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师德建设宣传网 师德建设进行时

我省5个家庭入选全国教育世家

为提升教师从教的幸福感、成就感、荣誉感,激励广大教师长期从教、终身从教。日前,教育部联合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推选出100个教育世家,我省教育系统共有5个家庭上榜。他们是开封市第一师范附属小学朱美琳家庭、郑州黄河护理职业学院刘仁家庭、河南工程学院李道苏家庭、上蔡县东岸乡中心小学张问德家庭、鹤壁高中周照鹏家庭。

据了解,首批教育世家学习宣传活动于今年6月启动。此次推选的100个教育世家,是全国教师家庭中的优秀代表。他们理想信念坚定,师德师风高尚,教学业绩突出,接力从教奉献、治学严谨、齐家有方,以实际行动诠释人民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价值追求与责任担当,在家庭和学校树立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

教育部要求,各地各校要深入宣传首批教育世家典型事迹,增强学习宣传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广大教师要以学习首批教育世家先进事迹为动力,始终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担当,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育人实践中传承优良师德家风,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彰显人民教师风采,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朱美琳,女,1920年9月生,中共党员,开封市第一师范附属小学教师,从教37年。家庭连续3代共有18位教师。

朱美琳1949年参加工作,1986年3月离休,从教37年先后在密县曲梁完小、密县华严寺完小、密县药庙完小、开封市中山路七小、开封市曹门大街小学、开封市东棚板街小学、开封市盲哑学校任教,离休前任开封市第一师范附属小学任党支部书记。

从旧社会到新中国,朱美琳见证并参与了开封教育事业的发展变革;她提议创办了开封市教育系统第一所幼儿园……朱美琳光荣离休后,对教育的热爱并未离休。她历经10年、呕心沥血编写长达145年的最为详尽的《开封教育志》,记录下开封教育发展与进步的每一项历程。2019年9月,朱美琳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2021年6月,获 “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在她的影响下,她的三代子孙中16人选择投身教育事业,其5个女儿李临君、李桧君、李汴君、李梅君、李宏君,女婿姜洪林、马守良,外孙女王璐璐、李响、马婧、姜楠、赵珊,外孙王鹏、姜宁,外孙女婿娄鹏飞,外孙媳妇于娜秉承她的教育理念,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其外孙王鹏从教于开封市第一师范附属小学,2019年被评为河南省骨干教师。

 

2.刘仁,男,1949年11月生,中共党员,郑州黄河护理职业学院理事长、党委副书记、教授,从教51年。家庭连续5代共有9位教师。

刘仁出生于一个“医”脉相承的教育家庭。除曾祖父刘春元民国时期一直在郑州从事教育工作,祖父刘天民受聘于原河南医学院中医科,“以师带徒”传承中医,让中医药学走进了西医院校课堂。父亲刘鼎业毕生奋战在医疗教育事业第一线,1951年主动请缨参加中南抗美援朝医疗手术队,在朝鲜战场救死扶伤,在1960年的全国文教群英会上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妻子马明芬在护理院校执教47年,荣获河南省三八红旗手、“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刘仁先后在河南医科大学、郑州大学从事教育工作多年。1993年,退而不休的他,与父亲、妻子共同创办郑州黄河医学中等专业学校(后升格为郑州黄河护理职业学院)。在办学过程中,他始终恪守“走上讲台,教书育人;走下讲台,为人师表”的原则,心系教学改革,连续10年为革命老区免费培养130多名学生,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彰,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2019年,刘仁被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从创办学校至今,刘仁和妻子长期住在学校的学生宿舍楼,工作在教育第一线,谋求学校发展,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受他和妻子的影响,女儿刘芳、刘荃,女婿张臻先后走上教育岗位,正把教育世家的接力棒一代代传下去,用敬业、无私和奉献,续写着桃李芬芳。

 

3.李道苏,女,1954年3月生,中共党员,河南工程学院教授,从教28年。家庭连续5代共有7位教师。

李道苏的祖父李德升,从教24年,先后创办皖南中学(现南阳经贸学校)、邓县初级中学(现邓州一高)、正德中学(现邓州五高)三所学校并担任校长。1945年9月,李德升光荣牺牲,于2009年3月被民政部追认为烈士。

李道苏的父亲李光泽,先后任教于河南大学、郑州大学,从教56年。解放后,李光泽筹建了河南医学院病理生理学科,在心血管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

李道苏的长兄李道本,为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兼职博士后导师、西南交通大学兼职教授、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道本通信技术实验室”主任,从教近60年。李道本发明了无干扰的LAS-CDMA系统,拥有119项国际发明专利。1984年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4 年被列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排行前100名世界级专家。2011年,国家为表彰李道本对“神舟七号”所做贡献,为他颁发了银质奖章。

承续着“尚学”的基因,1978年李道苏考入河南大学,毕业后便一直躬耕于教育一线,她所授的政治理论课深受学生欢迎。李道苏的曾祖父李箴六是私塾先生;其配偶王铁任教于河南工程学院,从教35年;其女儿王菁任教于河南艺术职业学院,从教3年。五辈扎根讲台百余载,倾尽韶华育桃李,教师情节早已融入他们的家庭。

 

4.张问德,男,1935年10月生,上蔡县东岸乡中心小学教师,从教39年。家庭连续3代共有10位教师。

从张问德开始,他们家的教师越来越多。张问德1956年参加工作,曾先后在初中和小学任教,2005年退休,为教育事业奉献了大半生。同时,四个子女无一例外地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一家人中,儿子张松海、张九海、张中海,女儿张月兰,儿媳刘宁、刘杰、于春红,孙女张雪芳,外孙女张莺歌,孙媳妇于萌萌共10人从事教育工作。

张问德对晚辈提出要求,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本着学校利益高于一切,坚定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信念。而在工作中,子孙们也都始终以人民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事事都冲在一线,坚守岗位。

进入新世纪后,张问德曾给子女们布置了一个新任务:思考自己如何与时俱进,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那时,张问德也在进行着一系列积极的尝试和转变: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的培养,开展挫折教育、感恩教育,形成良好的性格……就这样,他一直以来教导儿女们在教学上围绕“勤”字下功夫,兢兢业业、持之以恒,用青春和热血点亮更多乡村孩子的未来。

 

5.周照鹏,男,1972年11月生,中共党员,鹤壁市高级中学副校长,从教30年。家庭连续4代共有7位教师。

周照鹏一家自其曾祖父周维新1925年从北京大学毕业,从事教育工作起,至今已有四代人从事教师工作,从教时间近百年。周照鹏的祖父生前在濮阳县第二中学从事教育工作33年,外祖母生前在鹤壁市山城小学从教40年;父亲周广修退休前在鹤壁市春蕾小学从教;母亲退休前在鹤壁市第四小学从教。

1991年,在家族的耳濡目染下,一直梦想成为人民教师的周照鹏走上了讲台,开启了自己的教师生涯。工作中的周照鹏始终不忘家学传承,潜心研究教学方法,善于利用语文学科优势进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方针。优秀的业务能力让他获得了河南省首批中原名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荣誉。

周照鹏的妻子高凤霞是鹤壁市淇滨中学的教师,已参加工作30年,是鹤壁市优秀教师。


扫一扫分享本页

责任编辑:杨智斌 二审:侯军锋 三审:刘肖

返回
首页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