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师德建设宣传网 “出彩河南人”最美教师

何小龙:用心守护,做“别人家”的老班


微信图片_20201016100602.jpg


组委会授予麦陆南、何小龙的颁奖辞是:


身处疫情中心,你是学生的定海神针;守护所有孩子,你是他们的至爱亲人。是老师,更是父母,危急关头,你们用担当和大爱,为远离家乡的学生撑起一片安全的晴空。


你们是“出彩河南人”2020最美教师——麦陆南、何小龙。


截屏2020-10-19 10.32.20.jpg


用心守护,做“别人家”的老班


两次入选“郑州最美教师”,并且是郑州市唯一一位连续两年获此荣誉的教师;两度在省人民会堂受到省领导的接见和慰问,第一次是2018年教师节作为河南省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代表,第二次便是因为今年入选“出彩河南人”2020最美教师。

荣耀的背后是多年艰辛的付出,掌声的背后是无数次用心的守候。10月13日,走近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教师何小龙,记者更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他的数学课,是学生最喜欢的课堂


“我是一个有点儿另类的老师。”采访中,何小龙用“另类”这个词形容自己,多少让记者有些意外。


无论是在电视新闻中,还是在此前次数不多的接触中,何小龙给记者的印象都是很“正”的感觉,甚至还略带一丝严肃。这样的老师怎么能和已经有些青春叛逆的中学生打成一片,更何况他教的还是“感性不足、理性有余”的数学?


然而,何小龙的确做到了。铁打的“老师”,流水的“学生”。从1997年刚参加工作时的“龙哥”,到后来的“老龙”,再到“龙叔”“龙爸”,23年来,学生们对他的称呼在变,但他身上的亲切感没变,这也让其他老师很是羡慕。


微信图片_20201016100156.jpg

与同事交流,他丝毫不吝分享受学生欢迎的秘诀


有没有秘诀?何小龙说,真要说秘诀的话,很重要的一点应该就是“商量”。比如,他布置的数学作业,学生选择做完、减半还是不做,都是可以商量的。这个另类做法,让学生对他这位数学老师“充满了感激”,学习数学的兴趣反而更加浓厚。


这种“底气”的背后,当然是何小龙多年来对数学这个学科独特而又成熟的感悟和把握。“让学生喜欢数学,让学生会学数学”一直是何小龙教学的奋斗目标。“备课,仅仅备讲什么、怎么讲,在我看来这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备课。备学情非常关键,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有的放矢,学生才能学得轻松,有获得感。”他说,可以商量,但不是“放羊”,商量好的,就要不打折扣地完成。


郑州市第七中学何小龙2018年教师节接受表彰.jpg

2018年,何小龙以河南省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代表的身份受到省领导接见


“何老师讲课很幽默,经常有一些很复杂很深奥的数学问题,他会用很浅显易懂的语言教给我们,教学效果好,我们也愿意去学。”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2018届毕业生禹震宏这样评价何小龙的数学课。许多学生虽然不在何小龙所带的班,也都愿意向他请教一些数学问题。


除了“商量”,何小龙还有一个“法宝”——激发。他在课上经常对学生说:“你们谁提出的问题能让我回答不了,让我下不了台,或者在某些事情上能说服我、改变我的主意,我就佩服你!”因此,在他的课堂上,气氛总是非常活跃。

“其实,不管是商量,还是激发,背后都是一个词——尊重。要首先把学生当成活生生的‘人’,其次才是‘学生’。”何小龙说。


他的班级,是别班孩子眼中最幸福的班


把学生当成活生生的“人”,其次才是“学生”。这一理念贯穿何小龙19年来的班主任工作。


“当班主任最大的不同,就是孩子们称呼班主任时,会说‘我们老师’,这层关系是更亲近的!”任教3年后,刚刚开始做班主任的何小龙,对班主任工作充满了期待。


微信图片_20201016100231.jpg微信图片_20201016100231.jpg

何小龙与家人在一起


可真正当上班主任后,何小龙却发现远远没有当初他想象的那样简单。操心多了,那是自然。“一定要用心,这样才不会辜负每一个家庭的期望!”何小龙说。


何小龙的班级有一项特殊的班级制度——班级奖学金。何小龙最早有设立奖学金的想法,是源于2006年班里一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中学时期正是学生长身体的阶段,可这名学生一日三餐却总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不能及时补充营养。这让何小龙十分担心,想要帮助这位学生,可又担心会伤害孩子自尊心,便托上海的朋友帮忙,每月把钱打去上海,再从上海寄过来资助那个孩子。为了消除这名学生的疑虑,何小龙告诉他,这是一个社会公益组织的项目。


之后,便有了在班级设立奖学金的做法。尽管这期间一直是何小龙用自己的工资来运作奖学金,但这么多年,形式虽有改变,制度从未间断。时间久了,学生自然也会发现一些“蹊跷”,在得知这些奖学金都是何老师拿自己工资垫的,孩子们总会以各种方式退回来。“虽然知道他是为我们好,可我们不能总让何老师拿自己的工资垫。”有学生告诉记者。


微信图片_20201016100220.jpg

他的课堂学生们都喜欢


尊重,用心,让何小龙与学生的关系好得没话说,“龙哥”“老龙”“龙叔”“龙爸”的称呼也由此而来。学生无论是遇到开心还是郁闷的事,甚至在“不小心”对异性产生好感不知道怎么办时,都会找他这个班主任倾诉和商量。久而久之,“龙哥的班”便成了别班学生眼中最幸福的班。


当班主任的这些年里,何小龙自身的沟通能力、观察能力、与时俱进的思考能力,都在与这些孩子的接触中不断提升。何小龙说:“这些年的接触,孩子们也教会我很多。教学其实是一个相互的过程。孩子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考虑。传统的思想,如今已经不适合当下这些孩子的教育,每一阶段都有每一阶段的方法。一个老师只有不断反思自己,并不断学习,才不会被孩子们‘抛弃’。与孩子相处要少一些随性,多一些思考。只有时时刻刻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思考才会明白孩子的心思,懂得他们内心深处的需要。”


这一点,在他担任内地高中班(以下简称“内高班”)负责人期间,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他的陪伴,是他对孩子们最长情的告白


从乌鲁木齐到郑州,3000多公里的距离,内高班的孩子们来上学,光坐火车就要36个小时。因此,大部分孩子是每年8月从家来到学校,直到第二年放暑假才能回家,基本上一年至少有10个月都是在学校度过的。


2015年11月,除担任数学老师、班主任外,何小龙又多了一个身份——学校内高班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成了这些新疆孩子在郑州的“家长”,负责他们的学习生活管理。


“做内高班管理工作,忙碌是常态。尤其在节假日,当别的老师可以稍稍喘口气休息一下的时候,却是我们最操心的时候。因为孩子们都在学校,安全问题、社团活动、生活起居等都需要安排照顾好。这样,一年中能休息的时间几乎没有。因此,内高班的老师要有更多的奉献精神。”从2009年就接手内高班班主任的庞冬青,对此深有感触,“5年来,何老师作为我们的主任,更是身先士卒,基本上是长住校园,就连春节也总是带头值班,好让我们能够多点时间陪陪家人。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是很难做到的。”


微信图片_20201016100200.jpg

送学生返乡的旅程即将开始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何小龙更是从1月21日(腊月二十七)开始连续48天守在学校,没有迈出校门一步,尽管他的家离学校仅有一公里的距离。他和580个新疆学子同吃同住同学习,共同抗疫,却只能与一公里外的妻儿通过屏幕相见。疫情严峻的前108天时间里,他仅回家5个晚上。


“疫情再紧张,只要见到龙爸,我们就有一种踏实的感觉。”采访中,内高班学生阿米尔告诉记者。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朝夕相伴,在疫情的阴霾下,孩子们依然温暖心安;因为坚守,100多天的防疫隔离工作有条不紊,580个孩子生活学习有序、健康快乐成长。


微信图片_20201016100319.jpg

何小龙把每位学生都送回家中,顺便再来个家访


“先做父母,再做教师,让学生感觉在这里就像在家一样,这是何老师经常对我们讲的一句话。他自己更是这样做的。”学校内高班综合服务中心教师张磊提起何小龙,满是佩服。学生生病住院了,他是陪伴他们的家长;学生情绪低落了,他是倾听他们心声的朋友;学生迷茫无助了,他是为他们引路的导师;学生进步获奖了,他是他们最热情的粉丝……


“每个学生都是一粒种子,每粒种子都有自己的生长规律,我们只需要全心耕耘,在种子生长的每一个阶段,用心把该做的做好,便可静待花开。”如今已经从教23年的何小龙,对“好老师”有着自己的理解,“如果能让大多数学生在毕业很多年以后,提及当初的高中生活时,第一反应不是成堆的试题与资料,而是与老师之间那些点滴的快乐,并且能感慨一句‘我高中的时候有这样一位老师让我终身难忘……’,这便足够了。”


(原载2020年10月23日《教育时报》,作者:张利军)


1607428590512252.jpg

扫一扫,观看何小龙事迹展播视频


1607428661325857.jpg

扫一扫,跟随记者一起走近何小龙



1023教XW04.jpg


扫一扫分享本页

责任编辑:庞珂 二审:侯军锋 三审:刘肖

返回
首页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