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师德建设宣传网 “出彩河南人”最美教师

王爱红:以梦筑梦,为“乡村首席”代言

■ “出彩河南人”2021最美教师·王爱红


1637912729470114.jpg


组委会授予王爱红的颁奖辞是:扎根田野,你用光照亮光,带领工作室成员拔节向上;坚守村小,你用梦点燃梦,标志着“首席教师”激活乡村教育的蓬勃力量。苔花虽小,也学牡丹盛开。不鸣则已,一鸣响彻中原。你是“出彩河南人”2021最美教师——王爱红。


□ 本报记者 魏旭 杜帅鹏/文图


“各位家长请带好自己的孩子,保持1米间隔。”11月16日上午,在濮阳县文留镇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点,“出彩河南人”2021最美教师、濮阳县文留镇实验学校校长王爱红正带着教师志愿者维持现场秩序。从早上6点开始,王爱红就和志愿者一起守在疫苗接种点。遇到害怕打针的孩子,她就上前把孩子抱在怀里安抚……


爱笑,是王爱红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在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现场,孩子被她的笑容治愈,不再害怕;现在,记者也被她的笑容治愈,几个小时的奔波疲惫一扫而空。而接下来的采访交谈,让记者对这位“乡村首席教师”有了更深的认识……


1637912763771935.jpg

一下课,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涌到王爱红身边


爱家乡,她毅然回到乡村


跟着王爱红回学校,记者发现,她一是十分健谈,二是对文留镇的情况十分熟悉。“这是我的家乡,从小长大的地方。”王爱红向记者介绍,她2002年毕业后,通过应聘来到濮阳市区一所幼儿园工作,经过几年的拼搏与努力,还成为了执行园长。“好不容易从农村走了出来,当时从未想过自己会返回农村。”王爱红说。


2007年,偶然间的一次回村,王爱红得知母校东王庄小学因生源流失快要办不下去的消息。从那之后,她就时常牵挂着村里的孩子。直到有一天,村支书王顺堂拨通了王爱红的电话:“妮儿,咱们村里很多孩子都被家长送到县城里的学校了,你来学校看看吧,给孩子们上节课。”正是这通电话,让王爱红和东王庄小学又连在了一起。下定决心的王爱红不顾家人的反对,通过招教考试来到东王庄小学当了一名乡村教师。


“看,那儿就是东王庄村。”路上,王爱红指着远处的一处村庄向记者介绍,“我第一天到东王庄小学的时候,偌大的校园只有23个孩子。当时学校条件很差,和我一起来学校的还有一位王燕老师。由于家离得远,她只能住在学校,而我家和学校只有一条胡同的距离。”王爱红回忆说。因为担心王燕晚上自己一人在学校住不安全,她决定和王老师一起住校,而当时她还怀有身孕,母亲不同意,但也奈何不了她的坚持。


1637912795241600.jpg

放学了,要保证孩子们平平安安回家


为了不影响学生学习,王爱红吃住都在学校。“因为当时怀孕,我爱人极力反对我来农村,后来我给他写了一封信,信里写了我对家乡学校的感情。”王爱红说。这封带着泪水痕迹的信,让爱人终于妥协。自那之后,周末骑摩托车往返60公里来看她,成了爱人的固定安排。


刚到东王庄小学时,王爱红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是厕所。当时的学校厕所蹲位少、环境差,必须整改。王爱红找来施工人员,但当他们走进厕所时,掉头就走:“这活儿没法儿干。”没办法,王爱红戴上口罩,穿上靴子,找来大锤,用尽全力把蹲坑砸掉,再把脏的砖块运走。最后,施工人员被她的行为打动了。当大家回来重新开始施工时,她才感受到手上的疼痛。母亲听说以后心疼地说:“你说你图个啥?”王爱红笑着说:“就图孩子们能舒服点儿。”


1637912822543940.jpg

孩子们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时,王爱红一直守在他们身边


终于,王爱红和同事的付出得到了认可,短短一个学期,东王庄小学的学生从原来的23人增加到了176人。村里的孩子开始回流,周边几个村的孩子也来了,原先即将停止招生的校园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当看到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睛,我就决心要在这里一直干下去,让家乡的孩子也可以享受和城市一样的优质教育。”回想起当初那段经历和决定,王爱红说她一辈子都不后悔。


爱教育,她选择扎根成长


在文留镇采访时,记者参观了三个工作室——河南省王爱红小学语文乡村首席教师工作室、河南省王爱红名班主任工作室、濮阳县文留镇实验学校党建工作室,也看到了她所获得的诸多荣誉: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优秀班主任……但王爱红告诉记者,她最看重的是首批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这一“荣誉”。


“我是一名特岗教师,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很迷茫,爱红姐很照顾我。乡村首席教师工作室成立时,我是第一批报名的。进入工作室之后,我发现她就像一个小太阳,永远充满着正能量,这种精神也成了我在困惑、疲乏时前进的动力。”濮阳县文留镇刘楼中心小学教师赵珊珊是王爱红乡村首席教师工作室第一批正式成员。在王爱红的影响和带领下,她成长迅速,已经入选河南省优秀乡村青年教师奖励计划,获得濮阳市文明教师等多项荣誉。


1637912844130452.jpg

一家四口特别珍惜在一起的时光


“以前上课没有太多新意,加入工作室以后,王爱红老师帮我们优化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如今,我们的教学技能提升了,孩子们的成绩也提高了!”濮阳县文留镇文兴佳苑社区学校校长李世伟也是工作室的成员之一。他告诉记者:“大家聚在一起可以产生更好的想法,在工作室里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不再受校长、教师的身份束缚。”


目前,王爱红小学语文乡村首席教师工作室共有42名成员,已经辐射到全镇所有小学及周边7个乡镇。王爱红不断整合资源实现自我专业成长,并带动了一批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濮阳县127所村小抱团取暖,校校联合,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形成了微型学校联盟。为了做好联盟培训,王爱红听课堂、访学生、阅资料、学名家、编教案、做课件,做了60多场专题报告,培训教师1万余人。


1637912867980858.jpg

回到家,王爱红会抽空辅导一双儿女练习书法


尤其是今年4月26日,王爱红带领工作室成员在河南省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岗位计划试点工作现场推进会上,以情景讲述的方式,生动呈现了工作室从创建到发展壮大,引领乡村教育走向专业发展的经验和实践,得到了教育部和省教育厅领导的一致肯定,成为乡村首席教师的代言人。


“我很庆幸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乡村筑梦人,我们一起走进孩子的心灵,让更多的乡村留守儿童享受优质的教育。”王爱红告诉记者,“孩子们笑了,我们的教育也就成功了。”


爱学生,她再次踏上新征程


早上5:30,王爱红离开濮阳市区的家,驱车一个多小时,赶到学校。下午6:00,她又开车返回。这样的生活节奏王爱红已经坚持了9年。“如果不是因为爱学生,王爱红不会在农村学校19年。”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同事对她的一致看法。


“有一年夏天,王爱红班里有个学生一直穿着一双厚厚的棉鞋。王爱红把他叫到办公室问原因,得知孩子爸妈去打工了,爷爷照顾生病的奶奶,鞋子小了需要等妈妈回来买。”据王爱红的同事王芳介绍,王爱红知道这件事后,当天下午回到家就和爱人给孩子买了双新鞋。怕伤孩子的自尊心,王爱红悄悄告诉他由于近段学习进步很快,鞋子是老师给他的奖品。而这样的例子在王爱红身上还有很多。年龄在变,能力在变,唯独初心不变,对学生的爱不变,正是王爱红的包容心和爱心,让一个又一个在学习生活中存在困难的学生重拾信心。


“王老师好!”“校长妈妈,你真漂亮!”记者走在校园里,孩子们见到王爱红都会亲切地打招呼。王爱红告诉记者:“我最喜欢孩子叫我‘校长妈妈’,这样显得亲切。”乡村学校的留守儿童比较多,缺乏父母关爱,王爱红对他们更加关注,像家人一样对待他们。学生犯错了,她总是亲切地与之谈心,指引学生找到正确的方向,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学生有困难了,她总是第一时间帮助解决,是学生名副其实的“班妈”。


1637912898883541.jpg

王爱红与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一起提升带班理念,用爱守护学生


今年9月,因为工作调整,王爱红来到了一所新的学校——濮阳县文留镇实验学校。这所学校原来是一所中学,学校搬迁后校舍就闲置了下来。“学校之所以命名为实验学校,是想办成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也是一种尝试吧。”王爱红说。从村小校长到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从办小学到将来还要办初中,增加的不仅仅是师生的数量,王爱红还面临诸多的挑战。


为了给孩子们一个舒适、干净的校园环境,王爱红带领教师团队亲自上阵,操场重修、学校部分设施翻新、校园文化重塑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今年9月份我才开始工作,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没有实习经历,王校长给予了我很大指导和帮助,我才得以在学校找到自己的方向。”学校全科教师石宵荣这样评价王爱红,“她是我的引路人。”


为了做好“双减”工作,王爱红要求每位老师在自身专长的基础上开设一节特色课程。新学期开始,孩子们有了书法、象棋、朗读、手工、绘画等课程,得到了家长和孩子的一致好评。“新学校‘百废待兴’,我们也肩负着更重要的乡村教育振兴责任。”王爱红这样和老师们共勉。


1637912925341602.jpg

扫一扫,看王爱红如何回答“最美三问”


1637912937865129.jpg

扫一扫,看王爱红的事迹短片


1637912952422506.jpg

扫一扫,看全新版本的《一切都给你》


扫一扫分享本页

责任编辑:杨智斌 二审:侯军锋 三审:刘肖

返回
首页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