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贺娜和学生课下交流,为学生做好每一次答疑解惑
2020年6月19日下午,记者拨通漯河市召陵区实验中学教师冀贺娜的电话时,她还在学校里陪着学生上课。记者问其近况,冀贺娜说道:“复课后孩子们学习紧张,压力都大,我这当班主任的不能泄气,在最后的关键时刻,要跟孩子们在一块。”问及冀贺娜母亲的情况,她笑着说:“这几天因为学生快中考了,只能抽一些时间去照顾妈妈,不过妈妈身体已经有些好转了,这个周末我正打算回去陪陪她。”
冀贺娜1999年毕业于漯河师范学校,执教至今的21年间,在偏远农村18年。她所带的班级都有着这样的特点:积极阳光、行动迅速、极富拼搏精神。孩子们称她为“鸡汤老师”,因为冀贺娜相信,语言的力量可以滋养孩子们的心。
冬天空气干燥,很多孩子喉咙发炎,冀贺娜从家里带来大锅,给孩子们熬冰糖梨茶。冀贺娜告诉记者,孩子们看到茶水,非常兴奋地对自己的朋友们说:“我们老班的办公桌是个百宝箱,里面藏着泡芙、蛋挞,她还会给我们做水果沙拉呢,那可是世界上最漂亮最美味的!”在生活中,冀贺娜以爱为纲,身先示范,敬业勤恳,她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爱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新学期,了解到班里小顺同学是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孩子,冀贺娜开学后的第一个周末就去家访。听小顺的妈妈说:“孩子爸爸患恶性脑瘤,为了给他爸看病,我一边照顾他爸,一边收废品,靠自己的能力能挣一些就挣一些。孩子体谅我,学习很努力,但是比较自卑,平时不怎么说话,这是我最担心的。”说话间,小顺妈妈用手擦擦眼泪,满脸忧虑。
冀贺娜被这个坚强的妈妈所感动,她主动联系年级主任、校长,和校领导一起找学校餐厅协调,免去了孩子的餐费,其他的费用也全部免除。她还联系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学习心理学知识,用科学的方法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和帮扶。慢慢地,小顺的性格开朗了许多,成绩也越来越好,眼里有了光,跟同学的交流也多起来。
当记者提起冀贺娜的母亲时,在学生面前一向乐观坚强的她,沉默了。冀贺娜的母亲身患重病,平常为了节省更多的时间,她带着5岁的女儿,住在了不足1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小小的办公室对面就是她班的教室,这样她可以守着这群孩子们,工作起来比较方便。早上5点起床到中午11:05放学,她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学生身上。中午放学,她雷打不动地赶回家给母亲做饭,下午又会准时出现在校园里。
因为母亲频繁住院,今年疫情期间,冀贺娜只好带着教科书,在医院里上网课。医院的走廊上、休息区,都是她的网课阵地。医生、护士、病友,之前都只知道她是妈妈的女儿,看到讲课的她,才知道她是老师,眼神里带着敬佩。上课期间,她需要一边讲课一边关注时间,估摸着输液的进度和母亲的需要。“医院里的人都是好心人,我在讲课的时候每一个经过的人,都会悄悄放慢脚步,停止说话。”提起自己在医院上网课的日子,冀贺娜言语中透露出感激之情。
功夫不负有心人,复学后学校年级的第一次网课检测,她班的各科成绩都遥遥领先。执教20多年,冀贺娜曾获得漯河市优秀教师、漯河市教学标兵、漯河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等诸多荣誉。面对自己取得的成绩,冀贺娜说:“选择教师这一职业,我无怨无悔,以后我还会更加踏实地做好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彰显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伟大与平凡。”
(教育时报记者 杨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