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师德建设宣传网 师德一线

许昌学院:构建“12345”模式,推动高质量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是第一资源,师德是第一标准。崇高的师德,对推进高校“三全育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年来,许昌学院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探索出适合学校实际、行之有效的“12345”模式,扎实推进学校师德师风建设。

坚持“1”个中心,突出育人核心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是高校教师的神圣使命与职责担当。近年来,学校立足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与人才培养大局,秉持“三全育人”教育理念,聚焦“立德树人”中心任务,引导广大教师严格遵循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持续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

聚焦“2”个引领,打造聚力高地

聚焦思想政治引领。学校党委在师德建设中突出思想铸魂,引导教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各级党组织特别是教师党支部,持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师头脑,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增进广大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引领高尚师德师风养成。

聚焦组织制度引领。成立师德建设委员会,统筹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各项工作,构建党委集中统一领导,党委教师工作部统筹协调,各部门履职尽责、协同配合的教师工作格局。制定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师德专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师德考核实施细则、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等师德建设系统文件,夯实师德师风建设基础。

注重“3”个结合,全面纵深推进

将基层党建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基层党委、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构建“党委-党支部-教师”三级齐抓共管的师德建设格局,健全完善教师理论学习制度,以建设学习型党支部作为师德建设的切入点与突破口,广泛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三会一课”“党史教育”“主题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讲座、座谈讨论、实践观摩等多种形式的支部活动,以党性正师德、以党风促师风,充分发挥基层党委、党支部在教师成长和管理各环节的政治和师德“双把关”作用。

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师德师风建设紧密结合,互为促进。举办“文明教师”“十佳师德标兵”“十佳青年教师标兵”选树活动,为广大教师立德树人、为人师表竖起“标杆”。开设“师德讲坛”“道德讲堂”,作为校园文化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活动载体,邀请校外师德专家,校内十佳师德标兵,讲述师德故事,传递教育正能量。

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在教育教学中提升师德素养。每年开展“师带徒”活动,选取优秀师德、教学、科研综合素质高的老教师与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关系,实现优秀师德师风的传承和发展。鼓励教师以“课程思政”为抓手,突出课堂育德,发挥“课程思政”与师德师风建设协同育人机制,实现让教师成长,让学生成才的教学相长良好氛围。

把握“4”个环节,提升师德素养

扎实开展师德专题教育。成立师德专题教育领导小组,每年印发师德专题教育实施方案,开展丰富多样的师德教育活动。利用网络培训资源,以“师德讲堂”为主阵地开展常态化理论学习、先进典型教育、警示教育;开展师德主题征文、诗歌朗诵比赛,师德师风优秀案例征集、教师风采短视频征集、新入职教师培训、教师节表彰、师德宣传教育月等系列活动,营造良好师德教育氛围。

加强选树师德榜样人物。通过每年持续开展“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十佳师德标兵”“十佳青年教师标兵”“优秀辅导员”“教学新秀”“教学名师”“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最美教师”“教书育人楷模”等评选活动,选树出一批新时代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甘于奉献、改革创新的教师楷模。

创新多元师德评价体系。将师德作为教师第一评价标准,以第四代评价理论为依据,围绕“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指导思想,从多元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标准、多元评价形式等层面实施师德评价过程,优化多元师德考核评价机制,每年开展一次师德集中考评,对教师的师德认知、师德信念、师德能力、师德情感等进行全面考量。

强化师德监督评价机制。建立并完善学校监督、同行监督、学生监督三位一体的师德监督体系。定期开展问卷调查、领导和教师听课、教师互评、教研室评议、学生评议,聘请师德先进教师、离退休老同志组成教学督导团和精神文明建设督导团,采取听课、抽查等形式对教师的师德师风状况、教育教学业务进行监督、检查、指导。

实现“5”个提升,彰显建设成效

教师政治思想素质和师德素养不断提升。通过建制度、重宣传、抓教育、促改革,大力提升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近年来,获批2支“河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涌现出一批荣获全国优秀教师、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文明教师、河南省优秀教师等教师榜样典范。

尊师重教校园文化氛围不断提升。通过不断优化教育教学环境、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加大教师队伍培养力度、完善教师权益保障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加强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将教师个人发展与学校事业发展有机统一,营造广大教师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服务学生意识不断提升。落实“学生中心”理念,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构建学生成长导师、学业导师、就业创业导师、朋辈导师育人共同体。教学名师、教授、博士通过参与新生入学教育,开展讲座、座谈活动,引领青年学生思想、锤炼品德修为。党员教师与困难学生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为学生提供“微服务”,在点滴细节中体现服务育人理念。

服务社会能力不断提升。结合自身优势与许昌地域文化特色,开展校企合作,加强产教融合,服务地方发展。将现代纳米科技融合钧瓷艺术,对传统钧瓷工艺进行改进与提升;创建省内首家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面向大中小学生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农耕文化研学实践和劳动教育;深度挖掘魏晋文化,加强三国文化研究,助推地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持续优化课程内容,丰富课程资源,课程和教材建设,指导专业学科竞赛。目前获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一流课程5门,省级一流课程52门、课程思政样板课12门、研究性教学示范课程2门、专创融合特色教学示范课程2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9项、规划教材6部,国家级学科竞赛获奖1300余人次。

(王晓丹)


 


扫一扫分享本页

责任编辑:庞珂 二审:张利军 三审:侯军锋

返回
首页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