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师德建设宣传网 师德一线

教育援疆:党员教师的答卷

今天是七一建党节,我们一起走近河南援疆教师中的党员同志。他们胸怀崇高的使命追求,以“不服输”的冲劲、“能吃苦”的韧劲,为受援地自我发展能力提升注入“豫动力”,在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彰显“豫深情”,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中凝聚“豫哈情”。


他们或是年龄最小的90后,或是兵团党代会上的援疆代表,或夫妻同走援疆路,或爱洒职教、助力科研实现“零突破”……


他们身上的标签各异,但他们内心深处都回响着对党和国家的赤诚之爱——


微信图片_20220701100558.png


张伟宏:提升科研,助力“零的突破”


“到祖国的西部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是张伟宏大学毕业后一直的梦想,尤其是在攻读了博士学位、完成赴美交流访问、成为郑州大学护理与健康学院副院长后,“这个想法更加强烈了。”张伟宏说。


2020年1月,张伟宏被选为河南省援疆干部人才前往哈密。如何在有限的援疆时间里帮助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快速发展,成为他面前的崭新课题。很快,在了解了学校相关情况后,他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和优势,将着力点放在了学院的科研提升工作上。


微信图片_20220701100605.png


作为哈密职业技术学院援疆团队的网格长,张伟宏带领其他河南援疆干部人才一起建立团队工作室,着重从教育教学能力、实际操作技能、精品课程、实训实操室建设等方面,推行1名援疆教师和多名系部青年骨干教师组成帮陪小组的“1+X”模式,先后组建“健康管理与康养”“网络化测控技术”“电子商务及物流”“机电一体化系统创新设计”等8个帮陪团队,带动系部所有教师参与、提升。


张伟宏发现,老师们在做科研工作时,急需经验引领和帮助。“我和援疆团队里的其他两位博士一起,从第一步查找文献开始,手把手地教他们做科研……”他告诉记者,2020年,学院科研项目、课题申报总量和数量均创历年新高,主持申报获批国家级项目1项,实现了学院及哈密市“十三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零的突破”。


微信图片_20220701100611.png


从事学院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张伟宏还承担了解剖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两年来,受多轮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校的教学工作不得不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为了不影响学生上课、把耽误的教学进度抢回来,经常需要加班加点地备课,张伟宏总是以身作则,主动担当。


“援疆两年多来,我时刻牢记自己有20多年党龄,在做好专业工作的同时,还应当加强个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切实担当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我要继续以实际行动展现新时代高校援疆教师的风采,争取为豫哈教育的进一步融合、发展和腾飞做出贡献。”张伟宏说。



王建斌:职教援疆,我当先锋


“2019年年末,幸运降临到我头上,我被选中前往十三师职业技术学校开展援疆工作。接到通知的我激动过后,感到身上的担子很重。”王建斌是河南省工业学校教师,如今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新星市职业技术学校汽车修理专业的教师,谈起援疆,他认为这是一种幸运。


2020年初春,新冠肺炎疫情刚刚稳定,在河南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统一指挥下,王建斌和其他援疆干部人才一起,跨过山河,奔赴千里,踏上漫漫援疆路。谷雨时节,王建斌所在的职教援疆四人团队才正式走进十三师职业技术学校。


微信图片_20220701100619.png


“初识学生,我感受到了生活在新疆的孩子们渴望通过技能改变生活的愿望。但少数民族学生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成了挡在教学面前的一道沟壑。”王建斌说。


为了解决教学过程中的沟通问题,王建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利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迅速掌握了学校汽修专业的所有情况,包括师资、实训室设备、教学仪器、开设课程等。他将实训设备和教材内容进行梳理,根据现有的实训设备,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有条件进行实训实操的重点讲,领着做;没有条件实训实操的,就找来视频或模拟软件,简单讲,模拟操作;学生理解不了且又无法进行实训实操的内容,挑着讲或者不讲。


就这样因材施教,保证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都能真正学到知识和技能成了王建斌教学工作的第一标准。每当他回访走上实习岗位和工作岗位的学生时,企业和学生的反馈总异口同声——“在学校真的学到了技能和知识”。听到这些话,一股甘甜涌上王建斌的心头,“终于平复了那一丝丝的忐忑”。


2021年3月,随着两位新招聘的大学生和新一批职教援疆教师的到来,学校师资缺乏的情况有所改善。队伍壮大了,王建斌工作更有干劲。同年4月,王建斌带领汽修教师团队,主动向学校申请,申办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营销赛项。辅导的学生组和教师组的参赛选手,双双获得竞赛一等奖,学生还代表兵团参加了2021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三等奖。


微信图片_20220701100626.png


今年6月,王建斌成为中国共产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也是兵团党代会上唯一的援疆代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说:“作为党代表,我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不负众望,尽职尽责,恪尽职守。目前,我们正配合火箭农场、十三师的汽车产业园酝酿协议,计划把汽车专业引入企业中,用车间做课堂,共同培养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学生边实习,边工作。学生毕业后,就可以直接到当地企业就业。”


如今,王建斌的援疆之旅已经走完了2/3,有个问题时常萦绕在他的脑海中——“离疆留什么”。“作为一名老党员,我想,不能把自己留下,就当先锋,把自己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教给这里的学生,并且带出一支合格的汽修专业教师队伍,为十三师新星市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王建斌说。



王吉科、侯海侠:夫妻携手再走援疆路


“从教这么多年,带出了许许多多的学生,每一年都少不了学生的祝福和看望,也有学校和上级部门对我的肯定与表彰,但我依然觉得少了点什么,教育的美丽不仅仅是让人感动……”来自河南大学附属中学教师王吉科说,大学毕业时就有赴新疆支教的理想,当自己把心里这些想法说给妻子时,同校教书的妻子侯海侠被他满腔的热情打动,当即下定决心,只要有合适机会就与丈夫一起去新疆支教。


微信图片_20220701100633.png


这个机会,终于在2012年8月来了。当知道省里要组织教师去援疆时,王吉科不仅自己立即报了名,还替妻子一起报了名。随后,他偕妻子一同告别亲人朋友,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高级中学,开启了他们的援疆生活。一次援疆路,一生援疆情。2020年,当又一次援疆机会摆在面前时,王吉科和侯海侠不约而同再次携手,同赴新疆,开启第二次援疆之路。


第二次援疆之行,王吉科和侯海侠为了既能干好工作,又能陪伴孩子成长,于是带上儿子,全家一起援疆。


王吉科来到哈密市第一中学后,根据学校的要求,他从教学岗位转到管理岗位。虽然工作有所改变,但他毫无怨言。在哈密一中工作的这几年时间里,王吉科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积极参与策划并举办班主任讲故事促成长比赛、主题班会大比武、班主任节等活动,为哈密一中班主任成长搭建了平台。


作为学校思政课教研组组长,侯海侠积极发掘年轻教师的优点,指出他们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促进他们的成长。她还是哈密市思政名师工作室的负责人,这3年,侯海侠带领工作室完成了哈密市课题《哈密一中培育“五个认同”的路径研究》,编撰完成了《学科课程思政资源建设》,还先后申请了自治区的课题《“项目式学习”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和河南援疆课题《学科核心素养下哈密市高中思想政治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等。


微信图片_20220701100639.png


“我们一家三口来援疆,将是我们每个人一生难忘的记忆。我和老公两个人也入党多年,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贡献,但这两次援疆的旅程对我俩来说就是在向党和人民表达自己的赤诚之心。”侯海侠说,援疆路上的辛苦劳累让他们彼此扶持、相互温暖、更加恩爱,也更深刻地体会到援疆的意义。



郭亚洲:在边疆为青春留下一抹亮色


浏览郭亚洲的朋友圈,能看到他一身运动衣和学生在操场上玩耍的照片。画面中的他,学生紧紧围绕着他,搂着他,他的脸上是抑制不住的笑容。


微信图片_20220701100646.png


记者拨通了郭亚洲的电话,试图了解这位阳光帅气的“90后”教师的援疆故事。


郭亚洲是平舆县思源学校的一名教师,也是万人援藏援疆支教计划河南第三批援疆教师中最年轻的一个。他告诉记者,在看到学校招募援疆教师通知后,入党没多久的他,就立刻报了名:“成为共产党员要有真正的改变和表现,就要第一个站出来去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当然,也想到祖国版图的西北角走一走,想到诗词中的‘长烟落日孤城闭’去瞧一瞧。”说到这里,记者能感受到电话那头郭亚洲脸上泛着的坚毅。


郭亚洲来到火箭农场第一学校后任数学老师,来之前,教的是五、六年级或初一、二年级。来到这里后,他被分到一年级。“说实话,有点儿懵。”他解释,“越简单的知识点,越不好教。”

一年级的数学主要知识点是啥?10以内的加减法、对各种几何体的基础认识、空间思维能力。


咋办?用图片、实物讲故事。


“爸爸今天买了3个苹果,妈妈给你买了2个,那你一共有几个?”


拿出圆形、圆柱体、正方形,教孩子们认知,“要具象化”。


把一张纸折成不同形状,带孩子们了解“上、下、左、右”。


…………


郭亚洲说,他想带孩子们走进“数字的世界,让孩子们领略数字的美妙”。他想和每一个孩子“做朋友”。两小孩吵架,他就蹲坐于对面,静静聆听。然后他告诉他们,啥是对的,啥是不对的。他告诉一个会拉二胡的学生,他拉二胡的样子特别有“范儿”,鼓励他在学习上也要有“范儿”下去……


孩子们像喜欢“大哥哥”一样喜欢他,正如他所说:“我内心里的爱是充盈的,自然,我会把这些爱分享给每一个孩子。”


想象着大半年后的离别,郭亚洲已经开始不舍,又充满期盼:“我一定会尽职尽责,让孩子们有朝一日回想起这段岁月,是暖色的。也希望,离开这里以后,有天回想起这段美好的援疆时光,能够成为我青春记忆中的一抹亮色。”



王建华:做边疆教育的一颗螺丝钉


“2020年4月,我离别妻女与22名支教教师一起到火箭农场第一学校高中部报到,开始三年的支教工作。兵团十三师火箭农场第一学校高中部共有8个班级,本校老师只有8人,要想把教学工作开展好,师资和教学水平都有大问题……”谈及初到新疆时,面对现实与理想的落差,时至今日,还能感受得到灵宝市第三高级中学教师王建华的焦灼。


微信图片_20220701100653.png


面对当时的情况,王建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不能耽误孩子们的学习,要尽快让课堂教学有序开展起来,高三的模拟考试要常态化……”这成了王建华当时最重要的工作主线。


学校任命王建华为教务处副主任和高一、高二年级组组长,负责高中部教育教学工作。他克服水土不服和时差上的不适应,和同事通宵达旦、通力合作,在一个星期内先后就教育教学、教研、备课、上课、作业和考试等方面制定了9个规章制度,为正常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调配教师,安排课表和自习值班,使高中部的课堂教学正常开展起来。


2020年9月,因工作需要,王建华来到红星高级中学任教。他的工作笔记上有这样一句话:“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发扬螺丝钉精神。只要是援疆工作需要,我一定会克服困难,努力完成任务,尽量不给组织、学校添麻烦。”这也是他援疆工作的态度。


微信图片_20220701100659.png


到红星高中后,王建华接下了高三特长班的班主任工作。面对繁重的班级管理工作、教学工作,他从目标管理入手,要求每位学生都要有自己的高考目标,通过每一次考试不断强化每位学生的目标意识。在他的提议下,学校实施学生导师制,全面提升德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核心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优化学习环境;提出“打造高效课堂和科学备考”的理念,利用年级例会时间和备课组会议机会,讲述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意义、要求和具体做法……凭借优异的教学成绩,他获得了第二届新星市最美教师荣誉称号。


援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也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考,但在王建华看来,“用最美的青春年华书写梦想,向新疆的教育事业交上最完美的答卷,为河南的父老乡亲争取更大的荣光”就是这三个问题的答案。


微信图片_20220701101335.png

来源:《教育时报》

作者:教育时报记者 张利军 庞珂 张俊州

扫一扫分享本页

责任编辑:张俊州 二审:张利军 三审:侯军锋

返回
首页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