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锦文,新乡市辉县市拍石头乡中心小学教师
组委会授予张锦文的颁奖词是——
三十七年,山脚到山顶,三百多双“千层底”,绕了地球一圈半。跋涉,丈量的是距离,是时光,更是一名教师的赤子情怀。你是乡间行者,最美教师张锦文。
山中夫子的苦与乐
山村教育有多苦,坚守辉县市拍石头乡教育一线37年的山村教师张锦文最有发言权。山村教育有多难,现年55岁、仍在山村课堂辛勤付出的张锦文最有体会。人称“鬼拍石头”的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革命老区辉县拍石头乡,全乡找不出大于20亩的平地,山多地少,交通闭塞。
1978年,高中肄业的张锦文,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涯,他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拍石头的面貌能从他的学生身上改变。
2003年之前,他每天从家里到学校步行往返8公里山路,磨破350多双千层底布鞋,多年累计走过的山路等于绕地球一圈半。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他摸索出“自主快乐教学法”,在不足300人的村子教出了30多名大学生和研究生,被当地百姓称为“大山里的孔夫子”。
2015年9月,张锦文当选首届河南最美教师,获得殊荣的他仍在自己最热爱的山村课堂上播撒智慧和希望。
他用37年教龄丈量教育的边界
“土房子,土桌子,里面坐着几个土孩子。”一句顺口溜道出了拍石头乡寨洼小学的简陋和艰苦。10月22日,在张锦文老师的陪同下,记者来到他第一次上讲台的寨洼小学。2003年撤点并校后,位于寨洼村南坡山崖上的校舍仍在,但学校的痕迹在荒草掩映下已难辨认。
张锦文手指的地方,就是当年工作的寨洼小学
“这里是学校的门,以前都从这儿进出。”张锦文老师指向一堵青石垒砌的墙壁说道。
“这个屋子是当时的教室,我跟孩子们在这个屋子里上课。”
“这个位置应该有个台子,后来学校废弃,村里修庙的时候拆掉了。”
“这棵柏树是我来学校的时候种下的。”
…………
张锦文在寨洼教学点工作了25年,这里的一草一木对他来说都是那么熟悉。
1978年,17岁的张锦文正在高中读书,拍石头乡寨洼村的老支书找到他,请他回村当民办老师,给山里的孩子上课,一个月支付四块钱工资。
老支书痛心地说,山里的百姓靠天吃饭,孩子辍学在家,原先的老师受不了苦,都走了,孩子们没有文化,在这山里能有什么出路?老支书的话让张锦文犹豫了,是留在学校继续就读考大学,还是回村教书让辍学的孩子学知识?思忖再三,他下定决心:教书去,让村里的孩子有学上!这一教,就是37年。
“一开始学校用的还是石桌、石凳、石头黑板。人手不够,我既是校长、老师,又是炊事员、安全保育员。”回忆起以前教学的艰难,张锦文还是平静如常。
走在昔日往返家和学校的山道上,能真切地感受到张锦文老师的不容易
“我的老家就在那里。”张锦文指向了山头的一个电线杆。家在山顶,学校却在山脚。25年间,张锦文要从山的这头翻到寨洼小学,一天往返8公里,他一个人教三个年级的全部课程,每天在山崖绝壁的羊肠小道上攀登,相当于绕地球一圈半。因走山路不能穿皮鞋,他只穿家人做的千层底布鞋,25年穿坏了350多双。
2003年撤点并校,张锦文来到了拍石头中心小学。除了教数学课和担任班主任工作,他还肩负着学校教研课改的领导工作。由于是寄宿制学校,还得照看学生的饮食起居,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晚上睡觉都在11点以后,节假日很少休息。长年累月的清苦生活和过度劳累让他患上了甲亢、肩周炎、颈椎病。
“每年到冬季,张老师都有一次习惯性的感冒,不输液就好不了。每次输液他都安排在没有课的时间,带病工作,从来没有影响到教学。他有甲亢病,医生要求每星期检查一次,但他做不到,都挨到假期才去检查。张老师是一个爱学习爱思考的老师,热心助人、工作认真等等词语用在他身上都不过分。”辉县市拍石头乡中心小学校长姬海风这样评价共事12年的张锦文。
“自己受点儿苦受点儿累,但是我的学生学到了知识,这都不算什么。如果这里的学校还需要我,这里的孩子还需要我,我会毫不犹豫地留下来,直至到死的那一天。”张锦文打算用一辈子的时间丈量山村教育的边界。
学生有出息是他最大的幸福和财富
“同学们先听老师讲一个故事,听过故事以后,老师要提问。从前有一对夫妻,因为家里穷,丈夫在外打工,因为文化程度低,只认识1至10这10个数字。 打工时间长了,妻子给丈夫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是‘2、3、4、5、6、7、8、9’。丈夫看到这封信以后,随即回了一封信:‘1、3、4、5、6、8、9、10。’你能看出什么?”10月21日下午第一节课,张锦文面带微笑在讲台上娓娓道来,讲台下,几十个孩子支棱着耳朵认真地听着。
“缺1少10!”“ 缺2少7!”学生争相回答,一下子打破了下午课堂的沉闷。
“真聪明,数字能代表文字,字母也能代表数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怎么用字母表示数!”。
45分钟的小学五年级数学课,记者在课堂上认真地听着,被课堂的氛围所吸引和感染。
“你真聪明”“你学得很扎实”“你以后能成为数学家”……在张锦文的课堂上,这些激励性的话语高频率地出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不时有师生在知识交流碰撞时发出会心的笑声。
“好了,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研究的字母表示数就到这里,下课!”一堂平常的数学课让人听得入神,让记者恍惚:这是一所山村小学的课堂吗?
1983年,从教5年的张锦文和毕业生的合影
学生赵星慧说:“教过我的老师有很多,但我最敬佩的还是张锦文老师。因为他的课很轻松,很幽默,他上课前总会通过一些小游戏来告诉我们今天要学些什么。他有时候也会通过一些小故事,来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张锦文当年的学生张利萍,现在也成了教师,回到了自己曾上过学的拍石头乡中心小学,她说:“在特岗教师培训会上,张锦文老师给我们讲了他的教学生涯和教学主张,对我的教学影响很大。听过他的课,教学和生活结合,特别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一次上课张老师通过课堂引导,竟让孩子们自己推导出了所要学的定义。”有一回到市里开会,无意中碰到了在教育系统工作的高中同学。同学对张锦文说:“你真不容易,要是我坚持不到现在。我是受不了你那个罪,但你现在比我出名。”张锦文笑而不答。
“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当最美教师,没想当特级教师,也没想到我能成为感动中原年度教育人物,但是我当上了。我觉得很幸福,不是物质上幸福,是精神上的富有,看到我的学生有出息,我就幸福快乐。”1998年才从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的张锦文,现在的工资也就3000多元,他所任教的寨洼村不足300口人,却培养出本科生、研究生30多名,两个儿子也是学业有成,一个博士,一个硕士,桃李满天下是他最大的幸福和财富。
他的快乐教学法要编著成书
教学之初,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张锦文从微薄的工资里挤出钱订教材,边教边自学。一节课准备多个教案,一个效果不好,就用另一个。钻研教学,成了他最大的爱好。在张锦文的家里,记者看到两柜子他保留的以前订阅的教学刊物和书籍。而最近,他写的一本《生活化快乐教学——一位山村数学教师的教学新主张》的书在各方努力下即将出版。
“目前,我们正帮助张老师编著《生活化快乐教学——一位山村数学教师的教学新主张》,将张老师小学数学生活化、快乐化的研究总结出来,这里面有张老师总结的课例和教学主张,同事、媒体记者对张老师的印象评价等内容,我们把它集结成书,估计这个月就能出版。”辉县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王琦介绍说。
在课堂上,张锦文和学生互动频繁
说起出书的原因,还缘于一次意外的发现。2007年,辉县市教育局教科所副所长赵田峰下乡到拍石头乡听课,发现张锦文的数学课很特别。尤其是听他津津有味地介绍自己的课堂后,当时就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后来,赵田峰又多次听张锦文上课,更感到不一般。于是,2012年暑假,赵田峰和辉县市教育局校安办主任郑东明找到张锦文,向张锦文谈了他们的想法,把其生活化快乐教学主张整编成书,以供小学教师教学参考。2013年,他们正式向张锦文约稿,开始图书的编著工作。
“山村的教师都在坚守,但张老师坚守而不死守。他没有占领理论的高地,但在几十年教学实践的洼地中,他去吸纳总结,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和主张,这在山村教师中是难能可贵的。”赵田峰说。
“说老实话,当时我并没有当回事儿,主要原因是我觉得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山区教师,就算在教学上有点儿成绩,教学方法比较独到,但要出书那可是做梦都没有想过的。”张锦文道出一开始推脱的缘由。
2015年春节,新乡市教育局局长李修国前往拍石头乡中心小学慰问张锦文,对其生活化快乐教学十分感兴趣。当获悉张锦文正在把生活化快乐教学总结成书时,李修国说:“你的教学最接地气,所以才最有人气,希望我能成为你的第一个读者。”
记者手记:
张锦文老师作为山村教师的代表,可能给我们展示了另一种不同的形象。乡村教育就一定意味着苦难落后吗?不一定。在城镇化的大潮中,乡村凋敝,教育萎缩,好似乡村教育逐渐失去了意义和价值。但张锦文的坚守和乐守告诉我们,教育是用心的职业,是走心的职业,外在的经济条件是影响的因素,但只要你有一颗真正投入教育的热心和爱心,再偏远的岗位也会燃起智慧的亮光。
“大山里的孔夫子”是当地百姓对张锦文的一种赞扬,我更想用老树来形容,生于斯,长于斯,用自己的身心守护乡土,数十年如一日,直到桃李满天下,直到落叶归根。可能不壮烈,但这种能量厚重得让人不由得心存敬意。
(原载2015年10月27日《教育时报》,作者:黄鹏举)
荣誉就是责任
□ 张锦文
1978年,正在上高中的我被村支书叫走,当上了一名村小教师,这一教就是37年。37年弹指一挥间。这37年是我辛苦劳作的37年,是我孜孜以求的37年,是我生活困顿的37年,也是我幸福快乐的37年。平凡的坚守中,我有幸获得了诸多殊荣,倍感骄傲和自豪,但更感到这是责任和期待。我必须一路前行!
记得刚教学时,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每月只有4块钱的工资,大米白面和肉只能在过年吃上一顿;教学条件更是艰苦,三间破瓦房,四面透风,石桌石凳。最难耐的是冬天,由于学校建在河边,顺河风每天像刀一样剜得脸生疼,我和学生的手冻肿了,脚冻得流脓,耳朵生了疮。
我一人教三个年级,还要搞教务。有时天不好,中午学生回不去,就用三块石头支起锅熬点粥和学生一起喝。有时发大水,学生过不去河,我要一个个送过去。我在乡亲中的威信就是在那个时候树起来的。面对乡亲们的感激和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我的心在学校深深地扎下了根,发誓要用自己的知识去改变山区父老的贫穷生活,改变孩子们的命运。
2003年,因撤点并校,我来到了拍石头乡中心小学。这里条件比以前好多了。我一个人教两个班,非常轻松。这时我就想,工作条件好了,自己也应该提高自己。于是我就开始钻研教学大纲,研究教材,研究学生。2003年又恰逢是我们辉县落实国家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第一年,我就乘着课程改革的东风,一边自己研究学习,一边外出取经学习。
张锦文在课堂上总是面带笑容,学生也受他感染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验,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化教学主张和快乐化教学特色。有专家给我的课堂评价是:是被德育化了的数学课堂,是被生活化了的数学课堂,是被思想化了的数学课堂,是被感情化了的数学课堂。的确,通过我的研究实践,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思想在我这里得到了充分的论证。我现在的数学课堂都是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的,而越是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越轻松,越有兴趣,学习效果也越好。
从2012年开始,我对自己的生活化快乐教学进行了总结,刚刚出版了《生活化快乐教学——一位山区数学教师的教学新主张》一书。思考总结中,我越发觉得自己的理论素养不够,需要继续努力,进一步把自己的教学主张和特色完善起来,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说到我的教育秘诀,我总结了两点:一是责任,二是学习。我们拍石头乡之所以能产生“拍石头教育现象”,大量城市学生向我们山区涌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我们这里没有差生,学生只有差异。而这句话的背后我理解就是一种社会责任和担当。
近几年,我接收了来自新乡、林州、卫辉、原阳等市县的近百名问题学生,这些学生都是在生源地待不下去转来的。来到我的班后,经过我细心、耐心、真心地教诲,他们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所以现在我有种深切的感受:到底是我们的小学生出了道德问题,还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道德问题?过早地为孩子贴上道德标签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还有就是学习。时变事变,21世纪社会世界观、价值观、生活观在发生着迅疾变化,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要紧跟时代步伐,用最新的教育理念、内容和方式去教育学生。要教好学生,首先了解孩子的心性、性格特点等,用最适合的方式去教育孩子才是科学的教育,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才会事半功倍。所以,教师必然是一个终身学习者,学习出思想,学习出智慧,学习出能力,学习出成效。
37年的坚守我已风华不再,37年的探索我也老到深秋,然而我知道,我的多姿多彩是霜天染就。2015年,我先后被评为“中国好人”“首届河南最美教师”“新乡年度教师”,并获得了“新乡市五一劳动奖章”。但我清醒地认识到,我只是河南教师群体中的一个代表,今后我只能把荣誉作为新的起点,一如既往地坚守大山,做一名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新时代教师,做一名让领导放心、家长满意、学生喜欢的教师,这样我才无愧于“最美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