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万军、刘延利夫妇,平顶山市舞钢市杨庄乡长岭头村小学教师
组委会授予李万军、刘延利夫妇的颁奖词是:
十年支教路,坎坷不平;一对夫妻档,比翼双飞。平凡的两个人,非凡地相守与偕行。伉俪情深,对农村教育更是爱得执着、深沉。你们是2018河南最美教师——李万军、刘延利。
点亮山村希望,最美伉俪走出最美支教路
有这样一对夫妇,他们本来可以在条件好、离家近的学校工作,可他们却放弃好的工作环境,选择来到离家几十里的山区小学支教。他们的代步工具从最初的自行车到摩托车,再到现在的小汽车,支教学校换了3所,和家的距离也越来越远。他们当初只是普普通通的山区农村小学青年教师,如今已在乡村的三尺讲台上度过了11个春秋。他们就是舞钢市杨庄乡长岭头小学教师李万军、刘延利夫妇。
一个决定,让支教生涯延续11年
2018年10月16日一大早,记者坐上了李万军的车。他和妻子刘延利先把两岁半的孩子送到幼儿园,然后在附近菜市场买好馒头、菜等,再赶往市区接上同事王芳老师,最后赶赴学校。曲曲折折的山路一直通向大山深处。记者计算了一下,从他们家开车到任教的长岭头小学,需要近40分钟。这样的路程,他们每天都要走两遍。这样的支教生活,他们已经坚持了11年。
李万军、刘延利因地制宜,教学生认识植物,用多种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2007年,为积极响应杨庄乡中心校的号召,李万军、刘延利二人报名参加了支教活动,从邻近城区的郜林小学到地处杨庄乡西南的雷庄希望小学支教。“那里离城区有三四十里的路程,我们俩每次都是骑自行车去学校,那时候山路不好走,都是骑一段推一段。”李万军回忆说。当时想着要是能有辆摩托车,那该多幸福。2009年,他们终于买了一辆摩托车。两年后,他们的支教学校改到了更偏远的瓦房沟小学。2013年,长岭头小学需要老师时,他们又义无反顾地来到了这里。“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远,好在路现在修得顺畅了。”李万军说。起初他们两个在学校住,后来考虑到孩子,就花5万元买了一辆汽车。“现在学校还有一位支教老师的家也在城里。买车一是为了方便,二是让支教老师能长久地坚持下去。”李万军说。每天往返近40公里,现在这辆私家车已经成了“公车”,成了夫妻俩和支教老师的必备交通工具。
“当时没有多想别的,就是觉得哪里缺老师,我们就去哪里,想着越是缺老师的学校越能体现我们的价值。”谈起当时选择支教的初衷,刘延利这样说。就是当年的一个决定,让他们从此和支教连在了一起,一干就是11年。
当时女儿刚满6岁,该上小学一年级了。为了不影响工作,他们没有让孩子留在市区上学,而是带着孩子一起来到支教学校上一年级。“为了不耽误上课,我们那时候是周日下午带孩子到校,周五下午回家。因为当时学校建在山坡上,办公室兼卧室的屋子里潮湿、虫子多。每到晚上都要先打药,再进去休息。”刘延利回忆说。记得有天晚上睡到半夜,有只虫子爬到了老公的脸上,朦胧中他用手把虫子拨到了一边,惊醒后才发现是只蝎子,吓得赶紧起床。“那一夜再也无法继续休息,怕再有蝎子爬到孩子身上……”
放学了,李万军、刘延利一路护送孩子安全回家
放学后,李万军检查完学校情况,就和妻子匆匆踏上返程,因为家里年仅两岁半的儿子还在等着他们。“我们2016年有了二宝。休完产假,我们就带着几个月的二宝去了学校。”刘延利说,当时吃住在学校,每次都要把熟睡中的儿子叫醒穿衣起床。为了不耽误给学生上课,夫妻俩又从为数不多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在学校附近的村上找了保姆带孩子。
因为公公婆婆已经去世,父母身体有病没办法帮忙带孩子。为了更好地工作,也为了孩子免受奔波之苦,刘延利就让二宝提前上幼儿园,并委托自己的姑姑每天下午到幼儿园去接孩子。回家的路上,刘延利连续接了4个电话,电话那头是孩子焦急的等待。“孩子小,到点儿见不到我们他也着急。”回到家里,是他们陪二宝玩耍的时间,这个时候他们的笑容才最灿烂。“孩子有时候会到很晚才睡觉,我们都是一直陪着他,想着能尽可能多地和他在一起。”刘延利的言语中,透露着对孩子的愧疚。
他们像爸爸妈妈一样从学习和生活上关爱着班上的每一位孩子,自己的孩子却常常顾不上。女儿常常吃醋:“爸爸妈妈,你们到底是学生的爸爸妈妈,还是我的爸爸妈妈呀?”现在,大女儿已经上高中,每个月回家一次。“她妈妈的特长是美术,现在女儿也喜欢美术,我们都支持她学。”李万军说,也许是受他们夫妻影响,女儿想考师范院校,将来也要当老师。提起孩子,李万军、刘延利总觉得亏欠太多,但好在孩子也理解他们。
一腔热血,让学校旧貌换新颜
长岭头小学一共有6名教师,5个班级,每一位教师的课都安排得很满。
2013年,李万军、刘延利刚到长岭头小学时,虽然已经做好心理准备,可还是被当时的环境吓住了。“当时的条件还不如我们刚参加工作时的学校,感觉一下子回到了解放前,心里凉了半截儿。”李万军说,正是因为这样,他开始了自己的改造计划。
“在这6年中,李老师一步一个脚印,从改变学校的校容校貌入手,在他的带领下,现在的长岭头小学是旧貌换新颜:新粉刷的两层浅绿色的教学楼格外引人注目;改造了学校供电照明线路,教室里的电风扇也转了起来,每个学生都有了崭新的课桌椅;拥有了能同时供20人上课的电脑教室,教室里安装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王献伟老师介绍说,来自长岭头村的他已经在这所学校扎根了16年,他也曾获得“舞钢市最美教师”“感动舞钢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谈起这所学校的发展,他最有发言权:“李老师和刘老师来到长岭头小学之后,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体音美课程也开齐了,教育教学质量也上了一个新台阶,老师们干劲儿也大了。”
学生和学生家长为李万军、刘延利夫妇颁奖
刘延利教孩子们语文和英语,英语发音不准,她就自学,自己学会了,再教给孩子。李万军自己首先以身作则,带头上好课,做好总结,通过多种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尤其是刘延利,辅导学生文艺会演,第一年就获得全乡一等奖,让全乡其他学校十分敬佩。“当时想着孩子们课余时间没有其他活动,就想着教他们舞蹈。”刘延利说,每次都是她自己跟着视频先学,学会之后再一点一点教给孩子们。今年,长岭头小学学生排练的课本剧又获得了全乡第一名的好成绩。
长期奔波生活和工作,让刘延利患上了胆囊炎,医生建议她做个手术,她也一直安排不好时间。“目前我们每个老师几乎全天都上课,请假不太现实,已经和医生沟通了,可以安排在寒假。”刘延利说,“大家现在都说长岭头小学在全乡就像中国的乒乓球国家队一样优秀,学生越来越好。”
经过6年发展,长岭头小学的学生由原来的30多个增加到现在的60多个。宁静的小山村,高高飘扬的国旗,绿色的教学楼,孩子们欢快的笑声,此时的长岭头小学就像一幅美丽的山水画,点亮了山村教育的希望。
一个希望,让山村学生走出自己的精彩
10月16日,按照计划,李万军和刘延利到学生崔熙铄家里家访。在熙铄家里,李万军、刘延利向熙铄的父亲介绍了孩子的学习情况,又认真了解家庭情况。针对熙铄性格有些内向的问题,他们建议孩子父母和老师们一起关心孩子成长。
像这样的家访,李万军、刘延利一直都在坚持,他们的脚步到过教过的每一位学生家里。“李老师每学期都要来家里一两次,对孩子情况很熟悉。”崔熙铄的父亲说。自从李万军、刘延利夫妻两个来到长岭头小学后,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都看在眼里,非常感谢他们。记者跟他们从学校走到学生家里十多分钟的路程中,遇见的每位村民都会和他们打招呼聊上两句。有一位刚从地里回来的村民,还坚持把刚摘下来的南瓜送给他们。
李万军、刘延利在家里陪孩子,此时一家人的笑容才最灿烂
十年如一日,夫妻俩积极走访所教班级所有学生的家庭,偏僻乡村总能出现他们奔走的身影,田间地头也总是看见他们和家长交谈。“山里的孩子家庭情况各不相同,很多父母也不在身边,只有把他们的情况都了解透,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正确引导孩子们成长。”刘延利说。
对待其他老师,李万军、刘延利夫妇也是十分关心。王芳来自舞钢市第三中学,也是一名支教老师:“我2016年来到这里支教,这里条件虽然没有城区学校好,但是万军总是尽最大可能不断改善。最主要是在他们夫妻俩带领下,大家劲儿往一处使,几个人在一起像亲人一样,工作很顺心,这是让我坚持下来的原因。”就在前不久,李万军还联系广东省狮子会和广东省舞钢商会的爱心人士专程到学校考察,捐赠教学用品,资助贫困学生。
“现在就希望能多几个像任明杰一样的年轻老师。”李万军说,“最美教师颁奖典礼的时候,我和任明杰老师进行了交流。我感觉现在年轻教师有想法,能更好地教育孩子。他了解到我的支教情况后,当即和对象商量,要一直扎根农村。这让我很感动,感觉自己的选择、自己的工作是正确的、有意义的。”
“只要山区学校需要,我们会一直坚守下去。山里环境好,除了离家远,其他都很好。我们也是农村孩子,知道农村教育的重要,山里孩子淳朴,我们想让他们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让他们走出大山,走出自己的精彩人生。”刘延利说。
(原载2018年10月26日《教育时报》,作者:杜帅鹏、王星飞)
观看李万军、刘延利视频,扫描二维码
无悔坚守,爱在山间流淌不息
□ 李万军 刘延利
2007年,我们第一次去支教的地方,是一所山里的希望小学。翻山越岭地来到地处半山腰的学校,我们看到只有校长一个人招呼着全校的学生,忙得满脸是汗都顾不得擦去。那个场面至今让我们记忆犹新。
那一刻,我们没有犹豫,决定留下来。三尺讲台、一面黑板,对于城里的学生来说再平常不过,可对于信息闭塞的“山里娃”来说,却是一家人的希望和未来。从那时起到现在,我们在支教的路上一走就是11年。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黑夜白昼,我们夫妻携手,坚守基层教育事业,奔走在蜿蜒的支教山路上,履行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承载着“山里娃”走出大山的梦想……
白天,我们教学生学知识,从语文、数学、英语到体育、音乐、美术、法制、健康、安全课,该有的课都上。教他们说普通话,将自己所擅长的、不擅长的都教给了孩子们。和孩子们一起做操、一起跳绳、一起游戏……
晚上,我们还要跟屋子里的蝎子、蜈蚣“战斗”。由于是山村学校,屋子里地面一般都很潮湿。临睡前,我们要拿药把蝎子、蜈蚣给熏出来,然后再把它们清理出去。偶尔会有“漏网之蝎”,半夜爬到脸上转一圈,虽然后怕,可还得感谢这些小家伙没有给我们带来伤害。或许,它们也知道我们的不易。
付出终有回报,在雷庄希望小学支教的短短一年时间里,我们所教的学生历史性地考出了全乡第一名的好成绩,同时,我们也双双被评为“舞钢市优秀教师”。
第二次支教的学校,也是一所山村希望小学。到了那地方,我们发现孩子们信息闭塞、阅读量小、知识面窄,就把自己家里的书籍带到学校建起了第一个“校园图书角”;看到山区小学留守儿童比重大,为准确掌握学生情况,我们通过家访,有的放矢制订学习成长计划。在我们的家访记录簿上,清晰地罗列着每一名孩子的学习、成长难题和事迹。我们还在这所山区小学首次开通了“亲情热线”,把每位外出务工家长的电话号码记在日记本上,并及时将孩子的进步和变化与家长沟通,架起了留守儿童与在外务工父母的“连心桥”。
李万军、刘延利夫妇去家访
2013年,杨庄乡中心校领导了解到我们有支教经验,就安排我到长岭头小学担任校长,我和爱人又卷起铺盖转移支教“战场”。长岭头小学是我们乡里条件最艰苦的一所学校,6年间,从改变学校的校容校貌入手,我们带头粉刷了两层教学楼,改造学校供电线路,让电风扇在夏日里带给学生一丝凉爽;为每个学生更换了崭新的课桌椅……我们又从电脑上挑选舞蹈教学课程,摸索自学后,再利用课余时间给孩子们上大课,为他们排练舞蹈,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
可喜的是,这些年,随着党和国家对山区教育愈加重视,山区学校的办学条件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城乡教育差距也在逐步缩小,山区教师的待遇得到了大幅提高。我们始终相信,真诚的东西,对人影响最深。或许我们没有足够的财力、物力,但我们相信一年年、一步步地去积累,至少我们能给一代,或者说那一片的几代孩子带来改变,使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实现自己的理想。
我们教的孩子以我们为榜样,说长大后要做一个像我们一样的好老师。我们要将正能量传递给需要的人,要带动更多的青年教师扎根山区,教书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