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师德建设宣传网 师德教育

2022年河南省师德教育主题征文活动优秀作品选登

今年4月,省教育厅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了2022年师德教育主题征文和优秀案例评选活动,各地、各校认真组织,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在全省范围营造了良好的师德教育氛围。经省教育厅专家评审,评选出一等奖194篇,二等奖369篇,三等奖613篇。

9月23日,《教育时报》选登部分优秀作品,以展现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对党忠诚、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以优异的师德师风建设水平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女儿的六十颗爱心

□ 杨国防   

“爸爸,我想你了!”

“睿睿宝贝,爸爸也想你了。”

“爸爸,你什么时候回家呀?”

“爸爸还有两个月就可以回家陪睿睿宝贝了。”

“哇!太好了!妈妈,你快帮我画60颗爱心。”

“为什么让妈妈给你画60颗爱心啊?”

“我让妈妈帮我画60颗爱心,我每天用笔划掉一个,等全部划完的时候爸爸就会回来了,我就可以见到爸爸了呀!”

此时,我已是泪流满面,无法与姑娘正常交流,匆忙挂断了电话。我何尝不想念千里之外的女儿呢?

我于2018年8月30日把对咿呀学语女儿的愧疚藏在内心深处,怀揣着组织的嘱托、援疆的梦想抵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黄田农场学校开始了我的援疆工作。然而,一援就是3个一年半……

初至新疆,放眼望去,茫茫千里的大戈壁。没有河流湖泊,没有草原树木,只有酷热的白昼和阴冷的黑夜。干燥强劲的狂风,时常会卷地而来,让人嘴唇发干,皮肤瘙痒,鼻腔流血,加上对家人的思念,几多不适应。

我曾经有过打退堂鼓的念头,但是一来到受援学校,看到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看到学校的百废待兴,看到学校领导的求贤若渴,于是又鼓足精神,以百倍的努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到第十三师黄田农场学校援疆支教时,恰逢学校处于迎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工作攻坚阶段。作为河南省教育信息化专家,我主动请缨投入到信息化建设与改造工作中。因学校地处农场,没有服务企业参与学校改造,只能全靠自己动手去做。安装投影仪、拆卸安装黑板、网络布线……每天晚上9点,我才能灰头土脸地拖着疲惫的身躯徒步1.5公里回到宿舍做饭,通常是错过了买菜的时间,经常随便凑合一顿。入疆后,短短两个月,我的体重下降了7公斤。

这对我来说都不算什么,因为援疆是我的梦想,我要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发挥我的专长。第一期援疆结束后,我的援疆工作得到学校领导及上级部门的肯定。2020年9月,应第十三师教育局邀请,继续开展援疆支教工作。虽然舍不得家里3岁的可爱女儿,但考虑到援疆工作的重要性,毅然选择了二次援疆。

2021年3月29日,我被任命为第十三师新星市第一中学副校长,分管教育教学和德育工作。

在新的岗位上迎接新的挑战。在二年级(1)班我发现一位很特殊的孩子,他是河南的一个孤儿,几经辗转来到这里跟养父生活。养父是农场的一位职工,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去年12月的一天,他和养父发生冲突后离家出走,一夜未归。我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把这个孩子喊到办公室,深入了解了情况。孩子当天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里度过了一整晚,身为人父的我,眼睛湿润了。给他洗了脸、买了早餐,把养父喊来,谈了两个小时。随后的日子里,我每天巡视的时候都去教室看他,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放学后带他一起回家。经过半年的教育与感化,现在这个孩子成绩和行为习惯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盛开在雪山之上,雪莲做到了;不是每一棵树都能屹立在大漠戈壁上,胡杨做到了;不是每个人都能飞越万里来援疆,我做到了。我想,女儿的60颗爱心,一定是对一位援疆爸爸的爱。

(作者单位:新乡市第一铁路小学)


落在生命里的光

□ 李致桦   

有人说,人的一生中总会遇见一些像光一样的人,他们闪闪发光,却不会停留,他们不属于我,但在某一刻却能够照亮我。你,相信光吗?

春风化雨,润心无声。在我懵懂的年纪有幸遇到了一位像光一样的人——张保芹老师。张老师是我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她年轻漂亮,体贴善良,同学们都很喜欢她。

认识张老师是在小学一年级的第二学期。新学期我转学到她班上,细心的她发现我没有教材,便主动给我用她的课本和练习册,课堂上鼓励我勇敢回答问题,课间带着我们一起做游戏,为了帮我尽早融入新集体,她还在全班展示我的作业本……

在张老师的悉心关怀下,我很快适应了新环境,还当上了班长。也许是一切都太顺利,时间一长,我便有些浮躁了。有一天张老师拿了两瓶水来到教室,让同学们说说两瓶水有什么区别,她是想借此告诫我们“满瓶子不响,半瓶子晃荡”,凡事都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才可成大器。

下课后,我帮张老师送教具,她拍着我的肩膀说:“老师今天讲的故事听明白了吗?优秀的人会选择沉下心来默默地充实自己,然后变得更优秀,老师相信你也可以更优秀的。”

原来那段时间我被骄傲支配着,行为表现她都看在眼里,担心直接批评会伤害我的自尊心,便想着用这样的方法来教育我。那一刻起,我开始相信光了。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初中时,又一束光与我不期而遇,闯进了我的生命——班主任陈秀芳。青春期的我们追求个性,剪各种各样的发型。有些同学振振有词地对陈老师说:“你自己都留长头发,凭什么要求我们齐耳短发?”我清楚地记着陈老师眼睛里噙着泪花说:“行,我这个周末就去剪头发,咱们约定周一升国旗时,大家都整齐肃穆地出现在国旗下。”陈老师说到做到,真的把乌黑齐腰的长发给剪了。

后来我们才知道,陈老师离家很远,她一心扑在工作上已经10多个月没见老母亲了。那个周末陈老师回了趟家,见过母亲后便去剪了长发。

陈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付出,她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影响着我。因为有她,我的青春不迷茫。

如今,一路寻着光走来,我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师范院校的教师,主讲心理学。源于热爱,我会经常跟学生一起探讨心理学问题,跟他们聊天,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帮他们答疑解惑,做心理疏导。

作为青年教师,6年来我不断充实自己。端品貌德行,提综合素养;精专业知识,强教学能力。入职以来,我积极探索新时代的教学模式,思考如何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添砖加瓦,如何结合学科特点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整个育人过程之中……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再次感谢落在我生命中的那些光,给我方向、令我向往、与我同航。当一把火点燃另一把火、一束光照亮另一束光、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时,神州大地、巍巍中华必将繁荣富强,万世恒昌。

所以,你相信光吗?

(作者单位: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从极力想逃到深情投入的十年

□ 李楠楠   

从23岁到33岁,我把最美好的青春都奉献给了山区教育。回首来时路,沟沟坎坎、哭哭笑笑,终化为了守望的底气、前行的力量。

作为一个刚大学毕业的小姑娘,我和许多人一样,对接下来的工作和生活有着无限的憧憬。可是丰满的理想,却被残酷的现实迎头棒喝。

刚去学校报到时,曲曲拐拐的山路,好像永远没有尽头。这对于晕车的我来说,不亚于上刑场。车一会儿就得停一下——我要下来狂吐一阵,一路上也不知道吐了多少次。走进校园,巴掌大的一片地方,破破烂烂的地面,加上疯长了一个假期的齐腰荒草,我怀疑这是学校吗?教室里更是落后,四五平方米的住室门窗破旧,紧挨着教室,呼呼的寒风叫嚣着灌进屋内。那时节,怎一个惨字了得?

如此境况,对于从小被家人宠坏了的我来说,落差巨大。怎么办?难不成辞职?一向不服输的我,准备打一场硬仗。

适应奔波去学校的苦:为了防止晕车,我常备晕车药;后来晕车药也不管用,我就去学校前不吃饭,让肚子空着。公交车到不了的地方,我就走3公里的山路,到达这个藏在山村深处的学校。我背着一周的干粮、换洗的衣物,大包小包地行走在寂寥的小路上。

适应日子难熬的苦:想家、孤独、难熬,我就自己画了个日历,贴在墙上。把双休日当作小成功,把节庆日当作大成功。于是,过一天就划掉一天,心里想着,自己又战胜了一天,离成功又近了一天,就这样,让日子变得不那么漫长。

实际上,我多次想要离开这里。

2015年秋的一天,开车去学校,坡陡弯急,路窄山高。突然迎面冲过来一辆重型卡车,情急中我猛往右侧打了一把方向盘,车身一个侧滑,半个轮子压在了悬崖边,车外是深不见底的大沟,吓得我心脏漏跳了好几拍。

2018年1月底,恰是期末统考前夕,周末返校时天气突变,下起了大雪。可是不能不去学校啊!两班学生等着考前复习呢,怎么办?只好徒步20多公里山路去学校,雪天路滑、鞋子湿重,平时开车不到半个小时的路程,硬是跋涉了5个多小时。最终虽按时到校,没有影响学生上课,可是内心的苦又有谁知晓。

另外,母亲年纪越来越大,身体又不好,做了两次大手术,需要有人照顾,我个人的终身大事也还没解决。这些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波波折折,哪一个理由都足以让我离开。

念头动了无数遍,但最终我选择了留下。

第5年到期了,我很激动,觉得终于可以回城了。校长和一个老师找到我说,她孩子还小,父母又在外地,公婆身体差,没人带孩子,迫切需要回城,而我还没结婚,让她先回吧。理由似乎很充分,我想着晚走一年也没啥,便一口答应了。

第6年转眼又到了,又可以申请调动了,领导却又说我晋级够年限了,优质课、单项奖、课题也都有了,不如今年晋上级再回城。我一想,有道理,于是当年顺利晋级,心情舒畅,工作就更为卖力了。

第7个年头很快也到了,我心想,这下没什么牵绊了,必须走!那年,我带的学生过了暑假就要上九年级了,不知谁透露了我要调走的消息,暑假期间无数家长和学生给我发微信,都恳求我无论如何要等毕业再走。我又犹豫了,当老师最大的幸福不就是学生的认可、家长的肯定吗?留下,再拼一年!

如今,我在这里奋斗了10年,看着学校一点点变美,条件一点点变好,学生一个个长大,这里已不再是当初我极力想逃离的噩梦,而是我挥洒汗水、浸染血泪的家,它值得我深情投入,更需要我持续付出。

(作者单位:济源市大峪镇第二初级中学)


包子·罚站·藏头诗

□ 张强   

早读时间,我班一个同学迟到了。一问,说是起晚了,还没来得及吃早饭。上午要上将近5节课,学生不吃饭营养根本跟不上,那怎么受得了?于是,我在班上问:“今早没吃饭的同学请举手?”我一看吓了一跳,竟有10个同学没有吃早饭。我说:“今后你们要力争起得早一点儿,吃好饭,早饭很重要。”说完后,我骑上自行车去了早餐店,买了40个包子,拿回教室,分发给了没吃早饭的同学。那个早读,温馨的气息弥漫了整个教室。

学生上微机课要求穿上脚套才能进教室。如果不带不穿,就要站到教室外面。但总有一些同学忘带,微机老师很头疼。我也在班上反复讲,但仍有同学充耳不闻。一次,我到微机教室去检查,一看又有4位同学没带脚套,在教室外面站着。看见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这次,我没有批评他们,而是站在了他们的旁边,说:“我讲了几次,你们都忘带了,这说明我这个班主任没做好你们的工作,我也有责任。”于是,我抬起头,挺起胸,陪学生一起“罚站”。那4个同学很不自在,互相瞅瞅,低头不语。过了十几分钟,有一个男生说:“老师,你走吧!我们错了,下次我们一定会记住的。”我说:“不能光让你们站,那不合理。”下课的铃声响了,其他同学也看到了这一幕,顿时明白了原因。这次以后,再也没有学生忘带脚套。

前几年,我接手了一个新的班级,怎样给这65名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呢?我想到了藏头诗。在新学期第一个班会上,我郑重宣布,给每位同学赠送一首藏头诗。同学们都很惊讶,既感到兴奋,又觉得有些不可能实现,因为这些孩子以前从没有一个老师或家长给自己写过诗歌。于是,我开始研究每个学生名字的特点。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我教育生涯中第一个崭新的巨大工程——65首藏头诗。我在学生笔记本的扉页上,工整地写下了蕴含学生名字的藏头诗。没有想到,这一举动赢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我的带班工作从此顺利了许多。在以后的作文中,不少学生写到藏头诗带给自己的惊奇和影响。

后来,我又带了3届毕业班,先后给245位学生写了藏头诗。他们中的许多人都以各种方式向我表达了藏头诗对自己的激励。我想,藏头诗不仅是老师才华的展示,更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一种期待,一种鼓舞,一种祝福。

在年复一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言传身教,给学生以挚爱、送学生以真情、教学生以方法、燃学生之希望。今后,我会加倍努力、更上层楼,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倾尽全力。

(作者单位:濮阳市油田第六中学)


要让孩子们搞出点儿名堂

□ 葛守婧   

“育才幼儿园来了个研究生!”这对当事人婧婧老师来说,话里话外透着的那点儿意思,令她心中五味杂陈。她担心别人戴上有色眼镜看她,也担心别人看扁她。不过婧婧回神一想:“那我就偏要干出点儿名堂。”

眨眼7年过去了,婧婧从配班老师到班主任,再到教研组组长,终于想明白了一个问题:“要干出点儿名堂的,不是自己,而是这些孩子。”于是她又开始琢磨,“眼前这些3到6岁的小娃娃,需要搞的名堂究竟是啥?”

一天,一位年轻老师路过婧婧带的班,看到孩子们里三层外三层围在一起。“这是干吗呢?”年轻老师心里直纳闷,便轻轻地走到孩子们身后,想一探究竟。当她看到人群中婧婧正跟孩子们“打扑克牌”的时候,无比震惊,悄悄地问:“你怎么带着孩子在班里打牌呢?领导知道该批评你了……”婧婧一听,不慌不忙地说:“我们不是打牌,我们是在用扑克牌玩数学游戏。”

婧婧重新回到孩子们中间:“这里有1到5的扑克牌”“咱们轮流拿牌,第一次拿5张”“出牌的时候可以一张一张地出,也可以两张两张地出,但不管怎么出牌,都要比前一个人出的牌总数大”“当你出的牌别人都压不住的时候,大家就可以重新拿牌……”“当所有的牌都拿完,最后谁把手里的牌先出完,谁就取得了胜利。”

原来,孩子们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的合并和分解,婧婧是想让孩子们通过有趣、又有参与性的游戏,巩固一下已有的知识。

她说:“要想让孩子们玩得有意义,那我自己得比他们更会玩儿!”

每到春天,婧婧班都会迎接孩子们带来的各种植物,从绿萝、含羞草,到小葱、韭菜,孩子们满怀欣喜地介绍自己的“宝贝”,但过一段时间她就会发现,孩子们对这些“宝贝”的关注度越来越低。她想:“为什么孩子们会慢慢地遗忘这些植物呢?”思前想后,找不到答案。那既然问题来自孩子,那自然就要把问题交给他们自己解决。

一天,婧婧假装难过地自言自语:“咱们班自然角的植物有好多又死了,好难过呀!”在一旁的恩恩听到了,跑过来说:“婧婧老师,你别难过,我们再买一些不就行了。”蕾蕾听到了说:“但是如果没人照顾它们,还是会死啊。”葫芦立刻回答:“那我们就来照顾它们,我负责浇水。”桐桐说:“我可以每天把它们搬到走廊上晒太阳。”……孩子们七嘴八舌议论起来。

婧婧顿时来了精神,“那你们知道哪些植物需要经常浇水吗?哪些植物不喜欢晒太阳吗?”孩子们都摇了摇头。“其实婧婧也不太懂,那咱们可以一起来学学。”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她到网上、到书店找专业的书籍,请教市场里的卖花人,还发动家长资源,为孩子们准备了与植物相关的各种绘本。她带着孩子们读绘本,重新认识了好多见过却叫不上名字的花花草草;和孩子们一起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发现了原来柳树也分大叶柳和圆头柳;她让孩子摸摸土壤,了解不同植物喜欢的土壤类型;还让孩子们闻一闻,原来麦子和青草看着相似,但味道真的不一样。

她说:“孩子们的‘学’不只是大脑干的事儿,更是心、眼睛、鼻子、耳朵、手的学,孩子们只有充分调动全身去感觉、感受、体会,去觉察、去感知,才能真正把经验内化和重塑,才能有真正的发展和成长。”

婧婧是一名教师,也是一个引路人,她引得孩子会“玩”、能“觉”、善“知”,她希望能陪孩子们游戏玩耍,伴孩子们觉知天下。她要做千千万万幼儿教师中平凡但不普通的那一个,要当“帮孩子搞出点儿名堂”的那一个。

(作者单位:新乡市育才幼儿园)

page1output.jpg

扫一扫分享本页

责任编辑:张俊州 二审:张利军 三审:侯军锋

返回
首页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