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美玲,郑州市外国语学校教师
组委会授予郑美玲的颁奖词是:
借细碎的时光雕琢生命,以非凡的智慧创造奇迹。扎根讲台上,埋身学子中,中原师出有名。倾注半生情,只为一个爱,成就神话“老班”。你是“出彩河南人”之2019最美教师——郑美玲。
遇见学生,是我一生的幸运
第一次遇见她,是在2018年10月的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上。省委书记王国生出席大会,并为首批“中原千人计划”专家代表颁发证书,其中就有她。
第二次遇见她,便是在2019年9月7日的“出彩河南人”2019最美教师发布仪式上,她带着节目第一个精彩亮相,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她,便是郑州外国语学校教师郑美玲。2019年9月17日,记者几经联系终于采访到她。令记者没想到的是,这第三次“遇见”,却是在河南师范大学的校园——她正在参加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负责同志培训班。紧张的培训学习之余,作为河南师范大学未来名师班的校外导师,郑美玲还要抽空辅导自己带的三个学生。
很多学生和学生家长都说,遇见郑老师,是他们一生的幸运。而从教22年的郑美玲却告诉记者,遇见学生,是她一生的幸运。
遇见学生:她可以“百变”甚至“千变”
“郑老师是一个将理性和感性完美融合在一起的人。换句话说,她是一个可以将冰和火完美融合在一起的人。在指导我们做教学设计时,她雷厉风行、思路清晰、严肃有加;在生活中,她又像母亲一样,真诚地关心着我们的成长,用她独特的亲和力和魅力与我们打成一片……”河南师范大学未来名师班大三学生秦道阳这样形容他的这位校外导师。
这样的评价,记者在郑州外国语学校的学生那里也得到了印证。
2016年10月,郑州外国语学校九(9)班面临没有班主任的尴尬。在这个关键时期,毕业班没有班主任是多么令人焦虑的事儿。一时间,家长们忧心忡忡。学校领导明知郑美玲是拯救这个完全没有毕业意识班级的最佳人选,但没人愿意让她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
外出学习,边学边研,是郑美玲与工作室成员的常态
“当时我母亲患病住院;父亲身体不好,行走不便;孩子正处于小升初关键时期;丈夫和我在同一所学校工作,平时也非常忙碌。”回忆起那段匆忙的日子,郑美玲记忆犹新。她告诉记者,当时她本身已经是年级长、教研组组长,又是中原名师,担负着很多培训任务。
“她已经是个‘超人’了,怎么忍心让她再挑起这个成绩下游班级的担子呢!”“最要命的,是当时距中招考试也只剩7个多月。她一贯那么优秀,如果这个烂摊子接不好,岂不是坏了名声?更何况,她早已不需要做什么来证明自己了。”一时间,同事们都认为郑美玲不会接任该班班主任。
但是,万万没有想到,郑美玲毫不犹豫地接了。她想到的是65个孩子、65个家庭,选择承担更多责任。
最开始,校长心疼她,对她说:“美玲,别给自己太大压力,这个班级能顺利毕业就行。”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个原本垫底的班级,在她接手的4个月后,逆袭为年级第一!毕业时,全班有一半以上学生以650分以上的好成绩升入高中。那时,郑美玲不仅挽救了无路可退的后进班,还带动了2017届的每一个毕业班,继而创造了学校的新辉煌。
而这“逆袭”的背后,自有郑美玲的秘诀。
2019河南省师德标兵、河南师范大学教师刘安娜为郑美玲颁奖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多年来,作为语文老师的郑美玲,每接一个班级,都特别重视与学生见面的第一堂课。她会以快闪的形式、动感的节奏告诉学生语文也可以很“酷”;她还会用唯美的PPT、优美的音乐配合教学,通过富有感染力的朗诵,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美丽和魅力……“就像相亲一样,第一次见面我就要打动学生。”郑美玲笑着说。
在22年与学生教学相长的过程中,郑美玲也早已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班里哪个学生出现问题了,她总能及时发现。发现问题后,她会用两大法宝来解决问题。一是通过集体班会“洗脑”解决共性问题。她会花一周时间准备每周一次的班会课,电影中的片断、NBA球星的经历、大学校长的演讲等都会成为她上班会课的素材,总之是“旁征博引、入脑入心”。二是通过单独“约饭”解决个性问题。郑州外国语学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学生想与郑美玲一起就餐,是需要提前预约的,学生将其亲切地称为“约饭”。通过“约饭”,学生向郑美玲倾诉成长的烦恼、讲述学习的困惑,交流中许多问题便巧妙化解。
“作为老师,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很强大,比如在学生迷茫时、无助时;有时又需要示弱,给学生表现的空间……总之,为了学生成长,我们可以根据情境需求,变成学生需要的样子,‘百变’甚至‘千变’……”郑美玲说。
遇见课堂:她似乎有一种超强的“郑能量”
2002年,开封市优质课大赛一等奖;2003年,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2007年,郑州市第二届名师;2010年,河南省名师;2013年,首批中原名师;2018年,首批“中原千人计划”——中原教学名师……在开封市第十四中学的8年和在郑州外国语学校的14年里,郑美玲在三尺讲台上不断跋涉,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着。
“一到课堂,她便似乎拥有了一种超强的能量,我们称之为‘郑能量’,郑美玲的‘郑’!”她的不少同事包括学生都对她有着类似的评价。
作为河南师范大学未来名师班的校外导师,郑美玲珍惜每一个可以和名师班学生辅导交流的机会
的确如此。连她自己都说:“我是一个当老师有‘瘾’的人!”
郑美玲也有一些机会可以走上管理岗位,但她却始终坚定地认为教师的阵地在课堂,所以只做教师、班主任,坚守教室。她觉得自己最大、最多的教育灵感,都是源自教室、源自和学生在一起。“也只有保有对教室的感觉,才能悉知教育的冬夏冷暖,才有教育中的自我。”郑美玲感慨道。
郑美玲一直用“大国工匠”精神要求自己,精益求精上好每一节课,同时也用极强的学习力促使自己不断自我超越。从教22年,教学连续被评估为全校第一,所教每一届学生的中招成绩都遥遥领先……
在课堂上,郑美玲科学施策,利用时间管理、小组管理等措施,不断激发学生潜能。在教学中,她俯视教材,深度解读文本,带领学生走进一个又一个情境,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心系乡村教育的郑美玲,带动着乡村教师工作坊不断发展
“课堂上的郑老师太迷人了,太强大了,她娇小的身体像个大大的聚宝盆,蕴藏着无限的智慧和能量,即便说天地灵秀齐聚于此也毫不夸张。”长葛市第十二中学教师刘飞曾在一次培训学习中听过郑美玲的一节课,“那是一节无比真实的随堂课,也是一节无比智慧的样板课,给我带来很多启发。我工作在一线,郑老师一张口,我就听出郑老师是常年在中招前线冲锋陷阵的人。初三没有虚招,都是真刀真枪的拼杀,但素质和应试、素养和成绩竟在郑老师的课堂上无比巧妙地融会贯通了。她的课纵横勾连,有时事热点,有家国天下,有人文底蕴,有科学素养,有创新精神,有思维训练,有语用积累,有自主实践。大象无形,育人无声,郑老师是真正培养学生品行、品质、品格的大先生。我当时就被郑老师的专业能力镇住了!”
遇见教育:她像一个太阳,更像一粒火种
作为中原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国培”专家、高等师范学校的兼职教授、我省初中语文学科极具影响力的老师,郑美玲像一个太阳,不断用“郑能量”去感染每一个身边人,更像一粒火种,不断用敬业、乐业和专业去带动每一个有教育情怀的人。
“你改变了他,他又会去改变很多人。所以,我们做教育的,真的很神圣,也特别有意义。”郑美玲笑着讲述起自己在“好为人师”这方面的故事。
根据省教育厅要求,中原名师工作室每年要为河南教育培养5名省级名师和10名省级骨干教师。濮阳市第三中学语文教师董金刚就是中原名师初中语文郑美玲工作室2017年度省级名师培育对象。
采访中,董金刚告诉记者:“对郑老师的仰慕由来已久。2013年12月,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学语文教学》上读到郑老师的成长故事;2014年冬天参加‘省培’,在河南师范大学学术报告厅第一次听到郑老师的专题讲座。郑老师干练务实的风格、智慧灵动的教学设计深深吸引了我。2016年申报省级名师培育对象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郑老师的工作室。最终,我幸运地成为了郑老师工作室的5名省级名师培育对象之一。”
郑美玲虽然娇小,却是学生最坚实的依靠
细数跟随郑美玲研修的点点滴滴,董金刚心中满是敬重与感激。他说:“郑老师专注而深刻,她抓住语文教学的核心,以思悟教学为切入点深入探究实践。她的课堂总能在大多数人止步的时候再迈一步,抵达更深的思考。郑老师敏锐而干练,她密切关注着语文教育教学教研动态,以她专业准确的筛选、研判能力为我们提供研修机会、指引研修方向。”
除了担任中原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郑美玲自2010年至今,还一直担任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周口师范学院等高校教育部、财政部的“国培计划”——中西部置换脱产项目、中西部短期集中项目的培训专家。郑美玲关注农村学校和农村教师的发展,从没拒绝过送教下乡和来自乡村学校的邀请,先后深入到西平县、滑县、荥阳市农村学校送课和做讲座。受惠的老师们说,这样的送课和讲座很实用,一学就上手,能马上落地生根。另外,郑美玲还利用“国培”项目培训将教学理念播撒给了贵州省毕节县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一线骨干老师。如今,她所主持的工作室已对4840名教师进行培训,多次深入贫困地区送课下乡。
她的学生说,遇见郑老师就是最美的遇见。而郑美玲——这位“当老师有瘾的人”告诉记者,遇见学生,遇见课堂,遇见教育,她感谢这所有的遇见。
“净化了我的心灵,丰富了我的人生”“不管我曾经取得了什么,别人认可了什么,而我能做的就是做好当下,做好本分,坚守教室,做一名幸福的教书人”——这是郑美玲的心声。
(原载2019年9月20日《教育时报》,作者:张利军)
观看郑美玲视频,请扫描二维码
努力造就不凡
□ 郑美玲
行走于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条,这个一直信仰并遵守的准则会带领人们走近自己的梦想,成就自己的人生。我今日所取得的一切,得益于我的信条——努力造就不凡。
看到这句话,有朋友禁不住要笑一笑:怎么一个语文老师,一生的信条竟是一个歧义句。没错,我的人生信奉两句话:一是“努力,造就不凡”,二是“努力造就不凡”。前者由我过往的人生经验总结而来,我将它送给自己,也送给每一届自己带过的学生;后者则是我立足于祖国人才培养战略,从教师身份出发,要求自己一直保持的一种状态,达成的一个目标。
我很愿意与您分享这句话,因为我的成功其实是可以复制的。我的起点并不高,所读大学既不属于部属六所师范高等学校,也不是北上广的著名高校,而是一所普通的地方高校。但大家可以看到,这一切并没有影响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出彩河南人”2019最美教师发布仪式上,郑美玲在舞台上与学生共同演绎、诠释了师生间“最美的相随”故事
1997年,我19岁,一毕业,便入职开封市重点中学——开封市第十四中学。学校的老校长用人十分大胆,不然也不敢把班主任的担子交给一个连听课记录都不会写的19岁新手教师。
说实话,刚接到这个任务,我的心情无比忐忑,能不能干下来、干好,我问了自己一遍又一遍。但,或许正因为它是一个挑战,反倒激出了我更大的干劲儿。我逼着自己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学科教学上的不足,我加班补;治班管班上的难题,我刻苦钻。就这样,挑战变成了机遇,我所带的班级年年被评为校级先进班集体,1999年还被评为省级文明班集体。越来越多的人看到,郑美玲能行。但这一切,对我而言都只是开始。当我把努力当作是人生的常态,当我把努力的精神注入到每一个行动中时,我不断地取得新的进步。
2010年,32岁的我以学科第一名的成绩考上河南省名师;2013年,35岁的我考取河南省首批中原名师,成为有史以来年龄最小的中原名师;2018年,40岁的我荣获河南省“中原千人计划”——中原教学名师第一名,同样是当时年龄最小的中原教学名师。我越走越高,越行越远,有时也会有人在旁感慨:你看她,走得多快!可是我想说,如果你跟我一样,把一分时间掰成两分用,把一件小事当成大业磨,把努力真切地浸入灵魂,你,可能会比我走得更快!
这是如假包换的郑氏“成功秘诀”,在过往的教学生涯中,我毫不吝啬地将它分享给我的每一届学生。我总这样告诉他们:努力到无法再努力时,神灵都会出手相助。很欣慰,我的学生愿意相信,并且愿意实践。
郑美玲(右)做客郑州市教育电视台《教育全媒体》栏目
2017年10月中旬,我接下了一个特殊的班级——九(9)班。这个班在当时已经换过了两位班主任,是一个即将中考却仍然没有丝毫毕业意识的年级垫底班。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要想改写孩子的命运,就必须和孩子一起,埋下头来、深深扎根。那段日子里,除了必要的睡眠,我几乎没有在自己身上花过完整的一分钟。4个月,九(9)班拿下年级第一;7个月,九(9)班以体育满分率50%,全班2/3考上全省排名第一的高中,成为“传奇班级”。
我们习惯于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去肯定学生的优秀,但在我看来,这句话更多应是对为师者的肯定。因为真正的师者,一定是盼望着自己的学生能够超越自己的。师者责任,就是竭尽所能为祖国之新发展、新建设培养输出一批又一批不凡的人才。我自认是一位合格的师者,所以,从教20年来,我始终以“造不凡”为使命,穷力而为,不敢懈怠丝毫。努力造就不凡,很简单的一句话,却是当代教师对祖国许下的最重的承诺。
努力造就不凡,吾辈欲国昌之,必得怀而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