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湛江一名4岁女童因未吃完午餐并擅自倒掉,被幼儿园老师独自留下“反思”。随后,女童从二楼翻越窗户、护栏,坠落一楼,造成面部重伤。
隔着屏幕都觉得心惊胆颤——老师的惩戒为啥一步步走向了悲剧呢?一起回顾当天的情况——
7月8日下午,4岁女孩小萍因未吃完午餐并擅自倒掉,在临近放学时,被老师惩罚独自一人留在二楼教室进行“反思”。其他孩子都被带到一楼院子里玩耍,等待家长来接。
监控记录显示,16时31分,主班老师组织学生们背上书包下楼,而小萍则独自站在一边。随后主班老师返回教室,指着小萍说了一番话后离开。
16时35分,小萍背上书包走进了隔壁的生活馆。当时该房间里有一名韦姓老师在打扫卫生,小萍向老师表示自己想回家,但老师建议她回教室和主班老师认错。于是,小萍独自返回了教室。
16时40分,小萍再次从教室走进了生活馆。房间里有一名王姓老师在打扫卫生,但因为书架遮挡,她没有看到房间里的小萍,打扫完毕后便离开了房间。16时43分,韦老师回到了生活馆,关上电扇后并锁门离开,同样未发现房里的小萍。
被锁房内后,小萍等待20分钟,但没有人来寻找她。17时01分,小萍尝试爬上窗边书柜,确定可行后,回来收拾好书包再次爬上书柜,通过书柜翻越窗户到达阳台。之后,小萍又继续爬上了阳台护栏,翻过护栏后因身体失衡,从二楼坠落至地面一辆三轮车上。
随后,满脸是血的小萍爬起来走到幼儿园门口,被保安发现。
至此,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这起事故的起因是老师为了惩戒这个4岁孩童一个不好的行为习惯。老师一个小小的行为就引发了对孩子的伤害,教师本身师德修养有待提高之外,教育方式也成问题。人无完人,学生犯错误无可厚非。但犯错之后的惩戒、教育更要科学和严谨,教育部去年也印发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但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更加科学地对学生进行惩戒教育,惩戒的边界在哪里?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和建议?
为此,我们邀请了这五位从幼儿园到中学、从城市到乡村的老师,分享他们的观点和建议。一起来看——
找出问题根源才能解决错误行为
首届河南最美教师、许昌市实验幼儿园教师赵秀红:
我是一名有着近30年教龄的幼儿教师,30年的教育之路告诉我: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一项精雕细刻的工作。
此案例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反映了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教育方式不当。作为老师,应该问清楚孩子为什么没有吃完午餐并倒掉,是孩子身体不舒服不想吃?还是盛得太多孩子吃不完?找出问题的根源才能解决孩子“未吃完午餐并擅自倒掉”的错误行为,而不是让孩子独自留在二楼教室“反思”。幼儿园孩子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不能离开老师的视线,在无看护的情况下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二是师德缺失问题。《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幼儿园教职工应当尊重、爱护幼儿,严禁虐待、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侮辱幼儿人格等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作为老师,出发点是“想改正孩子浪费饭菜的不良行为”,但是却违背了师德,让孩子独自留在二楼教室“反思”,给孩子造成“恐惧、害怕、孤独”等心理伤害,孩子的本能会促使她想回家而逃离二楼教室,以至于事故发生。
三是管理疏漏问题。孩子在逃离二楼教室的过程中,先后有生活馆的韦老师、王老师出现,如果韦老师有良好的师德,能够带孩子去向主班老师认错,如果韦老师、王老师工作认真负责,能够对生活馆全面排查,也不会把孩子锁进生活馆,更不会出现孩子从二楼翻越窗户、护栏坠落一楼的事故。
确保儿童安全是幼师职业底线
2019河南最美教师、辉县市西平罗乡中心幼儿园园长郭文艳:
幼儿教师应该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孩子务必在教师的视线范围”,幼儿园教师的确很辛苦,很多事情要做到事必躬亲,但是幼儿园的孩子还不具备很好的自理能力、表达能力和判断能力,对于幼年时期的儿童来说,需要成人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与呵护,而不是责备和惩罚。
对于儿童,教师需要更多的耐心和责任心,且不可因自己的情绪或者过激的言语和行为伤害幼年的儿童,理性的处理问题是关键。教师需要了解儿童的心理,要具备观察儿童的能力,更多的是寻找儿童行为背后的原因,教师行为不当轻则给孩子造成心理抗拒,重则甚至危及儿童的人身安全。
以这个新闻中的事故为例,老师更应该寻找孩子不吃饭背后的原因,寻求家长的配合,实现家长、老师、幼儿园合作,通过科学的方法正确引导,循序渐进。
我们教育的目的和初心是为了促进孩子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是为人师表的前提,对于教师的入职选拔需要相关部门的重视。师德是为师之本,确保儿童的安全是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义务和职责,也是底线,因教师失职引起的儿童人身伤害事件应该引起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警醒。
惩戒学生的方式可以很多、很科学
首届河南最美教师、南阳市方城县杨楼镇第一中心小学教师郭春鹏:
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认为,没有处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马卡连柯也曾说过:“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的尊严感。”人无完人,学生犯了错误,当然要接受惩罚,但是惩罚不能变成体罚,更不能让新闻中报道的这种事故发生。
惩戒教育的边界在哪里?我想没有标准的答案,但是必须守住两点:
一是以爱和教育孩子为出发点,绝不能为惩罚而惩罚,要时刻牢记惩罚的目的是帮孩子认识到错误,最终实现自我教育;二是以孩子安全为天花板,任何人不能以任何理由触碰学生身心健康的红线。
至于方式方法可以因地因人而定,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如写说明书,切忌说写检查,让学生写出当时所做、所想、所悟;如和学生一起接受“惩罚”;帮学生弥补错误完成的后果;先和学生一起做一件他喜欢的事情,然后在批评教育;先制定制度,再让学生在师生监护下,自己惩罚自己。
总之,惩罚是一种难度很高的教育方式,如何达到预期,需要我们每位同人不停去探索。
体育锻炼跟惩戒教育没有逻辑联系
2017全国最美教师、河南省实验中学教师窦志刚:
批评教育适度惩戒,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健康,避免简单粗暴的处罚。有时候教师火气一上来,就进行简单粗暴的处理,这是不应该的,更应该稳住情绪。教育学生不是斗气,更不是宣泄自己的情绪,而是如何解决问题,用更对症下药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原来有些新闻里报道的,老师用俯卧撑、跑圈儿的方式进行惩戒,结果超出了学生承受范围,甚至伤害了学生,这就得不偿失了,更应该从根本上去分析,因材施教。俯卧撑和跑圈儿本身是锻炼身体的途径,但用作惩罚学生违反校风校级和错误的行为习惯,两者似乎没有太多的逻辑联系。能否用更好的方式,如组织这些孩子观看专题视频、行为习惯方面的专题视频,对他们进行教育。
最后,我想说,慈严相济是最好的教育理念。在爱学生的基础上,先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当学生遇见困难的时候,有老师的支持、帮助和鼓励,让他感到温暖。当他出现问题进行教育时,学生就不会认为这个老师专门针对我,而是为他好,他接受教育管理就会比较顺畅,这样才能实现育人效果的最大化。
制定你的惩戒教育“四部曲”
2020河南最美教师候选人、河南省实验小学教师贾福霞:
对于惩戒教育,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要三思而后行,慎重再慎重,一定要想一想,孩子的行为是否真的需要惩戒,这种惩戒方式对孩子有没有伤害,能不能起到教育的效果。
大家可以观察一下孩子们在一起做游戏的情景,犯规的人都要接受惩罚,甚至淘汰出局,他们都是很愉快很坦然地接受的,哪里会有怨言呢?这是因为在开始游戏之前,他们就自己制定了规则,约定好了就会主动遵守。我们惩戒学生行为不就是为了教育他们,督促形成文明的、正确的行为准则吗?我们可以从孩子的游戏中得到一些启示。
第一步,定好行为规则。在学校里,一定要让学生清楚知道规则是什么,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还要让学生清楚触犯了规则会受到怎样的惩罚。孩子对规则心中有数,严格遵守规则,就会减少犯错的机会,即便他真的犯了错误,也会坦然接受惩罚,不会心生恐惧。
第二步,自由选择惩戒方式。惩戒方式的选择一定要适合学生的年龄段特点,不能伤害他的身心健康。每一件事的违规可以有两三种惩罚方式,让他自己选择一种,自己选择的惩罚自己更容易接受。
第三步,惩罚结束一定要谈一谈。惩罚不是教育最终的结果,行为改变才是教育的有效结果。惩罚结束后,一定要跟学生谈一谈,听听他此时怎么想,及时引导或者表扬。关注后续的行为,给他灌注继续进步的动力。
第四步,惩戒需要告知家长。及时跟家长沟通,耐心说清楚情况,让家长理解支持老师的教育行为,并及时关注学生的变化。重大错误,还要在惩戒前就告知家长,争取配合,达到教育的最优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