积极处理问题的态度;第二是依据事实和尺度,再对事情进行公正处理,然后依据事实情况教育学生、引导家长、帮助老师,不会“拉偏架”或“一开了之”。


在家长王女士看来,教师的严格与家长的重视,目的都是为了学生成长成才,相比棍棒教育,还是更希望老师能采用更文明的教育方式,此事也警醒家长平时要加强家校沟通,有问题及时交流,教师与家长之间相互沟通、理解、尊重、信任,就会形成健康良性的家校关系,“到那时,‘棍棒教育’可能就不再是话题了”。


拓展阅读


家长状告教师体罚,教育局却“偏袒”老师


日前,山西吕梁一家长在社交平台反映:4月4日上午9时许,孩子在教室内被班主任体罚。班主任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脱掉孩子裤子、用木棒进行殴打。现在孩子和他已被移出班级群、家长群,学校老师让同学把孩子的教科书、书包等东西,都送到家里了。家长要求对孩子的身体、精神伤害给予赔偿。


经过调查以后,当地警方回应:没有违法事实,决定终止调查。5月8日,吕梁市教育局通过12345回复:“通过调查,该生因多次不完成作业,课堂违反纪律,班主任用一截短木板在该生屁股上敲打了八九下。老师完全是出于教育孩子的目的,并没有恶意殴打,更没有当着全班学生面脱裤子殴打一事。学校领导、老师也专程登门看望过受惩戒学生,并给出学校处理意见。后来是家长提出赔偿3万的过分要求,并带着没有任何证件的‘小报记者’和所谓的‘平息事件’的非监护人想入校园。出于在校师生安全考虑,学校拒绝让其进入校园。”


有网友评论:就老师惩罚学生这件事,教育局的立场和做法一向是“相同的配方、相同的味道”——处分教师来安抚学生,让教师停职反省接受调查,轻则调离工作岗位,重则开除,然后整个教育系统来一次师德师风大排查。


但此次,当地教育局迅速发声,维护教师做法与尊严,让不少人表示,这样的做法“在保护教师强烈责任心的同时,给足了教师底气”,“不管是不是给教师撑腰,起码尊重了教师的初心。在家长恶意编排冤枉一位认真负责的教师时,教育局没有选择助纣为虐,也没有选择隔岸观火,这是多么难得”。


事实上,关于老师惩戒学生的尺度,一直是社会争论的焦点,但亦有规则。在不少老教师看来,几十年的教书生涯中要说没惩戒学生,那是假的,却从来没有家长为此表达不满。甚至不少成年人在提及小时候“挨揍”的经历也都时常会说:老师根本就不是打我们,是想吓人,你看她教鞭举得高高的,落身上一点都不疼。是啊,那高高扬起、轻轻落下的教鞭,又何尝不是一种尽职尽责的师德!


(原载2023年6月9日《教育时报》,作者:教育时报记者 张俊州 庞珂)


微信图片_20230616165854.png

扫一扫分享本页

责任编辑:张俊州 二审:张利军 三审:侯军锋

返回
首页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