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我省遭遇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多地实行静态管理,学生暂缓返校。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全省广大教师不计“小家”得失,以“大家”为重,“疫”路逆行,积极奋战在抗疫一线,齐心协力,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力量。
闻令而动,换上“志愿红”,冲锋在疫情防控一线
吴国富是郑州艺术幼儿师范学校的一名教师,每次疫情来袭,他都冲锋在抗疫志愿服务一线,这次也不例外。他第一时间向社区报到,就地加入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伍。
再次穿上红马甲、拿起消毒液,吴国富在郑州市二七区汝河路57号院门岗卡口值勤
5月4日以来,吴国富在社区的安排下在郑州市二七区汝河路57号院门岗卡口值勤。在这里,他负责更新小区公告栏疫情防控信息、登记进出小区人员信息、引导小区居民有序出入。“家属院居民都很理解、支持疫情防控工作,我们志愿者工作开展得非常顺利,相信疫情很快就能得到控制。”吴国富对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信心满满。
5月6日,在收到社区紧急征召后,郑州艺术幼儿师范学校教师邱勤第一时间报名成为惠济区新城街道办事处金河社区惠文鸣翠苑的一名志愿者。在核酸检测现场,为了方便后续追踪查询,核酸检测信息都是先通过手机系统录入,再登记到本子上。穿戴的橡胶手套很滑,加上里面积满汗液,在小小的手机屏幕上经常会按错键……因此,录入一个名字,她有时要反复拼写几次才能输入正确。
最近突然降温的天气、呼啸的大风、浸湿的手套,着实让邱勤体验了一把冰火两重天的滋味。在得知两个孩子因想妈妈在家里哭闹时,她心里更是五味杂陈:“会担心、心疼,可是,我是一名教师,更要以身作则。社区需要我,居民需要我,我不能让病毒从眼皮子底下溜走。”
在风中为大家录入核酸检测信息的邱勤
4月19日,安阳市殷都区水冶镇暴发疫情以来,水冶镇北环路小学教师岳金芳便一直积极投身在抗疫第一线,奔波在镇中心校、区疾控中心等地参与流调工作。由于时间不确定,她不能正常吃饭、睡觉。半夜睡意犹酣,一个电话立马就又投入工作。4月30日至今,岳金芳再次逆行冲锋,穿上防护服,奔赴疫情严重的水冶镇北关村开展信息采集工作,变身“最美逆行者”坚持抗疫。
疫情当前,濮阳市实验幼儿园教师王春光积极加入濮阳市华龙区昆吾花园小区核酸检测志愿服务队伍。从开始在社区服务中心填写出入证信息到上门排查外来人员,再到每天的核酸检测中搬运医用物资、维护秩序、信息录入、现场引导等,在旁人看来,王春光的工作可谓复杂繁多,但不管被安排什么样的工作,王春光都认认真真,没有丝毫怨言。“穿上这身防护服,就觉得自己身上有了使命感,感觉浑身充满力气,工作中的苦和累就都不算什么了。”接受采访时,王春光兴奋地说。
濮阳市实验幼儿园教师王春光(前排右一)在核酸检测一线进行信息采集
疫情拉远了人与人的距离,但是爱与团结却会让人感觉到温暖且安心。在郑州的社区疫情防控卡点,在安阳的信息采集工作一线,在濮阳的核酸检测现场……这些身穿“志愿红”的河南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教育人的责任与担当。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为战疫尽一份力,也在默默守护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
克服困难,走进封闭校园,为留校学生带来陪伴与温暖
办公室、会议室、汽车里……都变成了临时住宿点。非常之时,担非常之责。面对疫情,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多所高校教师连夜紧急进入学校和学生同吃同住,“24小时不打烊”,始终坚守岗位,时刻陪伴学生,做他们坚强的后盾。
“作为辅导员,在疫情严峻之际第一时间守在学生身边,是工作职责,也是教师使命。”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辅导员黄春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之前,每一次疫情反扑都牵动着我的心弦,担心学生出现什么问题。这次,和其他同事一起入住学校,能够近距离了解学生、全方位关注学生,及时掌握学生状况,我的内心反而更踏实一些。”
黄春萌的床铺
“很多拖家带口的老师成为校园中的风景,我们肆意鉴赏连蒙带猜哪个孩子花落哪家成为一项娱乐;只是语文老师课前的哽咽让人意识到我们的娱乐建立在多少老师的不能够、不得不、不可说,可望不可即的家让人不敢想。”这是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14)班的潘佳茗看过一篇名为《女贞花开——致奋战在一线的高三老师们》的文章后写下的感悟。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河南省实验中学副校长殷红。文章里描写的,是在新一轮疫情之下,河南省实验中学的教师,为了保障高三生的学习和生活,义无反顾地选择留校封闭式教学,陪伴学生度过高考前最关键的一段时光的故事。
选择与学生同吃同住,河南省实验中学的一位教师正在备课
5月4日零时起,郑州主城区因为疫情防控需要实行静态管理。河南省实验中学经过慎重考虑、认真研究,决定对自愿留在学校的高三师生实行封闭管理。于是高三的老师们、学校领导、行政处室工作人员、后勤服务保障人员纷纷自带生活用品,在5月4日零时郑州主城区封闭之前赶到了学校,为高三的孩子们提供学习和生活保障。
“我们吃住在学校、工作在学校,生活条件虽简单,但我们心中却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和梦想——孩子们需要啥,我们就做啥;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托举起孩子们和家庭的希望。”殷红说。
河南省实验中学校内,草绿花红
5月5日,濮阳市城区实行静态管理。濮阳外国语学校教师孟令稳凌晨2点接到学校通知后,他义无反顾地叫醒还在睡梦中的两个儿子,驱车把5岁多的小儿子托付给父母,自己带上已上小学三年级的大儿子于凌晨3点赶到学校,组织住校学生有序做核酸检测、线上线下上课、与学生谈心聊天开展心理疏导。
不仅是郑州和濮阳,在省内多个疫情形势较为严峻的地区,也有大批教师选择住在学校里,守护孩子们的安全。其实,每一位老师返校的背后都是一番痛苦的挣扎,家人的不舍、孩子的牵挂也都时时在揪着老师们的心。但是,面对困难,坚守岗位是他们一致的选择,因为他们明白,校园疫情防控是重中之重,越是危险的时刻,他们越要陪在学生们身边。
不辞辛苦,奋战云端课堂,保证学生停课不停学
5月6日,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住院部顶楼,有一位身穿病号服,手持手机,正在声情并茂地给学生上网课的老师,引起人们的注意。
他叫王瑞,是郑州市经开区九龙中学副校长兼七(1)班班主任。因五一前夕带领学生跑步锻炼的过程中,肺部吸入杨絮引发气胸入院治疗。孰料受疫情影响,开始线上教学,王瑞便让妻子把教材、网上教学设备拿到病房。输液时他在病床上认真备课,输液一结束,他就立即到病房顶楼,找个安静的地方,坚持给学生们上网课,决不影响其他病人休息。病友劝他请假,他却说:“我身体挺得住,再坚持坚持没关系,但学生的时间一刻也耽误不起啊!”他的举动让医护人员深受感动,便在他网上教学的时候专门到楼顶为其输液打针。
王瑞正在医院楼顶带病为学生上网课
同样坚持在病房给学生上网课的,还有太康县杨庙乡大刘庄小学的教师赵凤娟。太康县疫情暴发时,她的孩子因病正在住院,她心急如焚:自己的孩子刚做完手术,正是需要特别照顾的时候,但是班里面的几十个孩子也需要“照顾”呀!于是,为不耽误孩子们的课程,她挤时间,在病房、在楼梯间给学生直播讲课。有时候怕影响其他病人,她就蹲在晾衣间一个僻静的角落里直播;信号不好时,就用语音讲解或录短视频,然后发到群里。
就这样,赵凤娟把病房变成了课堂,身在医院,心系学生,每天认真详细地安排学生的学习课程,布置作业,统计学生核酸检测情况。作为班主任,她还要统计有关疫情防控的信息,向班级群传达疫情防控信息,为确保信息无误,她需要不停地联系,一遍又一遍地核对,微信、电话督促家长汇报信息,及时完成上报工作。
田雅敬,是太康县杨庙乡南街小学的老师,离预产期只剩一个多月。本该休养的她,在疫情期间却每天挺着肚子拿着手机,坚持给孩子们上网课。田雅敬只身一人拖着沉重的身体,不光要照顾自己的日常起居,还要守护屏幕另一端六年级的孩子们。她说:“六年级是学生人生中的第一个岔路口,尤其关键。”她还说:“别样的课堂,同样的收获,让学生的梦想在这里延续。”
田雅敬正在上网课
网课期间,每天早上7点30分,她第一件事就是在家长群里提醒孩子们准时收看网课,一丝不苟地布置每天的学习任务。到了晚上,一份份批改学生的作业,及时了解学生和家长的各种反馈,田雅静往往都是忙到深夜。
濮阳市第三小学教师冯伟杰,是一位刚休完产假返岗的年轻教师。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为了上网课的学生,她顾不上嗷嗷待哺的孩子,让婆婆提前备好奶粉、玩具,尽量缓解孩子哭闹。每天从早忙到晚,听课、记录知识点、检查听课情况,拿着手机一坐就是一两个小时,孩子哭闹时,她就一手抱孩子,一手为学生辅导作业。“虽然每天忙完累得腰酸背疼,但看到屏幕另一边孩子们热切的目光,我的心里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接受采访时,冯伟杰说道。
冯伟杰正抱着“奶娃”上网课
5月的疫情打乱了节后正常开学的节奏,辉县市城郊乡倪湾完全小学教师李振东显然比在学校更加忙碌。线上会议、线上教研、线上课堂,开启了“停课不停学、相约云课堂、温暖伴成长”的线上教学活动。
虽然没有丰富的课件、没有动听的音乐,李振东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依然给学生带来了精彩的网络课堂。朗读课文、手写板书、批讲作业,一样也不含糊。为了丰富线上教学内容,他还给学生安排了多种形式的特色课程。家务,动手做份美食;劳动,深入田间菜园;手工,体验折纸乐趣;朗诵,赞美抗疫英雄;阅读,开展线上分享;谈心,疏导学生心理。从三尺讲台到方寸屏幕,转换的只是阵地,不变的是育人的使命。
其实,像文中王瑞、赵凤娟、田雅敬等老师一样,全省教育系统每日在云端与学生见面的老师还有很多。为了做好网络教学,老师们充分备课,认真制作课件,每天的工作远远超出正常教学的工作量,一节节网课的背后,其实是广大教师备课到深夜的辛勤付出。
此时此刻,我们身边还有数以万计的教师,仍旧奔波在疫情防控的一线。他们大多默默无名,他们代表着的“河南教师”这个群体,却因他们的默默付出,而变得声名远扬。
来源:《教育时报》
作者:教育时报记者 杨智斌 通讯员 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