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师德建设宣传网 师德一线

【我们是援疆教师35】张敏:飙泪只因大爱多,多少付出心自知

微信图片_20220812150724.jpg


张敏哭了,在刚开始援疆一个多月的时候,她不是因为不适应新疆的干燥气候,也不是因为思念远在家乡的两个孩子,而是因为看到了援疆学生第一次英语考试的成绩单。她的眼泪包裹着心疼,瞬间就流了出来。

2020年4月,有着22年教龄和丰富的语言教育经验的张敏,信心满满地从洛阳外国语学校来到哈密市豫哈实验学校,开启了援疆教学旅程。但学生的第一次考试成绩,给她来了当头一棒。


“1997年,我参加了为期1年的中美青年教师交流。”张敏说,“一直认为用英语教中文是最大的难事,没想到在这里,还有更大的挑战!”


坐落于哈密市西戈壁的豫哈实验学校,是新建成的学校,是组团式援疆的试点学校,为学校周边4公里的1200多个农牧民搬迁家庭提供了上学近、上好学的便利。


微信图片_20220812150730.jpg


“我是在七年级下学期接手英语教学的。接手后发现,这里的孩子学英语的起点很低,甚至都是零基础进入初中的。”张敏介绍说,“其实,最大的挑战是学生前期的养成教育没有做好,他们的学习习惯有待养成。”这正是张敏在第一次看到学生英语测试成绩后,流泪的真正原因。


于是,张敏的工作不再仅限于备、讲、批、复、考等常规教学,而是像班主任一样,关心孩子的一言一行,关注孩子的习惯养成,从爱国、品格、德行等各方面引导、教育他们。


“从课堂纪律抓起,要求他们记笔记,一点一滴地转变,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张敏说。


在塑造学生学习习惯的同时,张敏还带领学校里几个年轻的老师,以《根据受援地学情如何优化英语教学》为题,专门研究如何提高当地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经过半学期的琢磨,最后确定了“降低难度、注重基础、讲练结合、课堂解决”这样的教学策略。


“不能照本宣科,先讲什么后讲什么、用什么方式去讲,都要仔细考虑。以兴趣为导引、精讲多练,重视效率,让孩子在40分钟的时间里,学习收获最大化。”张敏介绍说,“孩子们学习习惯慢慢养成,英语课堂有改变,成绩也有了比较明显的进步。”


挑战不仅源于此。与知识相比,拥有一颗勇敢的心也很重要。除了专注于课堂教学,张敏格外关注孩子们的心理成长。


“我经常和孩子们谈心聊天,帮助他们排忧解难,适合的时候还为班上进步大的孩子赠送书籍、文具小礼品等。精神鼓励要有,但有时也要准备小小的物质奖励。”张敏说。


微信图片_20220812150734.jpg


淳朴、善良的孩子们也特别喜欢张敏,经常会送奶疙瘩、枣等好吃的给她。


 “看,这是班上一个小女孩儿给我编的手环。”说着,张敏拿出了一个编织精巧的红色手带,幸福在脸上洋溢,仿佛是一个收到心爱礼物的小女孩儿。“这里的孩子真是太可爱了,我想援疆结束离开的时候,肯定会舍不得他们,肯定会哭。”说到这里,上一秒还开心笑着的张敏,又红了眼眶,“嗨!我心软,动情的时候多,不争气的眼泪就来了。”


除了面对学生,张敏还要为青年教师传授经验。作为师傅,她连夜做课件、自学录像剪辑,手把手教95年的徒弟如何上好一节课,如何把握重点,分解难点;如何对准学情,优化教学过程,完善教学课件,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有时候,甚至要对徒弟的课逐字逐句地进行正音,教她克服心理障碍。对待徒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一遍一遍提醒自己,细心,还要耐心,这两个在一起才是爱心!”张敏说。


两年多了,无论是校内课,还是与其他学校举办的同课异构,或者各种参赛展示,在备课磨课的过程中,张敏带着徒弟去做实实在在的工作,为年轻人提升不遗余力。忙碌的工作虽然让张敏“压力山大”,但是这段经历却让她收获满满。


“在哈密,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让我感动的事情很多,我飙泪最多。”张敏说,“但收获最多的,也是我!”


“我用真诚的付出去对待每一个孩子,我看到他们在成长,看到他们的将来和希望。他们提高了、成长了,将来幸福了,我就问心无愧了!”泪水再一次从张敏的眼睛里流了出来。

扫一扫分享本页

责任编辑:张俊州 二审:张利军 三审:侯军锋

返回
首页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