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师德建设宣传网 “出彩河南人”最美教师

来琰晖:做一棵“晖”洒边疆的中原胡杨


丁-A008.JPG

来琰晖,洛阳市第二十二中学教师


组委会授予来琰晖的颁奖词是:


一家三代携手援疆,辉映长河落日;一去三年哺育桃李,情暖大漠孤烟。你是播种边疆的河南园丁,你是屹立戈壁的中原胡杨。你是,2017河南最美教师——来琰晖。


来琰晖大图.jpg


“晖”洒边疆的中原胡杨


“在哈密经历的一切,无论是得与失、喜与忧,还是感与悟,都将是我一生受用的宝贵精神财富。这样的三年,经历过才知道其中的艰辛;这样的艰辛,体会过才知道其中的快乐;这样的快乐,拥有过才知道其中的滋味。援疆是心灵的净化、思想的升华、经历的丰富、能力的提升,援疆是我人生的一次修行。”


虽然援疆回来已经快一年时间了,但已是洛阳市第二十二中学副校长的来琰晖仍会不时回忆起自己的援疆岁月。他说,现在只要看到电视上关于新疆的画面,都会感慨万千。


从当年毅然递交援疆申请,到决心帮助学校课改;从动员一家三代一起援疆,到与各族群众建立深情厚谊,他说,自己这辈子都不会忘记在哈密的日日夜夜。


选择援疆,就要对得起这份责任


“我报名援疆了,你看行不行?”2017年11月30日,在洛阳二十二中来琰晖的办公室里,记者随着他的回忆,一起将时光追溯到2013年12月的一天。然而,当时来琰晖“先斩后奏”式的商量,并没有得到妻子焦俊玲的回应。


父亲去世不久,母亲年迈体弱,妻子工作繁忙,儿子年幼需要照顾……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来琰晖知道,当时家里特别需要他。


当我省开始选派第八批援疆干部时,荣获洛阳市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的来琰晖很清楚,发展教育对新疆发展、对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师,他想出一份力。


“别操心家里,你放心去吧!”年逾六旬、同样做过教师的母亲告诉儿子,教育援疆,她支持。


“援疆支教是一份责任,我不能拖你的后腿。”最终,心疼丈夫的焦俊玲还是理解了他的决定。


妻子和儿子上台为来琰晖颁奖.JPG

妻子和儿子上台为来琰晖颁奖


有了家人的支持,来琰晖把心放到了肚子里。那段时间,他哪儿也没去,整天待在家里,不是洗衣服就是做饭,不是陪孩子玩就是帮母亲干家务。三年援疆,自然要亏欠家人,抓紧时间干点活儿,权当补偿吧!


2014年3月,从九朝古都洛阳到天山脚下的哈密,原是洛阳二十二中团委书记、物理教师的来琰晖有了新的身份——哈密市第六中学负责教研工作的副校长,同时教3个班的物理课。


“我相信你能干好!”看着眼前这位年轻又精神的小伙儿,哈密六中校长王玉江满眼期待,放心地把重担交给了他。


“我当时就暗下决心,要对得起这份信任,无愧于‘援疆人’这3个字!”来琰晖告诉记者。


忙碌的工作中,他渐渐适应了哈密干燥的气候,融入了新的工作环境,也习惯了在难以入眠的夜晚制作精细的教案和课件。


潜心课改,让边疆学校发展起航


哈密六中师资紧缺,来琰晖到校第一周就主动申请兼任4个班的社会实践课。同时,作为负责教研工作的副校长,他还尽可能抽出时间听其他教师讲课。


“听课过程中,我发现那里的教学仍保持着‘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育理念陈旧。这也是制约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来琰晖说。


“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理念必须改变,课改势在必行。”于是,刚到六中没多久,来琰晖就给校长王玉江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课改,如何改?来琰晖心里没底。


来琰晖主张把传统的教室座次打乱,每6张课桌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小组,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影响。起初,确实热闹过一阵子,但时间长了,有的班级形式大于内容,学生成绩并没有明显提高。这一改革夭折。之后,他又在学校尝试了“导学七步教学法”等课改模式,虽有成效,但并不理想。


援疆,也就三年,即使做不出成绩,也不会成为罪人。这话不假,但来琰晖不爱听。


IMG_8564.JPG

办公桌上需要整理的材料摆成长长的一排


2015年5月,来琰晖当了一次“红娘”,让哈密六中与洛阳市东升第二中学结成手拉手对子。之后,他两次组织哈密六中的教师到东升二中和全国课改名校——沁阳市永威学校“取经”。两次学习,让大家受益匪浅。


来琰晖还力推青年教师课改优质课大赛、组建课改示范班等,使哈密六中的课改从无到有、由浅入深。同时,“以课改促发展”的理念在学校渐成共识。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改模式也得到了哈密六中师生的认可,学生成绩直线上升。2014年,学校考入哈密地区第二中学(地区二中在全疆高中里排名第二)的人数为38人,2015年提升到85人,2016年更是达到107人。


在来琰晖的办公室,记者见到了他援疆以来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有河南援疆前方指挥部授予的“优秀援疆干部”“优秀共产党员”,有哈密市颁发的“优秀援疆干部人才”……但来琰晖说,他最看重的还是哈密六中授予他的“教学能手”和“教学成绩优异奖”。


举家援疆,成就一段佳话


气候干燥,可以逐渐适应;课改艰难,可以慢慢推进。但当时母亲年迈体弱,爱人有繁重的初中教学任务,儿子才3岁多,这让来琰晖对亲人的挂念与日俱增。


2014年的一天,孩子生病了,高烧不退,爱人和母亲带着孩子连夜赶到医院。“爸爸,你啥时候回来?我想你!”听着孩子在电话里哭着要爸爸,来琰晖心疼得直掉泪儿。他不知道,为了让他安心援疆,遇到孩子生病、家里电路故障等为难的情况时,妻子和母亲好多次瞒着他,找亲友帮忙。


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洛阳市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三师红星一场学校有支教任务,来琰晖试着给在洛阳市第55中学任教的爱人打电话:“你也来吧?”忙工作又要照顾家的焦俊玲听了,并未动心:“去折腾啥?”


一家三代去援疆.JPG

一家三代去援疆


2014年国庆长假,来琰晖提前买好票,让家人趁假期来哈密看看。家人看到这里的蓝天白云,感受到哈密人的热情好客,以及对河南援疆人的感激,不知不觉地喜欢上了哈密。而这,正是他动员爱人前来支教的“循序渐进法”。


“我来可以,孩子咋办?”焦俊玲问。


“把孩子接过来上幼儿园吧!有家人陪着,开心就好。”来琰晖胸有成竹。


“咱妈呢?”这又是个问题。


“你们去哪儿,我去哪儿,援疆我也有一份责任!”老太太一番话,让夫妻俩吃了定心丸。


2015年8月,焦俊玲带着66岁的婆婆和5岁的儿子赶到哈密,一家四口在哈密的援疆公寓安了新家。


从此,来琰晖“全家援疆”在哈密成为佳话。2016年12月底,来琰晖出色地完成了援疆工作回到洛阳,焦俊玲则一直坚守到2017年7月才回来和家人团聚。


心系援疆,我们只是其中一员


11月30日晚,在来琰晖家里,记者见到了刚接儿子放学回来的焦俊玲。许是家里气氛轻松的原因,提起援疆的点点滴滴,俩人似乎都有说不完的话,儿子来铭轩不时也来插上一句。


“我们兵团第十三师红星一场中学离援疆公寓稍远,有时顾不上接送孩子,婆婆就负责接送。再加上平时买菜做饭什么的,她给我们俩减轻了不少负担,让我们得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中。我们取得了成绩,婆婆也功不可没。”焦俊玲说,“琰晖是个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人,做任何事都踏踏实实,一定要干出个成绩。这一点,我绝对放心。”


在家里辅导儿子同样一丝不苟.JPG

在家里辅导儿子同样一丝不苟


在哈密生活时间长了,也接触了身边太多太多的援疆人。来琰晖说:“每个援疆人都是一段故事,其实我们做的实在不算啥。我们在那边只待了两三年,虽然辛苦,但一晃就过去了。而好多援疆人呢,一扎根就是一辈子,他们才更值得我们学习。”


来铭轩顾不上写作业,也向记者讲起了他在哈密上学时的好伙伴。焦俊玲告诉记者:“其中有一个小伙伴春节过生日时,儿子还嚷嚷着和他通了电话,表达了生日和节日的祝福,聊了好久好久。”


“选择援疆,是我这辈子最重要最正确的决定,也将会是我一生的光荣。”来琰晖动情地说,“现在想想在哈密的三年是我人生最美好的三年,可以说那里就是我的第二故乡,六中就是我永远的家。如果有机会,我还愿意回到那里,像2017年河南最美教师评委会授予我的颁奖辞里说的那样,做播种边疆的中原胡杨,尽自己所能,为边疆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援疆结束回洛阳之前,来琰晖还特意在哈密六中的花圃里栽下了6棵洛阳牡丹,一是为了寄托对哈密六中师生的思念,二是让牡丹见证学校的每一步发展。来琰晖在一篇援疆随感中这样写道:“我相信,明年开春,艳丽的牡丹花开,一定会给我带来更多春的消息!”


记者手记:


每个援疆人都是一段故事。这是采访中来琰晖说的一句话。的确如此,近年来,随着我省教育援疆力度不断加大,记者也陆续接触了好多援疆教师和援疆干部,每每聊起来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边疆的教育之花才开得更加璀璨,国家的建设步伐才走得更加坚定有力。


其实,每个教师都是一段故事。立德树人,成就未来,不论在边疆还是在中原,不论在教育发达地区还是在教育发展相对落后的地方,每一位教师都心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不是最美教师,便是在成为最美教师的路上……


(原载2017年12月15日《教育时报》,作者:张利军、张运昌)


1215教XW04.jpg


我在哈密种下的那些牡丹幼苗还好吗


□ 来琰晖   


2014年3月9日,我随着202名援疆干部到了哈密,到了哈密市第六中学。


哈密六中有196名老师、近3000名学生。正式报到的第一天,学校就给我安排了具体的工作:任副校长,负责教学教研工作,同时担任3个班的物理课。


在哈密六中,少数民族学生有近100名。我除了积极实施课改、探索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动手、勤动脑,还把更多的目光投注到那些少数民族学生的身上。


2015年上半年,我留意到正上初二的蒙古族学生菁珂尔曼虽然学习上进心强,但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成绩不理想。课余时间,我便多次找菁珂尔曼谈心,鼓励她做一名快乐的学生。 有一次,我在批改菁珂尔蔓的作业时写道:“菁珂尔蔓,你的努力我都看在眼里,你是最棒的孩子,加油吧!”这一批语,让菁珂尔蔓深受感动。她说,从来没有教师这样关心过自己。我还对她的作业坚持“面批面改”,使她的成绩迅速提高。到初三的时候,菁珂尔蔓的成绩总在年级第一、二名。


阿依尼尕尔·阿力木是一名维吾尔族姑娘。初二时,阿依尼尕尔学习不是太用心,成绩一般,我主动与她的家长取得联系,把她的父母请到学校,共同拟定家庭和学校双方合作帮助孩子提高的方案。我在课堂上给予了阿依尼尕尔更多的关注,主动对她提问并为她制订补习计划。这种特殊关照,让阿依尼尕尔逐渐树立了信心,成绩明显提升。她在给我的一封信里说:“来老师,亚克西……”


援疆支教是温暖更是信任,我肩负家乡人民的重托,把河南老家的变化捎给在外的乡亲。援疆支教是份荣幸,我有幸见证了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各民族团结一心、和平相处、彼此搀扶、血浓于水的手足情深。援疆支教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边疆教育教学的迷人之处。这是付出更是收获,我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可以从腹地洛阳传到大漠边疆,我的学生也实现了跨民族的突破。


一家三口在电视机前享受快乐的家庭时光.JPG

一家三口在电视机前享受快乐的家庭时光


更让我感动的是,哈密六中孩子们的简单快乐、淳朴而又有礼貌。课堂上我给了他们一滴水,他们返还我一条溪。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求就如禾苗对于雨露的期望,一次普通的交流和鼓励让孩子们备受鼓励,言语中多了许多信任,让我有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自豪和勇气。我愿意尽我所能,把他们教好。


哈密六中的老师把我当成亲人一样。学校老师、职工看到我,就像是看到老家的亲人一样,关心我的食宿,对我嘘寒问暖。担心我闲暇时无聊,同事专门带我去自家地里吃大枣和葡萄干。现在只要看到这些东西就会想到他们。


哈密六中是我的家,她随时为我敞开校门。在那里工作的每一个日子,我都是开心的。春天里,桃花迎笑;夏天里,果子挂满枝头,核桃、葡萄、梨子一个个饱满而又水灵,操场上孩子们活跃的身影,让人多了几分活力和希望;秋天里,同事们喜欢聚餐,唱的跳的,排练自导自演的节目,欢声笑语里藏了许多哈密六中老师的乐观和智慧;冬天里,教室里充足的暖气,让我们只想多留一会儿,不愿离开。


又到冬天,天冷了,2017年春天,我栽种在哈密六中花圃里的洛阳牡丹幼苗,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我相信第二年开春儿,一定会开出艳丽的姚黄、大朵的胭脂红、深情的醉杨妃……我临回河南时,师生都说那些幼苗是学校的骄傲,冬天里绝不会让它们受冻。


在哈密六中,已经升学的学生回校看望来琰晖.JPG

在哈密六中,已经升学的学生回校看望来琰晖



扫一扫分享本页

责任编辑:庞珂 二审:侯军锋 三审:刘肖

返回
首页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