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纪念馆主体
红旗渠纪念馆原名红旗渠纪念亭,始建于1973年,2000年扩建更名为红旗渠纪念馆,依托其独有的红旗渠石工建筑和精神价值,先后被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国家水情教育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是国家水利风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师德师风涵养基地。基地下设两个分部,百余个现场教学点,可同时容纳4万余人学习培训。基地成立以来,已培训全国各地学员超1000万人次。
基地秉承“传承红旗渠精神,增强党性修养”的宗旨,按照“特色性、时代性、参与性”要求,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丰富优势,突出体验式教学特色,采用课堂教学、现场体验、互动体验、分组研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形式,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员充分感悟红旗渠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
传承红旗渠精神,增强师德修养
——对话红旗渠纪念馆培训中心主任郝建香
红旗渠畔悟精神,太行山下学先进。近日,教育时报记者实地走进河南省师德师风涵养基地——红旗渠纪念馆,通过对话红旗渠纪念馆培训中心主任郝建香,带您一起感受红旗渠的特色与魅力——
教育时报:基地的区位、环境有什么独特之处?
郝建香:红旗渠纪念馆位于河南省林州市西北部,地处豫、晋、冀三省交会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自然风光奇险秀丽,人文景观底蕴丰富,是人文与山水完美结合的典范。20世纪60年代,十万林州人民,历时十年,凿壁穿石,开渠千里,把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太行之巅。十年筑渠,见证了红旗渠儿女“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光辉历程。
基地主体分为红旗渠纪念馆和青年洞两个部分。红旗渠纪念馆是一座全面反映红旗渠建设历史的专题纪念馆,也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传承红旗渠精神和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红色教育基地。青年洞位于风景如画的太行山腰,水工修筑和自然景观精妙结合,是红旗渠建设最艰巨的地段,也是红旗渠精神的实景体验场所。
红旗渠纪念馆主体
青年洞
为更好地发挥红旗渠在师德师风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方面的优势与作用,促进党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地以红旗渠精神文化为依托,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红色教育为载体,建设有两大功能分区,即红色教育区和红色实践区,两大分区占地总面积达271公顷。其中,红色教育区占地53公顷,以红旗渠纪念馆为核心,重点学习红旗渠历史文化、英雄事迹,是红旗渠特色主题性教育区域;红色实践区占地218公顷,以青年洞景区为核心,以红旗渠主题拓展实践课程为主,感悟红旗渠精神。
教育时报:基地在师德涵养方面有哪些优势和特色?
郝建香:在师德涵养方面我们基地主要具备以下优势:
一是红色教育资源丰富,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红色教育资源。20世纪6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林县人民在万仞壁立的太行山上修建了红旗渠,彻底改变了世世代代贫穷缺水的命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重要贡献。在红旗渠建设过程中孕育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不仅记载了林县人民那段战天斗地的奋斗历程,而且成为我们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是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我们基地坚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指示精神,在传承红色基因、做好红色培训、拓展红色资源、丰富红色体验等方面,可以与师德涵养很好地结合。为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弘扬红色文化,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基地依托红旗渠建设有红旗渠干部学院、红旗渠廉政学院、红旗渠精神营地等教育场所。红旗渠干部学院可针对学校干部进行能力提升培训,廉政教育学院可针对干部和教师进行廉洁从教教育。
红旗渠作为国内外游客了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建设祖国的一个窗口,长期以来,倍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和厚爱。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曾莅临红旗渠视察指导。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红旗渠考察时指出:“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红旗渠精神能够激励年轻一代教师摒弃骄娇二气,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专业师资团队,深度解读红旗渠精神内涵
三是师资团队专业化、多样化。我们通过吸纳本地红旗渠精神杰出讲师,同时充分融合中央党校,省委、市委党校及各行业杰出专家学者,打造了一支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师资团队。我们以红色讲堂、修渠劳模讲堂等方式,深度解读红旗渠精神内涵;特别邀请“出彩河南人”2021最美教师、林州市采桑镇第一中学教师元建周,用榜样事迹引导教师感悟先进精神,做到知行合一。
教师是立教之本,师德师风是教育之魂,基地高度重视教师研修工作,不定期举办师德师风能力提升研修班。
四是基地采用以景悟情特色教学模式。基地紧紧围绕红色精神、红色文化、师德师风,打造了“建党百年初心路”“唱支红歌给党听”“红旗渠精神我传承”等红色地标打卡点;开设红色故事会、红旗渠上好铁匠、我们的传家宝等主题活动;加强红色演艺创作,以红旗渠修渠过程中的真人真事,还原修渠场景,打造了《凌空除险》《三个好铁匠》《铁姑娘打钎》等精品实景表演剧目。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和实景表演剧目,让培训更有感染力、冲击力,让学员真正把红旗渠精神学深学透,切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真实本领。
教育时报:基地可以为学校、教师提供哪些特色课程、教学线路?
郝建香:我们积极响应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通过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精心打造了适合涵养师德、协同育人的主题课程及线路。
基地为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师德修养水平,通过深挖红旗渠精神蕴含的时代价值,针对教师团队开发了专题讲座、影像教学、现场教学等系列课程。其中专题讲座包含《透过红旗渠看党史》《红旗渠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等;影像教学包含《红旗渠》纪录片、《巍峨山碑杨贵》访谈录、《红旗渠》影视话剧等;现场教学包含红旗渠纪念馆、分水闸、扁担精神纪念馆、乡村振兴示范村——止方村等。
以景悟情特色教学模式,让学员身临其境
在特色课程创新方面,我们基地着力在教学中推进“四化”教学,即“教学情境化”“讲解故事化”“互动常态化”“执行模块化”,在“四化”教学中扎实做好师德师风涵养工作。“教学情境化”就是让教师走进红旗渠,亲身感受红旗渠工程的伟大;“讲解故事化”就是让教师现场聆听修建红旗渠过程中涌现出的那些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互动常态化”就是让教师与当年修建红旗渠的劳模进行面对面交流互动;“执行模块化”就是让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可以多维度、沉浸式、立体化感悟红旗渠精神。通过“四化”教学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涵养高尚师德,鼓励广大教师勇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
基地依托周边教育资源集群发展,打造了以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科普教育、历史文化教育为主题的“红”“红+红”“红+绿”“红+文”4条教学线路。
“红”指的是“红旗渠纪念馆+青年洞”爱国主义红色线路。该线路以“游历人工天河,重温红色精神”为主题,通过走进红旗渠纪念馆、青年洞,让学员感受共产党领导下的林县人民通过一锤一钎一双手,历经十年修建红旗渠的伟大奇迹,深刻了解红旗渠精神,让红旗渠精神鲜活起来、入脑入心。
“红+红”指的是“红旗渠+马氏庄园+129师”红色景点线路,该线路以“感悟时代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学员通过马氏庄园“红色印记”主题景点,学习鲁西南军事会议、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等红色历史,寻找红色印记、传承红色精神;129师“红色革命”主题景点,展示了涉县人民与129师将士,在血雨腥风的革命征程中,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共同演奏的一曲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让学员深刻感受“甘于奉献、开拓创新、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129师精神。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红+绿”指的是“红旗渠+太行大峡谷+林虑山滑翔基地”科普教育线路。该线路以“追寻红色足迹,探秘绿色太行”为主题,充分展示了林州人民依托太行山独特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形成的“红、绿、蓝”三色游,让学员充分感受林州人民干事创业的气势,感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力量源泉。
“红+文”指的是“红旗渠+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岳飞庙·羑里城”历史文化线路,该线路以“红色基因润梦想,文化精神代代传”为主题,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阳的独特魅力。
教育时报:基地在师德师风涵养方面后续又有着怎样的规划?
郝建香:作为省师德师风涵养基地,我们将进一步提升师德师风建设水平,积极发挥“党性教育基地”作用,加强思政教育体系建设,建强师德师风培训板块。
一是在课程品质上下功夫:通过师德师风“专题讲座+现场教学+体验教学+情景教学”等沉浸式教学体验方式,切实提升课程品质,形成教师政治素养、业务本领、廉洁从教三大能力建设课程体系,进一步提升师德修养,展现新时代教师的人格魅力。同时,我们还将不定期策划“跟着教科书来打卡”“沿着总书记足迹,感悟红旗渠精神”等系列活动。
特色体验服务,培训活动学乐结合
二是软硬件服务上下功夫:为给教师更好的研修体验,基地将在教师团队师德涵养上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实现基地扩容提质,从根本上解决研修教师的“吃、住、行、教、研”等服务问题,实现“旅游+教育+研学+体验”深度融合。基地通过基础设施提质保障服务质量,切实引导教师把师德涵养与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三是在项目规划建设上下功夫:基地推动数字赋能,加快推进红旗渠数字化转型,让红旗渠借助数字技术“活起来”。基地谋划了总投资2亿元的数字红旗渠项目,包括数字演播厅、文化剧场、红旗渠文创展馆等配套服务设施,用科技赋能的形式再现历史、触摸历史、穿越历史、对话历史,让教师在行走中阅读历史、在体验中感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