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师德建设宣传网 师德一线

【我们是援疆教师27】王琳:丹心育桃李,汗水洒边疆

微信图片_20220802145158.png


2020年,年近五十的济源高级中学教师王琳,毅然报名到新疆支教。家人担心她身体不好,孤身一人远到边疆,生病时无人照顾。但她说服了家人,打消了丈夫和儿子的顾虑,支持她并做她的坚强后盾。


2020年4月,王琳来到新疆,被分配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火箭农场学校。学校四周都是棉田,再远一点就是连绵的天山和茫茫戈壁滩。宿舍距离学校3公里多,为了能够按时上班,王琳自费购买了一辆旧电动车。春夏两季经常狂风肆虐,黄沙滚滚遮天蔽日。王琳把全身都裹起来,只露出一双眼睛,在漫天黄沙中艰难前行,到学校后整个人都变成了土人,衣服上、头发、耳朵、鼻孔、嘴巴里全是沙尘。


戈壁滩的夏天骄阳似火,光照强烈。王琳上班必经一段修在棉田中的新路,没有一棵树可以遮阴,即使全副武装,也抵挡不住太阳的炙烤。学校条件艰苦,整个学校都没有安装空调,也没有一台电风扇,教室里酷热难耐。老师们戴着口罩讲课,满脸满身汗水,王琳经常会脸上过敏,红肿发痒。


冬天,最低气温达到-25℃,骑电动车会被冻成冰棍,王琳只能步行上班。早上8点出门,室外仍然漆黑一片,穿着厚重的棉衣棉裤,呼出的热气在口罩上瞬间凝结成冰,她的眉毛和睫毛上全是冰花。晚自习放学,王琳先把学生护送到宿舍测温归寝,再给教室消毒通风,结束时已将近0点。走在漆黑的野外,没有路灯,就算几人结伴同行,女老师也都是胆战心惊,路边棉花田里有一点动静,就会吓得汗毛倒竖。


这些困难都还能克服,最难克服的是思乡情。远离亲人独在异乡,常常会觉得孤独、想家。尤其是上火失眠时,独对孤灯,想起远方的家乡和亲人。但王琳心想,既然选择来援疆,就必须坚强起来,再苦再难也要咬牙坚持下去,决不能被困难打倒。


来到兵团支教,就要向兵团老前辈学习,发扬艰苦奋斗的老兵精神,像胡杨树一样扎根在戈壁滩,不惧狂风无畏干旱奋勇前行!凭着这样的信念,她一边努力适应哈密的恶劣气候、克服生活上的种种困难,一边积极投身于援疆工作中。


微信图片_20220802145203.png


火箭学校条件艰苦,高中部师资缺乏,8个班只有10位老师在支撑着,十几位援疆老师的到来,犹如雪中送炭,帮助高中部迅速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由于政治老师紧缺,王琳主动承担了高一、高二两个年级的政治课教学任务。


从上课到批改作业、考试出题、批改试卷,她一丝不苟,独立完成全部教学任务;她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积极参加第十三师学科带头人观摩课大赛,获得二等奖;她担任学校文综组教研组组长,组织老师开展教学研讨,学习和传播先进教育理念,积极培育青年教师;王琳还主持河南省教育援疆专项课题,带领课题组认真开展课题研究,以研究促进教学。


火箭学校是一个多民族师生组成的团场学校,有的班级里一多半的学生是少数民族,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藏族、回族等,学生普遍基础弱、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够。有些少数民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不太好,课堂上经常听不太懂。越是听不懂就越是缺乏兴趣,所以在课堂会睡觉、做小动作、说闲话、看课外书,甚至偷偷玩手机。


看到这种情形,王琳非常着急。她经常和当地老师互相交流,商讨如何扭转班风学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帮助少数民族学生转变学习态度,尽快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水平和学习成绩。她根据当地校情学情精心制订教学计划,实施特色教育、针对性培训;积极参加“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和少数民族学生结对帮扶,经常与学生交流谈心,关心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努力学习。


在王琳的帮助下,孩子们坚定了目标,逐渐转变了学习态度,学习风貌大为改观,学习成绩都有了很大提高。维吾尔族女学生谢合日扎提,原本无心学习,课堂上睡觉、吃零食、化妆、玩手机。王琳多次找她谈心,并和家长沟通,了解到她能歌善舞,想当幼儿教师,就鼓励她努力学习考上大学,实现自己的梦想。


微信图片_20220802145207.png


在王琳的关心与激励下,谢合日扎提课堂上开始认真学习了,每次背会一道题,就兴冲冲地去找老师背诵,还会主动提问题。看到她的进步,王琳经常表扬她,多次利用课余时间为她辅导,帮助她尽快提高学习成绩。就这样,谢合日扎提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努力,各科成绩都进步很快。


暑假,王琳回到家乡休假。高考成绩公布时,谢合日扎提兴奋地用微信报喜:“老师,我的成绩过本科线了!感谢您的帮助和鼓励。”当初一心贪玩的孩子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王琳非常高兴,又指导她如何填报志愿。收到昌吉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后,谢合日扎提再次向王琳报喜。王琳鼓励她到大学里一定要继续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能辜负老师和亲人的期望。她说:“老师,您放心,我一定不会忘记您的教导,我会努力的!”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王琳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各民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团结精神。课堂上,她把品德培养融入教学中,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课堂外,她与学校德育处、团委等部门合作,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致力于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维护民族团结,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工作之余,王琳笔耕不辍,撰写了20余篇诗文,记录援疆生活,书写支教感悟。她主持编写的援疆教师作品集《援疆行,豫哈情》一书,收录援疆教师作品上百篇,展示了河南援疆教师的风采,抒发了“胸怀祖国,爱洒边疆”的家国情怀。


援疆支教3年,捧着一颗心来,带着满腔情怀;肩负重托而来,收获沉甸甸的爱。这3年,注定是王琳人生旅途中最难忘的经历。

扫一扫分享本页

责任编辑:张俊州 二审:张利军 三审:侯军锋

返回
首页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