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师德建设宣传网 楷模人物

张鹏程:用爱铸就乡村孩子的金色童年

首届河南省教书育人楷模·张鹏程


1.张鹏程颁奖照.JPG


组委会给张鹏程的致敬辞:年纪轻轻却满头白发,你矢志献身乡村教育,无畏风霜改变模样;以师之名行父之爱,你陪伴农村留守儿童,奉献青春滋养理想。为师、为父,立心、立命,孩子们成长的脚步,因你的同行而充满力量,因你的引领而光明无限。你是首届河南省教书育人楷模——张鹏程。


用爱铸就乡村孩子的金色童年


12.png


“我喜欢叫他‘张老头儿’,因为他头发都白了”“他对我们可好了,给我们做很多好吃的”“我喜欢他做的红烧肉”……在太康县清集镇二郎庙小学(以下简称“二郎庙小学”)的大课间,一群二年级的小朋友向记者讲述自己和“他”的故事。而“他”,正是二郎庙小学校长——张鹏程。


作为一个“80后”,正值壮年的张鹏程却已满头白发。在孩子们一声声“校长”的呼唤声中,他兼职厨师、门卫、清洁工、水电工……2021年他走红网络,被网友亲切称为“80后白发校长爷爷”。2023年9月,在河南省人民会堂,他荣获首届河南省教书育人楷模。近日,记者来到二郎庙小学,走近这位“白发校长”。


一颗红心,满腔赤诚,只为让孩子在家门口有学上


“我没啥特殊的,也就是个普通人,只是想让孩子们在家门口有学上,能接受到好的教育。”提起荣获首届河南省教书育人楷模的事儿,张鹏程爽快地说。


自2018年至今,将近6年的时间里,学校老师来来走走,至今长留在学校的男教师只有一位,那就是张鹏程。“我觉得在乡村学校也可以大有作为,因为我身后还站着300多个孩子,这便是我面对未来的最大底气。”


2018年,二郎庙小学即将面临撤并,在得知村里孩子要去更远的地方求学,甚至失学时,张鹏程毅然请命回到二郎庙小学担任校长,而这也不是他首次回到二郎庙小学。早在2012年,他便放弃自己火爆的生意,回到母校二郎庙小学任教。两年后,因工作出色被调到其他学校任校长。他刚回到二郎庙小学时,这里还只是一个有着27名学生的教学点。“学校没有操场,到处都是野草,一到下雨天学生只能放假。”


1,课间孩子们喜欢聚在张鹏程身边.jpg

用心守护、用爱陪伴,张鹏程用青春书写师者仁心


“想让村里的娃儿能在家门口上学,农村的孩子总要有人来陪。”采访中张鹏程不时说起这句话。为此,他带领学校教师一起动手铺地砖、刷墙面、修楼顶……把多余的教室改造为餐厅和宿舍。由于当地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饮食营养方面得不到保障,他便自掏腰包并常常自己到菜市场购买新鲜食材,回到学校与厨房师傅一起做饭。


“我喜欢校长做的大虾”“他做的红烧肉更好吃”“我不喜欢吃羊肉,但校长说吃了能长高”……在孩子们质朴的话语中,无不显示出张鹏程已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大厨”!


张鹏程一家人对二郎庙小学倾注的心血,学校的老师们最能体会得到。为了让家远的老师有地方落脚,他们一家人搬到了学校,把房子腾给老师们居住。他们一家,孩子住进了学生宿舍,夫妻两人则成了学生宿舍的生活老师,白天授课,晚上还负责照顾孩子们的起居。


“那时家里刚装修好,一家人正卖力地打扫卫生,小宝开心地对我说,‘妈妈,我们的新房子终于可以住了,我要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房间’。听到小宝的话,我一时不知道该咋回答,最后还是告诉他,房子是给即将到来的新老师住的。小宝听后‘哇’的一声哭了……”张鹏程的妻子田丽歌说。


在张鹏程走红网络之后,他的事迹引来社会各界和相关教育部门高度关注,在爱心人士,以及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如今的二郎庙小学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但有了专门的宿舍、食堂,还有了幼儿园,一切都在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群孩子,数载心血,以身为范孕育学子“温良恭俭让”


记者跟随张鹏程的脚步走进学校,映入眼前的是一块巨大的校训石,上面写着“正身、正心、正德、正业、正人”,反过来读是“人正、业正、德正、心正、身正”。这几个字是他和学校老师们一起商定的,同时也正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校训石后面即是翻新的教学楼。


“西边是幼儿园,有政府的专项资金拨款。”张鹏程一边指向学校大门西侧,一边向记者介绍着,“一年多前这里还是一片泥土地,有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幼儿园很快便建好了,室外的活动场地还专门铺设了草坪。”


走在孩子们玩耍的草坪上,环顾四周,记者发现,幼儿园区域前的空地上竟然没有一个大龄的孩子去玩,那边明明有着更好玩的滑滑梯、秋千和木马等娱乐设施,却没有孩子越过“边界”。


“校长和老师说过了,那边是弟弟妹妹们玩的地方,我们不能和他们抢。”采访中,一名二年级的孩子回答了记者的疑问。


孩子“规矩”的背后是张鹏程言传身教的典范。


4,张鹏程在学生早餐时间,关心孩子冷暖.JPG

孩子们是否吃得饱穿得暖,张鹏程时刻挂在心上


目前,全校300多个学生,一日三餐几乎全在学校解决,而学校东侧的餐厅虽是新建,却远远容纳不下这么多孩子同时用餐。张鹏程只能让孩子们错峰分批吃饭。只见孩子们一个个排着队,依次取餐盘、盛饭。由于师资紧张,其间没有老师维持秩序,但孩子们没有打闹、没有拥挤。年龄小的孩子如此,年龄大的孩子更是自觉端起餐盘去另一间充当临时餐厅的教室就餐。


孩子们的自觉、自主,以及满满的规则意识和“边界”感,一度让记者感叹二郎庙小学虽是乡村小学,教学条件相对简陋,但其教育出来的学生却是如此出色。


吃过晚饭,张鹏程站在餐厅门口一声吆喝:“都过来剥玉米啦!”随即将上午去菜市场买到的带皮玉米拎出。孩子们十分主动地跑过来,一人拿一个,不一会儿便将两大麻袋玉米收拾完毕。在张鹏程转身将玉米放置餐厅后厨的时间,学生甚至已主动将玉米皮收拾装袋、打扫干净了。


晚饭结束后,走读的孩子陆续被家长接走,留下的孩子则被张鹏程安排到操场上踢足球、打篮球,一些女生则在乐此不疲地玩丢手绢。明亮的灯光下,热闹的场景,让乡村学校迸发出无限活力。


2,学生跑到校长面前说悄悄话.JPG

学生跑到校长面前说悄悄话


“小孩子跟我们大人不一样。他们精力旺盛,晚上写完作业后不让他们运动会儿,发泄掉多余的精力,回寝室也不好好睡觉。”轻松的话语中传达出张鹏程身为校长的管理智慧。


“校长,哪里有大扫把?”记者在与张鹏程交谈时,一名学生突然跑过来问张鹏程。原来他是看到场地旁边有一摊积水,妨碍到了正在踢球的学生。他便主动申请清理。“他叫张子辰,是六年级的孩子,正在踢球的是三四年级的孩子。”从张鹏程的口中记者了解到,学校的这支足球队虽小,却大有“传承”。他们的足球玩法还是之前来校的实习老师教的,实习老师走后他们便带着年龄小的孩子玩,这样“代代传承”下去。那些体型差距过大的孩子则站在一旁指导。


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让,传承自华夏民族先辈们身上的优良美德在二郎庙小学的学生身上展现得尽致淋漓。为学生,张鹏程以身示范,教育学子——正身、正心、正德、正业、正人;为教师,张鹏程竭尽所能,展现楷模担当——人正、业正、德正、心正、身正。


一声校长,满肩重任,倾尽所能为学校留下哺育花开的希望


跟在张鹏程身边采访时,记者听到最多的便是学生口中那一声声的“校长”。面对学生如麻雀般叽叽喳喳的叫喊,张鹏程眼中没有厌烦,有的只是渗透人心的温暖。


“孩子们叫我一声校长,我要对得起这个称呼。”张鹏程目光坚定地说。


在守护好学生成长的同时,张鹏程最大限度地给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生活保驾护航,为乡村学校留下哺育花开的希望。乡村学校条件相对艰苦,尤其是对于刚刚毕业的特岗教师来说,张鹏程更是对她们照顾有加。


“为了让我们住得更方便、更舒适,张校长不但为我们安装了空调、热水器、洗衣机等家电,还给我们买了电动车!”学校三年级数学教师张洁介绍道。


5,大图备选,课间时分,孩子们找张鹏程一起玩“老鹰抓小鸡”.JPG

课间时分,孩子们找张鹏程一起玩“老鹰抓小鸡”


“校长每个学期结束都会自掏腰包,给我们外地来的特岗教师每人发放500元的路费补贴。”学校五年级语文兼英语教师邝莉琪说,“不仅如此,每当节假日我想要回家时,校长都会开车把我送到车站,待我坐上大巴车后他才放心离开。”


“冬天天冷时,张校长还会给我们准备防冻膏和新棉被。虽然身在他乡,但校长一家人对我的关心,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异地从教的二年级语文教师夏文敏告诉记者。


张鹏程坚信,教师是学校的灵魂。每次在校务会上,他总是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并且对待每一位老师的问题都会细心分析并给予合理的建议和解决方案。他始终把老师们的成长放在首位,会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为老师们提供提升自我教育教学水平的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激励他们勇于创新和探索。


“其实我的教学水平并不高,也深知一所学校的发展不能只依靠我一个人。下一步,我希望我能带动更多教师外出学习交流,通过专业能力提升、管理团队建设等推动学校向前发展,为农村的孩子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谈起未来,张鹏程对学校和师生发展有着明晰的规划。


(原载:2024年3月29日《教育时报》,作者:教育时报记者 侯成浩 靳建辉)

page1output.jpg

扫一扫分享本页

责任编辑:张俊州 二审:张利军 三审:侯军锋

返回
首页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