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师德建设宣传网 “出彩河南人”最美教师

常庆卫:让“小学科”也能成为学生成功的翅膀


D55A2069.JPG

常庆卫,河南省实验中学教师


组委会授予常庆卫的颁奖词是:


信息技术的原野,你用蓬勃的生命力去拓荒。为了走上校园科技的最前沿,你敞开炙热的胸怀,把这门冷学科捂得滚烫。大道至简,悟者天成。你是创新先锋,最美教师常庆卫。



(大图)常庆卫与学生1.jpg


“小学科”里的金牌教练


在2016河南最美教师的颁奖典礼上,学生家长代表为河南省实验中学(以下简称省实验)教师常庆卫送上了最美教师奖杯,常庆卫的名字走出省实验逸夫科技楼,被全省广大教育工作者知晓。


省实验作为省内数一数二的中学,自然名师汇集、高手如云,为何是一个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小学科”教师获得了这份至高荣誉?2016年11月10日,记者来到省实验,与常庆卫有了一次深入接触。


永争第一,“小学科”里的金牌教练


这一天,省实验教学楼的电子滚屏上还在播放着常庆卫获得2016河南最美教师荣誉的信息。记者按跟常庆卫约定的时间,来到位于逸夫科技楼的信息教研组办公室,常庆卫正在批改学生的竞赛习题,与其他老师不同的是他批改作业早已实现了无纸化办公,一切在线解决。


“这个平台是我们自主开发的,以前批改学生作业很麻烦,他们有问题了还得跑到办公室来找我。现在我们自己编写程序开发了这个系统,效率大大提高。”常庆卫向记者介绍。


其实,常庆卫的名字在信息技术教学和竞赛领域早已被业内人熟知。2009年,常庆卫辅导的学生郭家宝,获得第26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填补了河南省在该领域的空白;2015年他辅导的学生王梦迪在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冬令营获得全国第一名,并在亚洲与太平洋地区信息学竞赛中(APIO)中以满分的成绩获得国际金牌,在省内打响了省实验在信息学竞赛领域的这个“金字招牌”。


常庆卫与王梦迪师徒共攀高峰.jpg

常庆卫与王梦迪师徒共攀高峰


“常老师善于因材施教。和我一起学习信息学的小伙伴儿,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甚至性格爱好上都很不一样。但是常老师总是能够准确地找到我们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有时一两句话就能把问题说得很清楚,并且明确指出下面该怎么做,让学生能够迅速恢复自信进入状态,这对于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现在在北京大学就读的王梦迪这样评价自己的老师。


1992年从河南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常庆卫就来到省实验从事计算机教学和信息学竞赛辅导工作。20多年来,他辅导的学生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的有300余人次,省级奖项更是不计其数,常庆卫也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优秀指导教师”奖,还被中国计算机协会授予“杰出社会服务奖”,被誉为河南省信息学竞赛领域的金牌教练。


敢于担当,中学生挑战大学生


2016年4月21日,郑州大学计算机软件学院教学楼下,一些家长焦急地等待着,河南省中学生信息学奥林匹克选拔赛正在这里紧张进行。机房内,选手们时而凝神思索,时而手指在键盘上飞动,大家都在为进入省队全力拼搏。与此同时,旁边的一间会议室里,参赛教师座谈会也正在进行。


河南省计算机学会会长周清雷教授正和各位带队参赛的老师进行交流,他在会上向常庆卫抛出一个在外人看来不可思议的邀请——希望常庆卫能带队参加今年6月举办的河南省ACM大学生程序比赛!


原来,近几年,河南省中学生的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成绩特别优异,在全国决赛中不断获得金牌。然而,河南省大学生在全国区域ACM大学生程序设计比赛中却成绩不佳,到目前为止与金银牌无缘。周清雷希望,河南优秀的中学生选手和大学生比一比,给河南的高校和大学生选手们一个刺激和激励。


常庆卫在会上欣然接受了周清雷的邀请,因为他对自己的学生有信心!


“尽管大学生程序设计比赛跟中学生的赛制有所不同,需要组队参赛,三人一组,现场即时评测并显示比赛成绩,但二者都是利用C++、java等计算机语言编写程序、解决问题。我的很多学生从初中开始就接触计算机和编程,并都有一定的竞赛经验,从学习的时长和经验来讲并不逊于大学生。”常庆卫向记者解释。


常庆卫与学生.JPG

常庆卫老师与学生


虽然信心十足,但赛前的准备一点儿不含糊。为了组建最佳战队迎接这次挑战,常庆卫召唤已获得北京大学保送资格的王梦迪“紧急归队”作为此次挑战的队长,同英语较好的省实验国际部中加班高二年级的王雨荷、省实验本部高二年级张灵犀组成团队。


“王梦迪作为队长,承担主要的编程任务。王雨荷,这次比赛的主要任务是阅读英文题目,把题目内容准确描述给大家。张灵犀,你的主要任务是算法分析,确认题目的难度,同时完成你有把握的题目。”在成员确定后,常庆卫按照学生的竞赛优势为他们分配任务。


与此同时,另外两个三人组,也在积极地讨论参赛方案。省实验这次共派出3个队参加大学生程序设计比赛。


2016年6月3日上午,竞赛正式开始,3支中学生代表队均发挥出色。12点30分,比赛临近结束,省实验代表队占据着前两名,都完成了7道题目,夺冠已基本成为事实。最后一分钟,另一支省实验代表队也及时完成了题目的提交。比赛结束,最终,省实验三支代表队包揽前三名,中学生战胜了大学生!


脚踏实地,在专业领域默默耕耘


大学毕业后,常庆卫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南下闯荡,而是走进省实验的校园,成为一名在当时还算“冷门”的计算机课教师。


有人劝他说,计算机专业在中学里不会有啥发展前途,当老师多没劲。可常庆卫认为,信息技术在中学校园里恰恰大有可为,教师也是一份值得尊重的职业。常庆卫的父母都是河南大学数学系的教师,他从小就在大学校园里玩耍,对教育这个行业可以说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毕业后他选择从教,从一个校园走进另一个校园。


“当时一个月工资才100多块钱,为了买一套参考书,咬咬牙前前后后花了500多元才买全了这套清华大学出版的《程序员参考大全》。”常庆卫在书柜翻出这套尘封已久的丛书。


计算机知识日新月异,这套书现在对常庆卫已经没有什么参考价值,但他舍不得丢掉。20多年前的书纸张已泛黄,静静地躺在书柜里,但里面传递的计算机知识和思维深深影响了常庆卫的计算机教学,为他日后的竞赛辅导工作和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知识支撑。


中学里的教学资源毕竟有限,为了拷贝一款软件,他多次到郑州的一些高校向大学里的同行请教。“那时还只有软盘,复制安装个东西很麻烦,而且有时候人家还不愿意和你分享,得说尽好话才行。”常庆卫笑着说。


有时候为了编写程序、研究算法,他整天待在学校,周末也不休息,靠着对计算机教育事业的专注和热爱默默耕耘着。


幸运的是,省实验对信息技术教育越来越重视,信息组升级为信息中心,还有学生的“创客社团”,同事之间的协作互助,使常庆卫的工作获得了各方面支持。


2000年,常庆卫开始研发“高中信息技术网络同步教学系统”云平台,通过不断完善、技术更新,目前已经成为一套成熟的线上教学系统。该系统还在郑州市信息技术学科中得到推广,不少学校进行移植使用。


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常庆卫喜欢弹钢琴来调节。除了弹琴”.JPG

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常庆卫喜欢弹钢琴来调节。除了弹琴,常庆卫还喜欢打篮球、打乒乓球,并非想象中的“技术宅”


“这个平台依托互联网技术,将教师备课、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实践活动等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覆盖PC端、手机、平板电脑的跨平台信息技术学习系统,实现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全面信息化。”省实验副校长王献甫说。


省实验是全省首批承担国培计划任务的中学之一,为提高培训效果,2015年常庆卫主持研发了“河南省实验中学2015国培项目网络研修社区”云平台。接受培训的特岗教师,通过平台共享优秀教师授课资源、学习微视频制作、上交培训作业,使省实验的优质教育资源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传播。


“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我们河南的信息技术教育和竞赛水平还处在全国的中游,并不是强省。下一步我们希望开发一个慕课平台,将信息技术教育和竞赛的重难点做成一个系统的课程,让大家都能学习,通过不断交流、总结,让全省中学生信息技术教育、教育信息化水平能有一个新的提升。”常庆卫说。


“常老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取得的成绩,跟他的坚持和辛勤付出分不开,他在平常工作中诠释了什么是实验精神。近年来,省实验提出‘和谐至美,人人发展’的办学理念,关注学生发展,关注教师成长。常庆卫可以说是在这一理念感召下,涌现出来的优秀教师代表。常老师被评为河南最美教师,省实验人都感到十分振奋,他在全省教育系统传递了正能量。”省实验校长马玉霞说。



记者手记:


为什么常庆卫能够代表省实验获得河南最美教师这份至高荣誉?为什么常庆卫能在百万教师中脱颖而出?通过和常庆卫交流和对信息技术教育、教育信息化的再认识,我初步找到了答案。常庆卫正是“省实验”精神——彰显责任、敢于担当、异想天开、勇于创新、脚踏实地、永争第一的最佳体现者,也是互联网精神——开放、平等、协作、分享,在河南信息技术教育领域最具体的践行者,最美教师的荣誉他当之无愧。


首届河南最美教师我采访的是新乡辉县张锦文老师,通过和两位最美教师的接触,我发现他们有两个共通点——专注与坚持。专注是发自内心喜欢自己的职业,能够沉得住气狠下功夫;坚持是不论外在有何干扰和困难,都不退却。正是有了这样的共通点,他们才会在自己的专业上有所建树,他们不是为了当最美教师而想而做,是执着于教育事业的一股子“倔劲儿”把他们推上了前台。


(原载2016年11月15日《教育时报》,作者:黄鹏举)




让信息学竞赛成为成功的翅膀


□ 常庆卫   


我出生于一个教师家庭,从小到大,各色各样的校园就是我最熟悉的地方。父母是大学老师,生活简朴,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家里除了几样必要的旧家具,每个屋里都有书架,上面摆满了书。


小时候,我也喜欢偷偷去看父母上课,阶梯教室里坐满学生,他们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身后的黑板上画满各种图形和符号。下课后,经常有学生提问,他们便一一解答,没有半点不耐烦。这样的情景,日复一日地在我面前重演,我对学校、对教师这个职业的感情也在不知不觉中生发。


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开始越来越多地应用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河南省实验中学也开设了计算机课程。那时,计算机专业人才十分抢手,很多人认为计算机专业到中学是没有用武之地的,对我选择到中学工作很不理解。可我却认为:我在大学里才学习的计算机知识,为什么不能更早地教给中学生呢?就这样,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我和省实验中学结下了缘分。


初到中学,情况和我预计的差不多:当时计算机在中学还是起步阶段,如同一张白纸,没有经验,没有标准,甚至在省内连和自己情况类似的老师都没有,交流和互相学习也成了难题。


其他工作还好说,信息学竞赛这件事却是真真正正地让我体会到“十年磨一剑”的含意。用现在流行的话说,信息学竞赛是个非常“烧脑”的事儿,高中组竞赛的知识难度丝毫不逊于大学水平,要让高中生甚至初中生理解那些高深的算法,并且能够相当熟练地进行应用和编程,真是令人煞费苦心!为了准备好一节竞赛课,我经常要付出一周所有的业余时间,一道题琢磨三五天是常有的。夜深人静时,妻子常被我敲击键盘、鼠标的声音弄醒,她无奈地称之为“另类冲锋号”。


常庆卫老师与学生田博.JPG

常庆卫老师与学生田博


两年后,学生赵迎宾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信息学竞赛,并以优异的成绩取得银牌,现场被复旦大学保送录取,这令我深受鼓舞,它代表着信息学竞赛这把宝剑终于磨砺出了锋芒!


随着近年来我校信息学竞赛成绩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重视并参与到信息学竞赛活动当中。让更多一些学生通过信息学竞赛训练走入理想的高校,或者是切切实实掌握一门社会需要的技能,是我的希望,应该也是从事信息学竞赛教学的老师们的共同希望。


然而,河南省信息学竞赛和全国的强省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作为河南省中学信息学竞赛的探路者,我深知这一路走来的艰辛。为此,我校信息学教学资源是开放的,我校的在线评测系统cogs省内其他地市的学生甚至不少外省的学生都在使用,我希望以这种资源共享的方式,使新加入者可以缩短摸索的时间,少走弯路,为加快全省中学信息学竞赛的整体水平提高尽一点绵薄之力。


这些年来,让我欣慰的,不仅仅是这些上了北大、清华等名校的学生,那些竞赛成绩不理想,甚至仅上了三本院校的学生,现在在IT专业领域里也展现出突出的业务能力。像我校在线评测系统cogs的二次开发人田劲峰,在大三期间,就有软件公司愿意高薪聘用他。还有一些留在省内的学生,也都成为了大学生ACM程序设计竞赛的主力,有的还成为校队的总教练。学生们能在我的影响和帮助下掌握实际技能,成为社会需求的可用之才,这才是让我最骄傲的事!


信息学科尽管不是高考科目,但是这么多年来,学校却给了我非常大的支持,这些支持对我的教学历程至关重要。比如,早在1998年,我曾被学校派往日本进行交流,此行开阔了我的眼界,拓展了我的思路;同时,学校对我的各项教学尝试给予了切实的信任和帮助,使我能长期坚持,最终有所收获!


在河南省实验中学这片沃土上,同学生一起耕种、一起收获,我觉得非常满足!



1115教XW04.jpg



扫一扫分享本页

责任编辑:庞珂 二审:侯军锋 三审:刘肖

返回
首页
返回
顶部