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国强,河南农业大学教授
组委会授予范国强的颁奖词是:
你是学术大咖,更是和蔼老师。痴缠追求是科学,钟情半生唯教育。一株泡桐,光合了你的青春年华。这大地的绿色密码,藏在土里,更印在你心里。你是2018河南最美教师——范国强。
情系泡桐,只为心中那片绿
在许多人眼中,林学专业枯燥无味。但河南农业大学教授范国强却情系泡桐,乐在其中,终其一生去研究、探索。他被老百姓称为“泡桐医者”,二十六年如一日专注研究,攻克泡桐癌症。如今,全国新栽种的泡桐80%都是他培育的新品种。范国强说,他对泡桐情有独钟,只为心中那片绿,只为碧绿遮天……
近日,记者来到河南农业大学泡桐试验田,走近范国强和他所研究的泡桐……
范国强的课,其他专业的学生也经常来蹭
专注研究,攻克泡桐癌症
2018年11月24日上午9:30,记者如约来到河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楼,见到了被业界誉为破解大地绿色密码的“泡桐医者”范国强。虽然当天是周六,但在范国强和他所带的研究生看来,这和平时没什么不同。
范国强的办公室,有“全、多、挤、绿”四大特点。不大的办公室里,生活用品一应俱全,科研资料多、方便面多、换洗衣帽多。除了办公桌、书柜、沙发,桌子旁和书柜中堆满了一摞一摞的外文文献。在这间显得局促的办公室里,一大丛绿植占据了将近一半的地方,绿意盎然的枝条垂到办公桌上。范国强风趣地说:“看着它,就忘不了自己的目标。”
学生刘飞回忆说,范国强老师的实验团队是从零做起的,当时没有平台、没有资金、没有团队,范老师来的是“三无”之地。2006年,实验室缺少冷藏设备的时候,范老师把自己家里的一台冰箱搬到了实验室,至今这台冰箱还放在实验室里。
范国强和学生在试验林查看新树种生长情况
几十年来,范国强吃住在办公室,日夜守护着他不断优化改良的“泡桐婴儿”,攻克了被称为泡桐癌症的丛枝病。1993年,范国强以一种死磕的精神,向这种植物癌症发起了挑战。此后的20多年里,范国强和他的团队不间断地研究探索,彻底弄清了泡桐丛枝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范国强实地观察丛枝病状
就是在这样的办公室里,范国强二十六年如一日专注研究,开创了全国泡桐领域的诸多第一——第一次阐明了四倍体泡桐新品种优良特性的分子机理;在世界上第一次完成泡桐基因组精细图谱的绘制,为国内外泡桐遗传解析提供了信息平台,确立了我国在泡桐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国际领先地位;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四倍体泡桐种质的资源库,培育出了优势突出、特性优良的四倍体泡桐新品种;创建了一套四倍体泡桐苗木繁育和丰产栽培技术体系,制定了《四倍体泡桐苗木繁育技术规程》等两个国家林业行业标准,加快了泡桐栽培的科学化和标准化进程,也确立了我国在泡桐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国际领先地位。
这些年来,范国强出版学术著作6部,五年两获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四倍体泡桐新品种权5个、省级良种5个;制定国家林业行业标准3项、河南省地方标准3项。
培育新品种,推动泡桐产业快速发展
“泡桐是河南的乡土树,提到泡桐就会联想到焦裕禄。这种树能降风固沙,叶片能降低土壤中的盐分,还能降低平原地区的干热风,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保障。而且,这种树木材出木高、不开裂,是制作家具和乐器的良选,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对农村脱贫致富有很大作用。因此,我这辈子就和泡桐有缘。”范国强的话,道出了他和泡桐结缘的原因。
河南有1亿多株泡桐,木材广泛用于建筑、家具、乐器、造纸等。不管泡桐如何变身,范国强总能看穿它的“前世今生”。
泡在实验室是范国强的工作常态
“过去的老品种泡桐板材纹理呈波浪形,透气性差。现在的新品种泡桐板材纹理比较直,透气性好,制作的乐器品质好。”指着兰考一家乐器厂车间的照片,范国强告诉记者:“木材比原来好,卖的价格就比较高。”泡桐是能“唱歌”的树。如今仅在兰考一地,就已形成产值100亿的泡桐经济产业链,兰考人民的生活也因泡桐而美好如歌。
禹州是范国强的老家。2018年11月29日,记者随他来到位于禹州市张得镇的四倍体泡桐试验田。记者眼前的两大片泡桐林泾渭分明:左首的泡桐显得有些“老气”,树冠中不时能发现形似“老鸹窝”的泡桐丛枝。右首的泡桐幼树虽然形体不大,但个个似亭亭玉立的少女,身材高挑挺拔。“左边的是老品种二倍速体泡桐,树干一般不超4米。右边是范教授培育的新品种四倍体泡桐,树干普遍超过6米。”负责试验田技术工作的工程师王国周告诉记者,在南水北调禹州市张得镇段的600亩防护林中,有400亩泡桐林由范国强团队提供技术支持。
新树种和老树种相比有哪些优势?“二倍体泡桐老树种存在自然接干率低、抗逆性弱等问题,使得六成以上泡桐易患丛枝病,幼苗很快死亡;成树生长缓慢,自然长高也受限,必须通过人工接干助力。这严重影响泡桐种植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四倍体泡桐新树种,自然接干能力比较强,木材材质比较硬,木材的白度比较高,深受广大农民喜爱。”王国周说,丛枝病是危害泡桐健康的最大杀手,被称为泡桐癌症。目前我省有1亿多株泡桐树,每年仅因丛枝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在2亿元以上。通俗地说,新树种有易存活、抗病好、成材快、品质好等优点。
范国强查看泡桐板材纹理
经过近几年的统计分析,八年生四倍体泡桐树高和胸径平均生长量分别提高16.2%和27.5%、出材率提高36.4%、丛枝病发生率平均降低40.4%。现在全国新栽种的泡桐中,有80%都是范国强团队改良的新品种。现在四倍体泡桐新品种已在河南、山东、安徽和江西等省大面积栽种,产生了显着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倍体泡桐目前已有‘白四泡桐1号南四泡桐1号’‘毛四泡桐1号’‘兰四泡桐1号’‘杂四泡桐1号’等5个新品种。今后的泡桐将更速生、更高大、更挺拔,泡桐丛枝病的发生率也将大大降低。”范国强说,目前泡桐丛枝病病因已经弄清,治疗办法也已找到。将来,彻底治愈泡桐丛枝病不再是梦想,更经济、更广谱的特效药也将面市。
由于范国强在泡桐丛枝病的防治和新品种培育方面的建树,国内多家条件更优越的科研单位高薪聘请他,但这些均被范国强婉言谢绝。他说:“在家乡研究泡桐,就是为了更好地回报生养我的这片土地,只为心中那片绿,只为碧绿遮天……”
潜心育人,自己出钱补贴学生科研
在学生眼里,范国强是严谨细致、亲切和蔼的老师;在同行眼里,范国强是学术“大咖”,他的所有科研成果都是在超额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取得的。大家都称范国强为“破解大地绿色密码的男人”。
作为一名1997年就已获得破格晋升的年轻教授,范国强主动承担了学校大量的教学工作。他是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导师,同时还为本科生授课,每年教学时间五六百个学时。“听范老师讲课是一种享受。”学生们说,范老师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重点突出,教学形式活泼。
范国强严谨治学的风范,一直影响着学生。“写论文的过程中,范老师对于我的论文都是从标点符号改起,甚至里边一些字母的大小都帮我改。”博士生王哲说。
对自己独立指导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范国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毕业论文里必须有100篇以上的外文参考文献。研究生入学第一学期,必须深入实验室为师兄师姐打下手,尽快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
范国强指导泡桐幼苗田间管理
范国强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计划性和条理性。他平时要求学生要关注研究领域内最新的文章,每周看一篇最新文献。每周日上午9点,研究团队召开例会时,研究生都要参加。大家相互交流自己上一周的工作和学习体会,再制订出下一周的计划。
范国强对工作极其认真、严格。例如,他要求学生做实验时必须用自己配制的试剂,不能借用更不能互换,以培养他们对实验每个环节的独立性与责任心。
同时,范国强的研究生每个月都能从他的个人津贴或科研经费里得到200元至500元的额外补助。如果有论文发表到SCI源期刊上,还会得到更多的奖励。范国强说:“许多研究生的家境并不好,自己早年求学时吃过这方面的苦,现在手头宽裕了,宁愿自己掏腰包也不能再让学生为生计分心。”
范国强对学生学业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关心呵护。他带过的研究生,很多毕业多年仍和老师保持着深厚的感情。
范国强要求学生珍惜大学的美好时光,不要虚度青春年华。在这方面,他处处做出表率,以身作则。每天早上7点以前到办公室或实验室,备课、做实验、写论文……晚上十一二点回家,几乎没有休过双休日。只有每天晚上步行回家的半小时,是他一天中唯一的运动与放松。
现在不论走到哪里,随处可见的泡桐给范国强一种别后重逢的亲切感。而他的学生也像茁壮挺拔的泡桐一样,在全国林业战线开枝散叶。在这样的成就感中,范国强体验着别样的幸福和快乐。
(原载2018年12月14日《教育时报》,作者:赵鑫)
观看范国强视频,请扫描二维码
研究、育人同担当
□ 范国强
“通过这门课,我可以让你们知道为什么向日葵会跟着太阳转。”40年前,我因本科老师的这句话,而被领进了林学这一领域的大门。1994年博士后毕业后,我回到了母校河南农业大学任教。在没有平台、没有资金、没有团队的“三无”科研困境中,我没有抱怨,没有退缩,开始了我的科研研究和教学生涯。
2018年是我在河南农业大学当教师的第24个年头,找到了泡桐丛枝病的病因,创建了一套泡桐丛枝病防治技术体系,而我也从青涩小伙变成了满头白发的博士生导师。
“不因科研而耽误教学”,这是我给自己定的“铁原则”。自1994年以来,我主持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林业局科研项目、河南省科技项目等,科研任务很重,加班熬夜是常事,但是教书育人始终是我最本职的工作。每年五六百个学时的教学时间里,我不再是一个惜时如金的研究者,而是一名细致、耐心、诲人不倦的育人者,将我的科研成果和了解的科研动态穿插在教学中,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并且激发年轻一代学生的科研兴趣。每当看到学生渴望知识的眼神,听到他们期盼下一次上课的话语,我的疲倦和压力都会减轻许多。我不仅在课堂上向学生们传授知识,田间地头也是我的课堂,我会带领学生们到实验基地,深入到泡桐生产和科研的第一线,查苗情、查病情,将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每每听到我指导的本科生、研究生考到了理想的高校、科研单位继续深造读研读博的消息,我也收获了只有教师才能体会到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每周日上午8点召开例会,是我的研究团队中的“铁项目”,每周安排一个研究生以PPT的形式为大家讲解研究领域中最新的动态和成果,目的是紧跟科研潮流,扩展科研思维,不做科研的落后人。PPT讲解过后,研究生们相互交流自己上一周的工作、学习体会,以及制订出下一周的研究计划。作为他们的导师,我不仅要时时刻刻关注他们课题的研究进展,还要及时给予指导避免走弯路,走错路。我也会在会上和大家分享自己一周的工作情况及在现在学科的研究动态,扩展学生们的视野,激励学生们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鼓励他们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目前,我的团队已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160多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6部,研究成果2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大奖、3次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6次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四倍体泡桐新品种权5个、省级良种5个;制定国家林业行业标准3项、河南省地方标准3项。
华灯初上时,范国强又要出差
人至中年,我愈发感到时间宝贵,每天早上6点从家里出发到办公室,备课、教书、做实验、写论文,晚上11点甚至12点才回家,几乎没有休过双休日,没有休过寒暑假。每天晚上步行回家的半小时,是我一天中唯一的运动与放松。
“范国强教授很好找,他要么在办公室,要么在实验室,要么在田间地头。”要是询问我在哪里,多半会得到这样的回答。在外人眼里我像是一位苦行僧,因为操劳,我比同龄人头发白得多,很多次去省里开会,都有人以为我是快退休的老教师。但是对林学的热爱让我从未动摇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政府及社会各方面的关心下,河南农业大学林学学科逐步发展成为省级特色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我也从“三无”困境中走出,实验仪器、经费都得到了解决,为学生们和老师们提供了较好的科研环境。
为人师表从来就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词汇,而是一种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工作态度,是对自我的要求。坚定理想信念,秉承仁爱之心,无悔地坚守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做一名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合格教师,因为那棵泡桐树和树下的孩子们是我一生的牵挂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