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秋天,从古都汴梁到瓜香四溢的新疆哈密,开封市顺河回族区实验中学英语教师刘秀丽的人生便与哈密结下不解之缘。
援疆,是一种使命,也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情怀。得知新疆哈密需要英语教师援疆时,刘秀丽第一时间征得家人同意并郑重向组织提交援疆申请,最终成为河南省开封市 “组团式”援疆教师的一员。
刚到哈密,从未出过远门的刘秀丽有很多的不适应。在上班的第一天,哈密气温骤变下起了大雪,面对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从小就怕冷的她明显感到难以适应,在随后的几个月时间里,就感冒了好几次。虽然身体的不适应给刘秀丽造成了不便,但她知道,以最快的速度和良好的状态积极主动适应生活环境和工作才是完成援疆支教任务的重中之重。
刘秀丽工作的哈密市第十六中学是一所河南对口援疆兴建的新学校。作为一名援疆教师,她深感荣幸又倍感压力,不仅要为哈密的教育事业奉献,更要擦亮河南援疆品牌为河南教育事业争光。刘秀丽所带的班级学生有少数民族,和他们交流学习生活成为她援疆支教的新课题。不少孩子语言基础稍薄弱尤其是在英语方面。
作为一名援疆教师,和同学们交流交融成为了刘秀丽的必修课。原来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的教学,只有尽快地了解他们,才能选择更能适应他们的教学方法。在逐步正常开展教学工作后,刘秀丽逐步调整了教学方式,比如降低教学难度,利用延时服务,课后作业强化巩固基础知识,特别是英语单词的背诵和英语音标学习。课堂上抓教学质量,课后注重培养孩子自觉背诵单词的良好习惯,强化学习英语的基础性知识点,提高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来了,主动性就高了,学习的效果就体现出来了。
除了正常的教学活动,刘秀丽还和当地老师结成对子进行传帮带活动。和她结对的是一位回族青年教师罗荣。罗荣年青能干,所欠缺的是教学经验。她们经常互相听课。刘秀丽也经常针对罗荣的课堂教学提出修改建议。这样,把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本地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让援疆支教的效果持续发力。
课后,刘秀丽经常和孩子们谈心,了解他们的生活、爱好、民族文化风俗等内容,和他们的心越来越近了。比如班里的伊克已力同学是一名充满朝气的维吾尔族大男孩,但他的课堂听课效率就很低。下课后,刘秀丽就耐心地与他交流,寻找他无法专注听讲的原因,通过和他交流不断激发他学习的积极性。伊克已力的课堂听课效率越来越高,他的英语成绩也得到不断提高。
援疆支教以来,刘秀丽每天都会利用课后延时服务给基础薄弱的少数民族孩子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通过近一年来的艰苦付出和科学合理的教学工作,她所带班级在课堂效率、教学质量上都有了明显提高。学期末,孩子们把香甜的哈密瓜拿来对刘秀丽说:“刘老师您辛苦了,请尝尝我们家乡的笑哈哈甜蜜蜜的礼物吧!”“我的心也和他们融在了一起。”看到各民族孩子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的笑容,刘秀丽表示,“援疆工作是使命也是担当,我们必须学会在忙碌中沉淀,在反思中成长,树立河南援疆教师良好形象。能为新疆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光和热,我倍感骄傲!”
(教育时报记者 张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