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右)为病人加油打气
近段时间北京又出现聚集性疫情,全国各地的防控举措迅速进行新的调整,新乡也不例外。“今天早上刚接到新的工作安排,近期要到高铁站值守,负责高风险地区来豫人员的核酸采样工作。出发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一上午漏接了不少电话。”2020年6月18日中午12点,经过一上午的等待,记者终于和李慧取得了联系。
李慧,新乡医学院教师,也是一名资深的呼吸科医生。疫情期间,她第一时间请战加入到战疫队伍,2月11日,跟随我省援鄂医疗队深入武汉抗疫一线,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救治重症新冠肺炎患者。
“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病情凶险,治疗困难,随时面临着生命危险。我深知身上的责任和重担,这是对我的心理承受能力、业务能力及身体体力的全新挑战。”李慧在为患者进行常规检查等操作的时候,厚重的防护服、5层医疗手套、常因呼吸起雾的护目镜与防护面屏让她动作略显笨拙,且极其耗费体力。
在平常工作中,李慧在新乡医学院第三临床学院执教临床概要、内科学、诊断学三门本科专业课。白天在医院工作、晚上熬夜备课成了她的工作常态。受疫情影响,全国各地大中小学校在2月开始了线上教学,但李慧却未因身在战疫一线而耽误学生的课程。“能为学生讲一堂生动有趣的理论课程是值得的,何况疫情是最好的教材。借助这次疫情,我为学生提供了有关新冠肺炎的第一手临床资料,让他们更加深入了解这个病,也不必在上岗时像我们一开始那样手足无措。”李慧说。兢兢业业完成每一次授课、不辜负学生对老师的期望,就是她从教以来一直追求、努力的目标。
记者深知,这不是李慧的随口而谈,因为她将师者的责任延伸到了课堂之外。
“以前的病例报告,是需要手写的,不容许错一个字。现在的病例报告可以电脑输入了,也有了修改的功能,但我对学生、实习医生写的病例报告依旧严格。每一份病例报告对病人以后的诊治都有至关重要的参考作用,有些可能还会成为法律文本从而牵扯上一些刑事问题,我得让学生在真正踏入社会、走上岗位之前,熟知它的重要性。”李慧说。虽然自己课堂上是严厉的李老师,但其他时候,她希望自己能在医学知识的世界里,一边做敲警钟的人,一边给予学生温暖。
“父亲曾是随军卫生员,未能成为一名医生是他这辈子的遗憾,所以除了个人意愿,也有女承父志的原因。”如今,李慧早已是经验丰富的医生,但她的父亲却永远离开了——2月18日凌晨,李慧援鄂的第七天,她隔着手机屏幕看着自己的父亲一点点停止呼吸,送父亲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便继续投入到抗疫工作中。“我的亲人已经没了,不能再让更多人失去亲人。战疫未胜,我不能当逃兵!”她说。
从武汉凯旋后,李慧与诸多白衣战士一样,经过短暂的休整之后,便再次投入到学校与医院的工作中。十几年的工作经历中,她收获了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2019年度最美医师奖,获得了新乡市五一劳动奖章。今年,她作为最美逆行英雄入选“河南好人榜”!
(教育时报记者 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