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师德建设宣传网 师德一线

【我们是援疆教师7】于胜姿:巾帼壮志援疆路,一片赤诚育新人

“老师,老师,你快说说我叫什么名字?”“老师,老师,我是几号,我叫什么名字?”在新疆哈密市第一中学援疆教师于胜姿的班级里,总能听到学生争先恐后地向她发问。


来自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于胜姿是一名高三化学老师,2020年年初,与许多援疆教师一样,她怀揣着对边疆教育的情怀,踏上了教育援疆之路。两年多来,于胜姿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饱满的精神和昂扬的斗志全身心投入到哈密的教育事业中。


微信图片_20220704145344.png


初来乍到,除身体和心理的压力都很大外,学生国家通用语言的倾听与表达能力相对薄弱,对于胜姿来说才是最大的不适。由于语言沟通问题,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较慢,尤其是对于化学这个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忘得很快,再加上有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是很集中,这些问题让本来信心满满的于胜姿颇为头疼。她一直在寻找打如何开局面,让同学们更加主动交流、更加信任自己的方法。


一次上课,她不小心喊错了学生的名字,大家都笑了起来。她灵光一闪,找到了一把开启自己与学生感情之门的钥匙。每天上课开始前,都让一个学生教她读自己名字,怎么读出来好听,为什么会取这个名字……这样,于胜姿不仅认识了这个学生,同时也更加深入了解这个学生。


记名字的过程,对于胜姿来说,虽然只是和学生的小互动,但学生都愿意和她沟通。有时候于胜姿读音不准确,学生还会一起帮忙纠正。


“那个时候,走在路上都会有一些不认识的学生对我说,老师我是多少号学生,你要不要先认识我的名字?”说起这段时光,于胜姿脸上满是暖暖的笑意。她用1个月的时间,认识了全班50多名学生。在认识名字的过程中,拉近了于胜姿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加深了她与学生的感情,这也成为她援疆工作美好的开始。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在讲课的时候,于胜姿的语速刻意放慢再放慢,讲的内容也不能含有太多成语,否则学生会听不明白,需要重复多次和学生沟通交流。


木克然古丽是一名与于胜姿结亲的维吾尔族学生。她上课认真努力,于胜姿很喜欢她,在学习上鼓励引导,在生活中也是无微不至地照顾和帮助她。学校运动会比赛时,于胜姿给她买了服装和运动鞋。木克然古丽学习上取得进步时,于胜姿会给她买点巧克力、钢笔鼓励,甚至还会给她做饭吃。木克然古丽非常感动,亲切地叫于胜姿“于妈妈”。于胜姿与木克然古丽的故事,成为哈密一中师生之间传颂的佳话。


微信图片_20220704145337.jpg


“淡泊明志”是于胜姿的座右铭。她性格直爽,又有大爱之心,经常无私帮助他人。哈密一中有许多年轻老师想来听她讲课,还有其他学校老师来听课,她都非常欢迎,更乐意帮助这些年轻老师迅速成长。援疆以来,她指导帮助一名老师完成了一篇关于钠的化合物文章,并在全自治区的评比中获得了三等奖。


2022年的哈密市市级优质课大赛,对于哈密一中的老师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为了帮助参赛老师取得优异成绩,于胜姿逐字逐句地指导大家,把自己多年来的赛课经验倾囊相授。在她的努力辅导下,学校选派出参加比赛的两名选手的讲课内容得到了评委们的好评,都获得了三等奖。


于胜姿虽身在新疆,但还是经常和派出单位保持联系,为的是学习一些新知识与好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好方便、快捷地将先进教育理念及时传授给哈密一中的老师。


她参加了哈密一中的“师徒结队”活动,将河南先进的教学资源进行共享,手把手地教会他们对高考动向的整体把握,传授宝贵经验,比如“高考到底考什么”“高考怎么去复习”“高考的内容都从哪儿来”等。“我非常愿意把我所有的知识和经验都毫无保留地教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于胜姿这样说道。


一支粉笔绘人生,三载援疆铸梦想。于胜姿说,虽然自己做的是非常细小的事情,但她希望每一天自己都有所进步,所带的老师有进步,所教的学生也有进步。“三年援疆是我一辈子值得骄傲和炫耀的经历,也会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和最美好的回忆。”说这话时,于胜姿眼里闪着坚定的目光。


心中有爱,脚下有路,行囊有梦,于胜姿必定会在这条援疆路上满载而归!

扫一扫分享本页

责任编辑:张俊州 二审:张利军 三审:侯军锋

返回
首页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